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學者觀點 > 本會研究員專欄 > 許善達

許善達:單靠個稅無法有效降低基尼系數

時間:2021-09-18 11:44

  個人所得稅法在咱們稅制改革里稅收的比重不大,大概占6%到7%,這么多年這確實又是一個熱點,這次在財稅改革總體方案里,提了6個稅種其中個人所得稅是其中之一,應該說個人所得稅要進入這次財稅改革整體的框架里面。但現在社會上和企業界目前最關注的或者 是說對財稅改革影響最大的還不是個人所得稅,是營業稅改增值稅,以及相應的地方稅體系建設問題,包括了消費稅的轉變環節,包括了中央地方之間調整收入的歸屬等等,在整個方案中實施難度最大的是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這是改革的核心。這部分做不好環保稅個人所得稅的影響都不大。

  但個人所得稅的影響面比較大,我是覺得在咱們國家研究個人所得稅確實需要從總體上對于中國的稅制里面個人所得稅怎么定位需要有一點更深入的討論,現在很多人在研究中國稅制改革的時候都希望借鑒國外的經驗,所以出國考察看外國的經驗,請外國人來介紹,其中個人所得稅也是一個很多人很關注的問題,而且我 們有很多專家都在國外生活過所以交個人所得稅,所以對個人所得稅好像是發表意見的人特別多,專門研究的人可以發表意見,有些人我看他也沒有寫過論文和在做 過研究,但他在國外呆過知道國外個人所得稅怎么定的,所以有經驗也發表中國的個人所得稅應該怎么改革的論斷。我對這種現象坦率地說是不怎么贊同的,要搞一 個符合中國國情的個人所得稅制度,在整個中國的稅制里把個人所得稅搞好,我覺得不是誰坐在那里隨便說幾句就行的。在國外看了這么一個例子,在那個國家看了 這么一個政策就發表意見,說中國個人所得稅如何改革和建設,我對這樣的專家是有一點不大贊同的。在中國我覺得特別是在現在,個人所得稅討論從80年開始交 個人所得稅,那時候主要是外國人,經歷這么多年的過程,我覺得有一個基本的判斷,照搬發達的市場經濟的個人所得稅的制度,照搬他們的法律到中國是行不通 的。中國的經濟發展的水平法制化的水平政府公共服務的水平,中國稅收的結構一系列的問題決定了一個要在中國搞個人所得稅必須得考慮中國有哪些特殊的國情, 這里面既要吸收一些國家人家搞個人所得稅很成功的,實踐證明也符合中國實際的東西,我們要好好地學習和借鑒,但是我也認為一定有相當部分在發達國家行之有 效的、人家還覺得不錯的法律條文制度拿到中國是行不通的。

  所以我認為不要掌握國外的什么東西就說中國應該這么改,他們看了國外的什么東西就說中國的個人所得稅應該這么改,我覺得應該有全面的評估,到底在中 國這種國情的情況下,在中國稅制和財政制度的情況下,中國的個人所得稅在當前應該定位在什么地方還有扮演什么角色,這個稅要實現什么樣的目的,通過這種征 稅要實現什么目的,這些都必須有一個再認識的過程。

