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這個階段處于矛盾凸顯的壓力之下,在經濟下行的嚴峻局面之下,從決策上來說要處理克強總理所說的區間問題,我理解在運行上過得去的區間,底線就是要防止經濟問題政治化。很明顯,中國進入中等收入階段以后,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罵娘的社會心態很容易把一些事情弄過界,我們稱為經濟問題政治化,底線是一定要守的,所以區間的概念要從實質上理解。從積極的角度來說,咱們現在是要把每一個年度的調控和中長期的追求對接起來,這就是三中全會的文件給出帶有頂層規劃性質的60條以后,時間表上要求2020年改革要取得決定性成果。我認為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指標上沒有什么懸念,但全面改革取得決定性成果是有難度的,現在只有通過托住底線,在區間之內有一個過得去的環境,一定要讓改革符合這個時間表的要求。這關系到國家前途、民族命運,克強總理上任時說別無選擇。從三中全會之后來看,看得到一系列的決心和魄力的體現。政治局第一個正式審批通過的方案是財稅配套改革,它是對應著三中全會所說的現代國家治理、現代市場體系和現代財政制度作為基礎和重要支柱這個邏輯的。
公車改革是多年不敢動的問題,有人在1998年前后就研究公車改革方案了,這么多年了,朱總理都沒有敢干的事情現在終于下決心干了,但是現在看起來難度是非常大的。今年的公車改革地方和事業單位必須跟進,看看怎么跟?,F在規定地方各個層級的一把手可以繼續配專車,還有機動車,一把手配專車,副手們心照不宣的機動車就變成了變相專車,這是有可能的。戶籍改革說的前所未有的清楚,但是一線城市還不得不實行最嚴格的戶籍管理制度,跟很多人的預期有差異。
農村土地制度流轉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改革項目,確實是個很棘手的問題,現在很難一下就突破。比如小產權房的事情,大家還看的撲朔迷離。我們認為深圳做了一個非常好的工作。深圳是通過兩輪措施,把所有的土地歸在國有框架里面,深圳不存在農村集體土地的概念,原住民的利益怎么處理?有的農地是按永佃制來處理的,保留基本農地之外,其他的一些要素流動和土地市場的局面就能打開了,所以我們專門寫了長篇的研究報告。這些看得出來都是值得肯定的進展。四中全會破題的地方在司法改革方面,司法改革現在已經開始動真格的了,怎么往前走涉及到財稅體制中所說到的,本來邏輯上講應該先明確各級事權,但是三大財稅改革中把棘手的排在最后一位了。
司法管轄權按照現在推進的試點是要往垂直系統改。金融改革前所未有,今年說得很清楚,存款保險制,利率市場化是最后的臨門一腳,以及資本項目下的可兌換,一大批小的金融機構、村鎮銀行、社區銀行都要建等等,這些動作可以說是很大的?,F在,有學者提出了反對意見,比如關于資本項目可兌換,還有投融資,還有PPP機制創新的改革。我認為作為重點和攻關的不確定性還是不可忽視,現在提到2015年是改革關鍵之年,2015年之后對接的是2016年,中央提的財稅配套改革在2016年在重大的基本事項上必須取得決定性成果,財稅改革的重點和基本事情必須做出來,再往后推進是整個財稅改革。全面改革在60條部署下2020年必須取得決定性成果,這里面內部聽到的是,中央領導表示2017年之前該做的事情都得做出來。在這種時不我待的形勢之下,改革攻堅克難的時間太緊了,現在已經進入2015年第二季度了,然后是2016年財稅改革該做的事要見眉目,現在見到什么眉目了?稅制改革時間表顯示營改增今年一定要全覆蓋,開始說得很確定,現在基調沒變,已經不用特別確定的說法了,估計是要往這方面推的。
現在有一個很值得看重的跡象,就是電力改革開始有密集文件出來了,我還沒有看到,但是聽說了,媒體上已經在討論電力改革。12年以前的5號文件就定了框架,現在聽到的說法只是售電側的改革比原來寬一點,只有售電側的增量,放開兩頭的原則重復了一下,力度到底怎么樣讓人懷疑,還是沒有達到12年前5號文件的決心,如果這方面這么小碎步的走,就糟蹋了一次機會,前面好不容易下決心推出的資源稅改革,煤的資源稅改革推出來了,后面應該順理成章的理順產業鏈,比價關系、價格形成機制應該一起改,要使電力回歸商品屬性,產生競爭性、選擇性,激活整個資源產品、能源產品層面上的潛力,實現資源、能源層面上的新一輪價格配套改革,本來這個邏輯是清楚的,如果把它輕描淡寫的敷衍過去的話是非??上У摹?/span>
再有,三中全會非常明確的寫了逐漸提高直接稅比重,如果現在六項稅制改革前三項有交待,后三項等待立法,那就無從操作提高直接稅比重,因為后三項里有兩個直接稅,一個是房地產稅,一個是個人所得稅,個人所得稅里面低端的要降稅,高端要增稅,關鍵是綜合機制等等,這些事情都無從談起。就一年多的時間,我看的越來越迷茫,這個事情到底怎么做才能符合中央定的改革時間表的要求。
還有反腐的問題,王岐山同志有個說法,“以治標換治本”,我覺得這個意思能領會,但是以治標換治本的反腐怎么推進,現在看的也相當迷?!,F在,為官不為的精神狀態大家都看到了,有這么多的緊迫任務,有這么窄的區間制約,有這么復雜的問題,如果在這方面還特別強調不得搶跑,講規矩,繼續鼓勵摸著石頭過河就等于是空話了,任何一個自選動作都可能被解讀為搶跑,結果是大家都不敢動。
總書記在博鰲論壇上的講話我覺得是對的,摒棄你輸我贏的舊思維,我覺得對內也適用?,F代國家治理就是包容性發展,包容性發展就得摒棄舊思維。如果按照現在的社會環境和心態,官場、社會一起落到沒法走向與共和對接的狀態了。大家都心照不宣,互相提防,互相揣摩,這個事情就比較麻煩,這和改革的大環境確實有關系,和改革走勢是有關系的。現在大家都不知道怎么辦好了,要加點引導和定力,改革才能乘勢推進。有些事情我不能理解,比如人口政策看的這么清楚,無非就是稍微調整一下計生委,計生委的人也不會失業,怎么就不敢動。放開二胎只涉及現在體制內一億多人口里那幾千萬適齡人,放開了他們也不會一起生孩子,增加的效應確實到20年以后才能體現出人口結構的優化,才能頂人口紅利的對沖,但是短期內是擴大內需。看的這么明白的事情都這么費勁,其他的事情大家就更沒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