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兼院長,高端智庫首席專家。經濟學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專家,國家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馬工程)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監察委員會特約監察員,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務院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首屆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經濟50人論壇成員,金融40人論壇成員,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等多個中央部委政策咨詢委員會委員,上海市、福建省、四川省等多個地方政府決策咨詢特聘專家等。曾多次受邀參加中央領導同志主持的包括國務院、全國人大、全國政協的座談會、研討會和專題學習會等。
注重從不確定性出發來研究經濟社會問題,對收入分配、公共風險、財政風險、公共財政、宏觀經濟、公共治理等問題有創新性的探索成果。其代表作有《公共風險論》《收入分配循環論》《宏觀金融風險的財政責任》《中國改革開放的財政邏輯》《新中國70年發展的財政邏輯》《財政風險及其防范的研究》《或有負債:隱匿的財政風險》《公共風險視角下的公共財政》《稅收與消費》《稅收與民生》《科技與經濟融合》等著作;以及《財政風險:一個分析框架》《論公共風險》《風險社會背景下的財政政策轉型方向研究》《論財政政策的有效性——基于公共風險分析框架》《農民“就業狀態”:中國改革發展成敗的決定性力量》《公共化與社會化的邏輯》《在不確定性世界尋找確定性》《以人為本的財政觀:民生財政》《基于公共風險重新定義公共產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目標及政策路徑》《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與政府財政責任》《中國:城鎮化對政府間財政關系的挑戰》《財政與國家治理:基于三個維度的認識》《財政與國家治理:基于不確定性與風險社會的邏輯》《大國財政:理念、實力和路徑》《制度主義公共債務管理模式的失靈——基于公共風險視角的反思》《從整體觀和風險觀系統認識降成本》《論中國特色的積極財政政策》《財政改革四十年的邏輯》《公共風險視角下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劃分研究》《宏觀經濟政策目標應轉向不確定性與風險——基于經濟周期視角的思考》《央地財政關系改革的理論解析》等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