  首先我覺得個人所得稅中國的比重只有6%到7%,美國是70%。所以要拿一個6%到7%的稅種希望實現像美國那樣60%到70%的稅收比重的稅所能 發揮的功能,這是做不到的,不可能實現這樣一個目的。所以我們的個人所得稅,現在中國稅制就是間接稅多,直接稅少,個人所得稅少、企業所得稅多,這是中國 稅制的一個現實。你希望在比重比較小的直接稅里面再拿一個個人所得稅出來,用美國和歐洲的政策套在那里說中國應該怎么辦是不合理的,所以這個原則我首先覺 得有問題。我們對中國的個人所得稅的定位還是有限功能,要比很多人所希望它實現的功能在現階段不能希望有那么大的突破,跟國家很多制度一樣,我們現在有社 保制度,中國的社保制度在中國能夠實現像美國那樣社保制度達到的功能嗎?達不到。其他很多政策都不能簡單地copy這些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情況,所以首先 我們對中國實行個人所得稅不要把它的功能寄予太大的希望,它沒有力量來實現很多人所想象的功能。我們的稅制在變化,隨著經濟的發展很多人主張要減少間接 稅,要增加直接稅,要增加個人所得稅還有其他的財產稅之類的。作為一個趨勢判斷,我認為這個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未來。94年流轉稅占75%,20年每年 減少0.75個百分點,直接稅按照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在94年的時候加在一起只有10%幾,現在已經接近30%了,其他的一些稅比如說財產稅、行為 稅歸類都很難的。從原來94年的7%到8%,現在提高到了11%、12%,20年我們的稅制結構有這么大的變化。你能不能想象我們通過人為的說做一個很大 的改動,我們把個人所得稅多收、企業所得稅多收,這樣直接稅比重就會擴大一個什么樣的水平,這是做不到的?,F在在改革趨勢里最重要的改革是要降低間接稅、 提高直接稅的改革是營改增, 營業稅改增值稅首先就是減稅。改了以后都有統計數字,國家統計局都發布了,你可以看得很清楚,營改增以后的增值稅比原來的營業稅減少的幅度是不低的。而且 營改增以后又能夠減少原來增值稅的收入,因為增加了新的抵扣項,我們國家94年的時候當時增值稅定了17%,很多的進項不能抵扣。由于我們新稅制實施以 后,按當時測算光是一個機器設備稅如果允許抵扣的話,稅率占23%,但我們最后推出機械設備允許抵扣并沒有提高稅率,是因為我們征收稅提高了,等于把非法 流失的收入撿回來了,給守法的企業從09年全面降低增值稅6個點?,F在營改增本身至少像上海的例子,多抵扣增值稅減少了40%,這個比例是相當高的,當然 全國各地的數字是不一樣的。但減稅的幅度是相當可觀的。而減少了增值稅又營改增減少了,所以流轉稅本身營改增就伴隨著一個相當幅度的間接性的減少,全部營 改增要減少9000億,營改增越往后推遲總減稅數量會越大。

  原來4萬個營業稅今年就沒有那么多了,今年上半年就收了9000億的營業稅,因為每年都要增加,分母變大了,講一個比例同樣會增加。所以去年整個營 改增如果全部完成要減9000億左右,按照現在的進度我估計得1萬億以上。這說明我們流轉稅的比重比現在60%還會繼續下降,下降的結果是利潤增加,肯定 是所得稅增加。本身發展的趨勢,隨著人均經濟水平的提高,現在人均是6000多不到7000美元。我們的稅制自然有一個演變的過程,政府的政策可以稍微地 加快進程,也可以稍微推遲進程,但不可能扭轉這個趨勢,必然有一個客觀的動力在里面。所以我想,有這么一個判斷的話,首先要研究中國的個人所得稅先把中國 的個人所得稅定位要定準了。至少在我們看得見的,在2020年之前我認為個人所得稅是不可能成為一個整個稅制主體的水平的?,F在是6到7,隨著整個進程的 推進還會提高。但我想6、7年之內它的比重達到一倍以上,達到15%的可能性都不大。這是我基本的判斷。也就是說個人所得稅在中國稅制里面仍然是一個比重 不怎么大的重要的稅種。我覺得這是一個我們現在思考個人所得稅的時候首先得有非常清醒的判斷。

  所以很多個人所得稅改革的方向,實現它的功能要和總體判斷能夠結合起來,不要脫離了整體的判斷。因此個人所得稅是什么功能呢?為財政籌集錢,籌集的 錢就在整個比重中,20年才6到7,再過5年、6年這個比重能升多少?我看,也是有限的。升不了多高,所以總的比重是有限的這樣一個現實,是我們研究個人 所得稅首先要明確的一個前提,要在這個前提下來討論個人所得稅的問題,我想這是一個問題。

