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公報》7日刊文說,溫家寶總理日前在廣東視察時追憶鄧公南巡講話,在海內外引發普遍關注和共鳴。我會特邀研究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指出,“改革不能吃老本”,中國經過20年改革開放又積累了一些新的問題,要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的發展勢頭,必須要推動新的改革。目前,改革已達成三大共識,只要多數人認為改革方案是正確的,就應盡快推出,通過改革來釋放經濟增長潛力。
文章摘編如下:
溫家寶總理日前在廣東視察時追憶鄧公南巡講話,在海內外引發普遍關注和共鳴。我會顧問、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7日在接受大公報專訪時指出,“改革不能吃老本”,中國經過20年改革開放又積累了一些新的問題,所以要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的發展勢頭,延長中國快速增長期,就必須要推動新的改革。
鄭新立認為,鄧小平的南巡講話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20年前,南巡講話把中國的改革發展從低潮推向高潮,可以說是給全社會發布了重大的改革號角,形成新一輪改革的高潮,才有生產力的解放,才有之后中國20年經濟的快速增長。特別是最近10年,可以說是改革開放30年來增長最好的時期。這10年中國經濟高增長、低通脹,經濟增長速度達到兩位數,通脹率始終是比較低。但現在不能再繼續躺在老本上吃飯。
深水區可能摸不著石頭
今年是鄧小平南巡講話20周年,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出20周年。在鄭新立看來,當前改革的重點和難點與20年已有很大不同。20年前,市場經濟體制框架還未確立,現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確立,主要問題是如何完善這一體制。特別是圍繞著阻礙生產力發展的體制問題。改革的任務是把增長的潛力釋放出來。所以這樣的改革是原有改革的深化,是遇到新的難點問題需要新的突破。
對于改革進入“深水區”的表述,鄭新立借用鄧公“摸石頭過河”的名言加以詮釋,但認為目前的改革難度更大:“過去摸著石頭過河,現在可能摸不著石頭了。過去改革因為形成了一些制度,把一些改革制度化規范化,改革搞不好很可能跟原有形成的制度相矛盾,所以改革可以說是難度比原來更大了,不像當初有闖勁兒就行了,有社會市場經濟的大方向就行了。現在需要進行深入的調查,制定周密的改革方案,然后有步驟的、穩妥地推進?!?/p>
當回答記者“與改革最初的大多數社會成員分享改革紅利不同,如今改革步履艱難,您如何看待改革動力、凝聚改革共識再改革?”的提問時,鄭新立強調,新的階段跟20年前相比,面臨的主要矛盾、外部的經濟社會環境已經不同,改革的重點難點不一樣了。特別是改革進入到深層次,許多改革是利益關系的調整。
調整收入分配是方向
盡管如此,鄭新立認為,改革已達成三大共識,即形成有利于發展方式轉變的體制機制、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調整收入分配結構。
其一,圍繞著發展方式轉變,實現經濟增長由出口投資驅動型向消費驅動型轉變。這就需要調整收入分配結構,收入分配結構調整就可能需要有一部分人讓出更多利益,一些人獲得更多利益。就是切蛋糕的時候,你的多一點我的少一點。所以它是一把“雙刃劍”。在此情況下想找到一個各方面都滿意、都擁護的改革方案是不可能的。這就需要黨中央、國務院在把握全局的情況下,多數人認為應該這么改,就要果斷決策,加快推進改革的步伐,而不能猶猶豫豫喪失改革機遇。
其二,就是如何更好的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凡是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發揮比較好的領域,資源配置的效率就比較高,就容易在這個領域把增長的潛力釋放出來。凡是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發揮得不好,資源配置效率就比較低,這個領域的潛力就難以發揮出來。所以在這一點上,各個方面都是認為進一步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強化市場配置資源的功能,從而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實現經濟的持續增長。
其三,調整收入分配結構。社會普遍認為現在收入分配差距比較大,無論從統計數據上來看,還是從現實的感受來看,如果收入分配制度不做大的改革,收入分配結構不做大的調整,那么要想實現發展方式的第一個轉變,也就是說要擴大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就是一句空話。目前富人消費的彈性系數比較低,如增加中低收入的人收入以后,消費彈性系數比較高,他們會把增加收入的相當大一部分拿出來增加消費。所以重點應當是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特別是增加農民的收入。對于這一點,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來了,十七屆五中全會關于“十二五”規劃的建議,也都提出來了。社會各方已形成共識。
亟需增加農民收入
“所以,現在關鍵是如何按著這個方向去做,通過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改變目前初次分配資本所得偏多、勞動所得偏少,再分配企業和政府所得偏多、居民所得偏少的局面。在這些方面都認為要加快改革,現在的問題是采取什么樣的措施來落實。比如一個收入分配改革的方案兩三年前我就看到了,我還是比較滿意的。但是中間可能由于在征求意見時難以形成共識,結果這個方案久拖不決,難以出臺?!?/span>
鄭新立指出,在這些方面加快改革是非常必要的,只要多數人認為改革方案是正確的,就應盡快推出,通過改革來釋放經濟增長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