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聚焦改革 > 全局改革

遲福林:以公益性為重點調整優化國有資本配置

時間:2021-07-24 01:22

“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是《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的一大亮點,它有利于放大國有資本功能,深化國企改革,也有利于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共同發展。當前的主要情況是,各方面普遍重視混合所有制,而對《決定》提出的“國有資本加大對公益性企業的投入,在提供公共服務方面做出更大貢獻”,客觀講強調得還不夠,也很少見這方面有實質性的改革舉措。而這又是市場決定資源配置下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重點任務之一。

 

  明確公益性國企定位

 

  一般來說,國有資本可以劃分為公益性和商業性兩大類。也有專家提出還有介乎二者或二者兼有的國企。我的看法是,新階段要特別強調公益性國企的功能。為什么?進入發展型新階段,面對公共產品短缺的突出矛盾,國有資本公益性明顯不足的問題凸顯,國有資本在一般競爭性領域規模過大、范圍過寬的格局沒有多大改變。目前,大概是80%左右,顯然過寬。

 

  新階段社會對國有資本作用的預期發生重大變化。我認為,新階段老百姓關心的重點主要不在于國有資本規模增大了多少、利潤增長了多少,而在于能夠在多大程度上讓廣大社會成員普遍分享國有資本增值創造的社會福利,在多大程度上有利于國計民生。

 

  《決定》更強調國有資本的公益性。前些年,中央強調國有資本布局的四大領域:“涉及國家安全的行業、自然壟斷的行業、提供重要公共產品和服務的行業、支柱產業和高新基礎產業”等。這次《決定》非常明確地提出來,“國有資本投資運營要服務于國家戰略目標,更多投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重點提供公共服務、發展重要前瞻性戰略性產業、保護生態環境、支持科技進步、保障國家安全”。我認為,同以往相比,《決定》強調今后要逐步把更多的國有資本投向公益性方面,應當說在強調國有資本公益性上比以往有重大突破。

 

  推進國有企業分類監管

 

  在準確界定不同國有企業功能的基礎上,根據國有企業不同業務性質實行分類監管:根據企業屬性和產業特征,按公益類、功能類和競爭類三個類別對國有企業實行分類管理;在界定功能定位并分類的基礎上,對國有企業實施分類評價和考核;在確保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的前提下,針對不同類型的企業以及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設定不同的發展目標;建立“國資監管機構—國有資本運營、投資公司—國有企業”三層架構的監管模式。

 

  落實《決定》中“國有資本加大對公益性企業的投入,在提供公共服務方面做出更大貢獻”,首先要加大公益性國有資本的比重。國有資本從房地產、酒店等一般競爭性領域退出,設立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推動國有資本戰略布局調整;國有資本從自然壟斷行業、城市公用事業的可競爭環節退出。

 

  第二,要重點增加三類公益性國有資本投資。明確界定涉及國家安全的行業,設立投資目錄,增加國家安全類國有資本投資;明確界定國家必須重點支持的技術和產業創新領域,增加基礎創新類國有資本投資;與到2020年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目標相適應,增加社會公共服務類國有資本投資。

 

  第三,將部分國有資本劃歸社保基金。建議盡快出臺國有資本劃轉社?;鸬木唧w方案,并從上市的國有企業入手,提高國有股劃撥社保基金的比例,規定國有資產在首次發行股票時,將劃撥給社?;鸬谋壤赡壳暗?0%提高到2020年的30%左右。同時,將部分競爭性領域國有資本直接劃歸社?;?。

 

  提高國有資本收租分紅上繳國家財政比例

 

  嚴格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完善國有資本預算制度,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明確各個領域國有資本收租分紅的約束性指標。

 

  具體建議如下:將煙草類國有企業收益上繳比例由目前的20%提高到2020年的40%;將資源類國有企業收益上繳比例由目前的15%提高到2020年的40%;將一般競爭類國有企業收益上繳比例由目前的10%提高到2020年的30%;將軍工科研類國有企業收益上繳比例由目前的5%提高到2020年的10%。與此同時,強調部分國有資本逐步從一般競爭性領域退出,重點投入到公益性領域。

 

  要制定出臺國有企業支付國有資源使用租金和利潤分紅的法律法規。建議盡快修改《預算法》,把國有資本收租分紅明確納入《預算法》的范疇,逐步把國有企業的資源使用租金和利潤分紅納入全口徑財政預算收入體系。對《預算法》第十九條中預算收入的第二條,由“依照規定應當上繳的國有資產收益”改為“使用國有資產的國有企業依法上繳的資源使用租金和利潤分成”。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