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熱點專題 > 中國改革年會 > 2017年中國改革年會

袁曙宏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時間:2021-11-02 13:17 來源:中國改革網

  【編者按】:2018年1月13日,中國改革(2017)年會暨深改五周年高層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本文是國務院法制辦公室黨組書記、副主任袁曙宏的演講內容,未經演講者審核。

國務院法制辦黨組書記、副主任 袁曙宏 

  尊敬的各位領導、非常高興年初參加經濟體制改革雜志社的年會,同時還是全面深化改革五周年的論壇。改革和法治是兩個層面,改革要跟著法治走。這是我第二次參加中國改革年會。第一次是十八屆四中全會的2014年底,當時是全面依法治國決定剛推出。這是第二次,對法治同樣很有意義。

  我們講十九大報告內容博大精深,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非常豐富的解讀。剛才(楊)偉民同志從經濟的角度進行解讀,很精彩。從法治的角度解讀,內容同樣很豐富。

  我們講十九大報告是十三個部分,幾乎每一個部分都有法治的內容。通篇貫穿著法治的精神、法治的信念、法治的思維、法治的元素。

  十九大報告第一大部分是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歷史性變革,這里面對法治的成就做了非常概括的總結。實際上,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是我們國家法治建設成就最有力、最集中的五年,標志性就是我們黨歷史上第一次召開專門研究全面依法治國的全會,明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總藍圖、路線圖、施工圖,明確了總目標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個意義非常重大。四中全會之后不久,總書記在南京的一次講話當中,把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到“四個全面”布局當中,這是非常重大的。

  這五年法治中國建設實現了歷史性的大發展,贏得了國內外的大點贊,同時也是依法治國經驗最豐富、最系統的五年。它凝聚了六十多年黨治國理政的大智慧,形成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經驗,所以說成就巨大。

  十九大報告第三部分就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把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明確為八個“明確”之一,就是第五個明確。那八個“明確”其中前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后面是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這兩個是緊密聯系的。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這很大程度上要靠依法治國來形成制度。國家治理體系十分關鍵的內容就是制度體系、法治體系。國家治理能力的關鍵是制度執行力,我們所有的改革最后都要形成制度,這樣才能管長遠、管根本。這是八個明確之一。

  再說一下十四條基本方略。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作為十四條之一,我們講全面依法治國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當中非常重要的內容。第四部分關于決勝全面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現代化新征程,明確到2035年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我們的經濟文明、政治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文化文明得到極大的提高。政治文明包括制度文明,包括法治文明,同時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個部分都貫穿著法治。據統計,法治在十九大報告當中出現了33次,依法治國出現了20多次,法就出現的更多了。特別在政治建設里面講了深化依法治國實踐,從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角度對全面依法治國進行了部署。然后是港澳臺一國兩制祖國統一部分,要講依法治港。在外交上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國防軍隊建設上,提出依法治軍、從嚴治軍,這是總書記非常強調的。原來講的是政治建軍、改革強軍、依法治軍。所以我們講法治總是跟著改革走,當然現在加了一個科技新軍。最后在黨的建設上,我們黨要依法執政,要增強依法執政的本領。

  同時,法治思維是五大思維之一。五大思維包括戰略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等。思維方式決定行為方式,用法治來指導你的行動,就證明你真正是遵法、學法、用法。所以,我們講十九大通篇貫穿著法治精神、法治思維、法治元素。

  今天大會給我的題目是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正好就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里面的第五個“明確”,全面依法治國總目標的內容。

  總目標包括,我們的法治最關鍵的是什么?最重大的內容,就是核心要義,第一是我們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搞全面依法治國,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指導,這是非常關鍵的。我們講,任何國家搞法治都要有一套成熟的理論體系來指導,不然這法治是搞不成的。西方國家搞法治要有一套西方的法治理論體系。西方國家從文藝復興之后,從法國大革命之后,孟德斯鳩等人提出了一系列的法治理論,西方憲政、多黨政治等等這一套制度產生了。我們搞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不是西方法治。西方法治在中國也搞不成,也不可能成功。所以我們必須要有我們的理論體系。但是長期以來,客觀地說,就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法治的思想理念受西方影響太深,按西方的模式、西方的標準、西方的話語體系來評價、來衡量。這樣就要把我們的法治搞歪了,不僅建不成,最后還有非常壞的效果。所以,我們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法治是叫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還是全面依法治國思想,現在還沒有統一的稱謂,我覺得這都是可以的。我個人覺得或許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更合適,因為法治是意識形態非常強的一個領域,它必須要確定社會主義的導向和路徑。所以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法治體系、法治實踐為基礎,圍繞全面依法治國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涵蓋了新時代我國法治建設的指導思想、性質方向、根本保障和總目標、總路徑、總任務、總布局等各個方面,深刻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向哪里走,跟誰走,走什么路,實現什么目標,如何實現目標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形成了主題集中、主線鮮明、內容豐富、內涵升級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這應當說是十八大以來法治最重要的成果。

