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熱點專題 > 宏觀經濟形勢與改革走勢座談會 > 2013年宏觀經濟與改革走勢座談會

陳劍: 市場化、全球化、城鎮化與信息化:改革的核心

時間:2021-07-24 01:02

      今天所有發言結束,我作為這一階段的主持人,最后做一個總結。
      今天全天,前后有近20位專家學者做了非常好的發言,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智囊高層的水平。對全部專家學者的發言作一回顧總結,我用“四化”作一個概括,并試圖描述中國改革的未來走向。
      第一是市場化。中國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從改革開放初期到1992年小平南方談話,到1993年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我個人認為,這個決定對推進中國市場經濟體制建設起了重要作用。胡溫執政的10年成就巨大,特別是經濟增長成就,來之不易。但這10年的缺陷與不足也十分顯著。一個方面的不足,就是在推進市場經濟體制建設方面沒有取得實質進展,甚至還有倒退。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完善,體現的將是制度改革的巨大紅利。這里有兩個重要內容:一是市場經濟基礎是什么?我一直認為民營企業是市場經濟的基礎,國有企業是承擔特殊的社會職能,彌補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的手段。市場經濟的基礎我們至今仍存在著巨大的分歧,傳統的舊有的意識形態至今依然作為我們的指導思想,這是一項巨大的挑戰。二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政府作用的問題,如何發揮政府看得見的手的作用,政府如何有所為、有所不為,政府的邊界在哪里?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政府,其功能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提供很好的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包括法治環境,二是為公民提供好的公共產品和服務。在這兩個方面中國政府現在都存有重大缺陷,政府對微觀經濟的過渡干預,通過資本與市場的結合,形成了“半市場”、“半計劃”的體制。這樣一個體制缺陷是嚴重窒息了市場經濟的潛力和效率的發揮。所以中國的進一步改革,也是今天很多專家發言圍繞的集中話題,如何進一步推進中國的市場化建設,讓它遵循人類文明一般規律,遵循市場經濟一般的規則和原則,尊重市場經濟中的價值規律、供求規律,等等。不能只是中國特殊。政府主導、政府過于強勢是有缺陷的。新一屆政府目前開局很好,對市場中的定位很清晰,凡是市場能夠做到的,政府都應當退出。如何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是未來改革的一大關鍵領域。如果政府職能不轉變,發展方式轉變也很難突破。所以胡溫10年還有一個缺陷,發展方式轉變說了10年,幾乎沒有任何成效,現在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目前這種強大的慣性,依然像高速行駛的列車一樣,在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的軌道上運行。所以,大力推進市場化建設,是中國改革向前邁進的重要突破口。
      第二是全球化或者國際化。大家知道中國是全球經濟一體化最大的受益國,2002年中國外貿進出口總量只有6000億,2012年達到3.86萬億,占全球外貿進出口總量12%,占全球的1/8,居世界第二位。但是中國的出口優勢是通過廉價的勞動力、粗放式發展獲得的,中國制造在全球“傾銷”,這個路已經走到了盡頭。目前,全球化仍然在高歌猛進,仍然還有很大的潛力和市場,而中國如何進一步推進全球化的發展,現在還有很大的空間,我們必須抓住這個機會。這里有兩個問題需要解決:一是如何進一步推進開放,推進開放的深度和開放的廣度;二是如何提升中國創造水平。中國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創造,30多年的發展,人們用簡單的四個字作一個概括,“拿來主義”或者“復制模仿”,由于沒有多少有競爭力的產品,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面臨巨大的挑戰,涉及到知識產權保護、品牌和專利技術的保護、創新文化培育,如果不大力推進改革,這些方面將受到巨大挑戰。
      第三,城鎮化。城鎮化是本屆政府核心的話題。過去10年,這方面的成就巨大,從2002年39.7%提升到2012年的52.6%,每年增長1.3個百分點,這個成就是巨大的。但是,中國的城鎮化有很大問題,2.6億農民工當中,1.6億是在城市居住半年以上的農民工,52.6%的城市化水平只有40%戶籍人口城市化。這里最大的問題涉及社會保障和農民的土地問題,這方面如果沒有大的突破,問題也很多。中國的城鎮化是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這方面如何突破有待進一步觀察。中國仍然有15-20%的城市化空間,一般國家的城鎮化達到75%才告一段落,中國還有十幾年的發展空間,按照這幾年1.3%年均增長速度的發展,還有10多年的黃金時間。但這里面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提升城市化的質量,如何提升農民工的社會保障水平,如何消除農民工在政治經濟等諸多方面的不平等,這是一個艱巨的挑戰,涉及到農村土地問題、社會保障問題、公民權力的實現等諸多問題。據相關專家研究得出的結論,農民工和戶籍城市居民在經濟和政治權利方面至少有67項不平等,如何提供一個平等的環境也是中國改革的突破口。
      第四是信息化。中國的制造業仍然處在工業化中期,2012年中國服務業只占44.6%多,全球服務業平均水平已經達到65%,高收入國家已經達到80%,中國整體的服務業只有44%,這種情況下中國制造業往前推進必須依靠信息化來推進中國工業化。走傳統的工業化發展道路已經很困難了。如何在這方面取得突破,通過新技術發展制造業,通過大力發展生產型服務業帶動整個中國制造業的發展,帶動整個產業結構的調整,這又是一個艱巨的課題。
中國未來改革,我將之歸結為“四化”:市場化、全球化、城鎮化、信息化,這也是今天諸多專家討論的內容。歸納的不知道是否準確,但我認為,新一屆政府,如果要有所突破,都和這“四化”密切關聯。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