  第二,個人所得稅的設計,我們希望個人所得稅達到什么樣的目的?也就是這個水平,你想通過個人所得稅變成20%、30%的稅種,我估計在幾年內是難 以實現的,至少在2020年之前想把個人所得稅做到25%、30%,這樣一個目標是實現不了的。如果這個判斷是符合實際的,假如說我們形成共識說個人所得 稅現在6到7,5、6年之內到2020年能提高到10%,或者是12%、13%翻一倍到15%,如果大家有這個共識的話,我們再在這個基礎上討論個人所得 稅的功能如何發揮。個人所得稅還可以調節收入分配的不公平,這顯然是個人所得稅的一個重要的作用既然總量就這么大,我們國家的居民收入差距現在有不同的數 字統計,我們官方的統計數字是接近0.5%,這么大的基尼系數, 個人所得稅只收到整個收入的6%、7%左右,將來再提高一點,也沒有可能通過個人所得稅把基尼系數降到我們希望達到的0.3幾的水平?我看實現不了,靠個 人所得稅把我們的基尼系數降到0.4以下,先別說0.35以下,我看靠個人所得稅也實現不了。特別是中國還有幾億濃密。在這么一個人口的收入結構情況下, 指望個人所得稅能把我們國家基尼系數降到0.4以下,我認為這個目標是實現不了的。要實現這個目標,除了個人所得稅之外,還需要好幾個制度,要同時來做。 而在整個的一整套的制度里面,個人所得稅只起到部分的作用。這是我對個人所得稅未來調節收入功能上所發揮作用的判斷。準不準、符合不符合實際大家可以討 論。

  第三,任何稅制的變動都要把中國現在放在全世界的范圍內來考慮,全球化對各國經濟和稅制的影響是空前地廣泛深刻。一個封閉的經濟體,你的稅制設計無 論怎么設計,可以自己在那干,因為經濟是封閉的跟別人沒有什么關系,所以設計成這樣和那樣沒有關系,但一個開放的經濟體,我們中國開放的程度還要繼續擴 大,最重要的是資本市場的開放或沒有實現,人民幣還不能自由兌換,所以我們還會面臨一個更加廣泛的開放的國情。越開放就意味著資源的自由流動的數量和范圍 會大大地擴張。在每個經濟體之間,既有合作還存在著競爭,這種競爭的形勢是非常復雜的,但是有一條任何經濟體要想維持一個長期穩定的發展,就必須有能力去 整合資源,不能夠整合足夠的資源發展就很難實現你的目標。在全球化的情況下,在中國開放程度進一步擴大的情況下,我們中國怎么樣能夠整合資源,這就是一個 現在面臨的新的挑戰,這個挑戰在十年前遠遠沒有今天這么尖銳,而且今后還會更加地尖銳。這個在資源的整合上,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是你怎么樣能夠把重要的資 源吸引到這個經濟體里來,所以爭奪資源是各個經濟體競爭的非常重要的區域,在這個領域內大家都要搶,當然資源有各種資源,但爭奪資源就是爭奪發展,就是爭 奪財富,誰約有資源多,誰就財富創造得多,誰就發展得快,誰要是沒有資源就發展得慢,就窮。中國現在最缺的是什么資源,我們過去最多的是人口紅利,有幾億 農民以低工資到城里從事技術要求水平不高的勞動。還有環境資源,大大地放松了我們對環境的控制,允許或者說默許犧牲環境來換發展。這兩點這幾年已經差不多 到了拐點,人口紅利有的說已經消失,有的說正在消失,總而言之在城市里就業的工資就可以看出來,最普通的勞動的工資也在上漲,這就說明了人口紅利至少是減 少的,所以我國要轉換發展方式,這靠什么?靠創新,要靠創新的話,這里面人力資源就是決定性的因素。