  第二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一條最鮮明的紅線,放在法治建設中間位置。總書記講,我們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走對路,如果路子錯了,就南轅北轍了,再提什么要求、舉措都沒有意義了。如果你走的完全是另外一條道路,搞的西方法治道路那還提什么要求?那完全就是錯的。這個法治道路問題絕不是可有可無的問題,也不是虛無縹渺的問題,它是一個國家在歷史實踐當中形成的。我們簡要看看中國近代以來,鴉片戰爭之后走過的法治道路。鴉片戰爭之后中國提出實業救國、教育救國、法治救國,我們共產黨是革命救國、社會主義救國、馬克思主義救國。法治救國一開始搞了所謂的戊戌變法,當然走不通,在封建體制下搞法治是不可能的。孫中山當了臨時大總統馬上制定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搞英國的議會內閣制,約束袁世凱??偨y制是約束不了袁世凱的,他一上臺就撕毀了,制定了《中華民國約法》,要當皇帝,最后當然是下臺死了。然后民國的國會總統、總理互相毆斗,總理像走馬燈一樣換,總統也換的很快,曹錕還是賄選總統等等,搞不成法治。蔣介石要搞憲政都是掛羊頭賣狗肉。實踐證明,在中國這一塊土地上,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能夠發展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能夠治理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能夠發展法治。我們建國以來雖然走了彎路,但六十多年,我們走過了西方國家兩三百年才能走過的法治歷程,我們法律體系已經形成了。雖然我們知法、守法等等還有不少的問題,但是我們的法律體系形成了,所以我們講這道路非常重要。

  第三是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這個法治體系很重要,是十八屆四中全會創造性提出的概念,總書記講這是全面依法治國的總抓手。這個體系包括什么內容呢?一個是規范的法律體系,我們現在已經形成了,還要不斷的發展和完善。我們現在有二百四五十部法律,七百多部國務院行政法規,八千部左右的地方性法規,一萬多部的政府規章。我們有有效的、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這就是我們的行政執法、公正司法、全面守法實施體系。我們有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各方面法治形成了合力。我們有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包括黨的領導、隊伍保障、財政保障。我們要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這五年黨內法規發展很快。十八大以來,如果沒有八項規定,沒有黨規的權威樹立起來,法治的權威是樹立不起來的。黨是執政黨,如果黨都不按規矩辦事,怎么能希望國家按法律辦事呢?

  第四是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體。黨依法執政是關鍵,依法治國是方向,依法行政是各級政府的準則。既然是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法治國家是目標,法治政府是主體,和老百姓打交道最多的是法治政府,感受到公平正義最直接的也來自政府,如果政府沒有公信力,沒有執行力,老百姓就感受不到公平正義了。所以,黨的十八大報告和十八屆四中全會就明確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國家,如果全面建成小康沒有法治政府,就是不全面,老百姓公平正義感受不明顯。政府不依法辦事,這就是十九大提出的,我們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其中就講了老百姓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要求越來越高,這都直接涉及到法治。所以法治政府是主體,法治社會是基礎,老百姓要守法??陀^地說,有一些民眾要求權利多,履行義務不夠那是不行的。合肥一個教師說她老公沒上車就把住高鐵門,造成列車晚點,造成幾百趟車調整時間。這種情況在我們國家屢見不鮮啊!現在一個很小的違法事件都造成非常大的社會輿論風潮。

  第五是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面守法。有人講這是新十六字方針。前面我們剛講的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體,這是法治工作布局。這一個十六字是我們推進法治的基本格局,實際上它是抓住了重點任務。鄧小平同志在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十六字方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但我們有法可依的任務總體解決了,當然還要完善,執法、司法、守法的任務更加突出了,所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新的十六字方針,抓住法治最重要的環節,這是法治建設的基本格局。

  最后一個是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黨是領導一切的,更要領導法治。法治涉及到方方面面,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軍等,可以說每一個領域都涉及到法治,涉及到人民群眾的切身生活,只有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才能真正把法治抓好。所以十九大報告提出來成立中央依法治國領導小組,加強對法治中國的統一領導,這非常必要。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法治建設取得這么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

  我簡要給大家介紹這么多,謝謝大家。

  【整理:《改革內參》記者秦均華】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