  我們的各項政策能不能支持吸引人力資源來實施以創新為主要動力的新的發展方式,我們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說千人引進計劃,但是個人所得稅在吸引人力資 源的問題上,應該發揮什么作用。這個問題我認為是研究個人所得稅功能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事實上我們有很多政策,說直白的話說為淵驅魚。法國為了調節 稅務差距把最高稅率提高到75%,結果LV包公司的老板都移居倫敦了,他可以用腳投票,決策層、立法機構可以隨便定,但擋不住他用腳投票。我們國家現在已 經出現了速度相當快、規模相當大的移民的趨向。而這種移民總體來說能夠以這樣的方式移民的,在人力資源上總體上屬于素質比較好的,過去有偷渡的人,比如說 深圳到香港打工,那時候是這樣,現在不是了,現在往往是有資本的,把資產轉移出去,或者是有一種特殊技能的,用投資移民種種的原因,在我國整個人體結構里 這么多移民總體來說都是速度比較好、收入比較高的群體,我們的個人所得稅在現實面前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我覺得中國有兩個問題需要好好考慮的,第一是我們的工薪收入的最高稅率搞到45%,比美國都高,中國的收入水平比美國低很多。不知道在調節收入上起 到了什么作用?因為這個數字我們一直沒有公布,各地地方稅務局也沒有公布,到底交45%這個檔次的工資的人有多少,交了多少稅,我知道有相當外企的人一到 周末要飛香港,要把在香港居住的天數壓縮到按照內地稅法交稅的門檻之下,他在香港交15%,我們怎么來應對這個東西?要講成本,這么高的稅率收了多少錢? 在調節收入差距上起了多大的作用?又有多少人用各種辦法來躲避高稅率?我覺得我們都沒有做過非常詳盡的實證的研究。還有資本性收入和勞動性的收入,這兩個 收入的稅率怎么能夠把它設計得好,能夠擺平,這個也挺難。大家知道,美國的班費特交稅的實際稅率低于他的助理,他的助理是工薪階層,最后總的算下來實際交 稅的稅率低于他的秘書或者是助理,所以在美國都存在這個問題。但是美國相關的人士認為,就是要降低資本項下的稅負,這樣才能鼓勵人們去投資,鼓勵人們從事 商業活動,這樣經濟才有活力,這是他們講的理由,我們中國現在面臨著什么情況?我們要不要鼓勵?調整居民收入差距和吸引高素質的人力資源和鼓勵人們進行商 業的風險投資,一個稅種涉及到好幾個領域,不能說討論一個問題那些事都不管,只管這一條,現在生活的功能是多側面的,必須把這幾個側面兼顧起來。所以我覺 得我們的個人所得稅這次既然列入了財稅改革總體方案的六個稅種改革之一,雖然我還是這么認為最主要的還是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的改革,個人所得稅不是最 主要的要改革的稅種,但是這個稅種政治性很強,怎么樣能夠設立出一個符合中國特色的個人所得稅的稅制?我們這些專家,我們這些研究人員、有關政府的工作人 員,這真的是一個挑戰,簡單地拿一兩條理論或者是拿一兩個外國的例子就說明中國個人所得稅的完整的設想,我認為是很難。

  所以我非常希望我們的研究機構能夠把個人所得稅放在一個多視角的環境下來研究,不要只是從一個角度來看個人所得稅,能多視角地討論,能 夠把若干個因素都有一個綜合的平衡,我想這樣才能搞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個人所得稅,讓它發揮應該發揮的作用,正的作用讓它盡量地發揮出來,負的作用盡量地減 少,能夠削弱有一個總體上符合中國國情的,對中國調節居民收入差距,對中國的經濟發展都能夠起到一個積極的作用的,起到一個正的激勵機制,這種如果我們這 次財稅改革能把這樣一個問題從理論上和實踐上都能有比較系統的結論的話,我相信我們的個人所得稅作為整個稅制改革的一部分就會發揮更好更大的作用。謝謝大家!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