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聚焦改革 > 全局改革

中國經濟與國際合作年會暨新巴山輪會議舉行

時間:2021-07-24 01:19

11月27日,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主辦的中國經濟與國際合作年會暨新“巴山輪”會議舉行。在當天的會議上,與會專家圍繞中國經濟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展開討論。專家們認為,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但面臨的形勢依然復雜嚴峻。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每個方面都有許多困難和挑戰。這就更需要通過推動改革、通過結構的轉換來釋放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新巴山輪論壇主席,財政部原部長,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原理事長項懷誠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形勢復雜嚴峻,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每個方面都有許多困難和挑戰。比如,穩增長方面,投資、出口、消費“三駕馬車”都不容樂觀,投資現在主要依靠政府投資維持,后期財政政策還有多大空間?尤其是民間投資活力如何激發?在全球增長乏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形勢下,后期出口能否企穩向好?消費一向增長比較穩定,但今年也出現了增速下降的趨勢,后期能否企穩?再如防風險方面,尤其值得重視,去年以來金融市場、房地產市場、外匯市場等風險逐步顯現,對經濟運行造成了較大沖擊。他表示,“穩、促、調、惠、防”五個方面互相關聯、互相影響,要平衡好他們之間的關系既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樓繼偉出席表示,十八屆三中全會后,中國政府對結構性問題的認識不斷深化,改革措施不斷明確,這與國際上的結構性改革是“合拍的”。他表示,中央對供給側改革的強調也是在提醒大家,“不要老想著刺激”。樓繼偉認為,中國經濟正處于“政府直接管理的市場配置資源”向“政府間接管理下的市場經濟體制”的過渡階段,如果長期處于政府直接管理市場配置資源階段,會導致低效率和腐敗,因此必須加強改革。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鄭新立指出,我國經濟在新階段需要通過結構的轉換來釋放經濟增長的新動能。這主要涉及四個方面,一是通過建立城鄉一體化的新制度,釋放農業現代化、新農村建設和農民工市民化的巨大潛力,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如果以“三塊地”為質押,翹動銀行貸款和社會投資,在“十三五”期間翹動20萬億,投入到農業現代化、新農村建設和農民工市民化,城鄉面貌就能迅速地改變了,農村落后的面貌就會迅速地改變,為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二是通過投資體制的轉型,實行PPP的投資模式,增加公共產品的供給,包括清潔的空氣、干凈的水、城市的市政、交通、教育、醫療、社會保障、文化、信息等等。通過PPP模式,把社會資金和銀行貸款引入到這些領域,來增加公共產品的供給,也會給經濟增長帶來新的動能。三是繼續深化稅制改革,通過營改增繼續為第三產業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空間。四是通過科技教育體制改革,激發創新的活力,提高研發投入占GDP的比例,同時改革教育體制,培養創新型人才。

    鄭新立指出,四大動能中城鄉一體化是最大的新動能。他表示,短期來看,在宏觀調控上,要把握好三個辯證關系,一是要處理好近期和長期的關系。近期它的調控主要是靠需求的調控,使需求保持一定的強度,使經濟增長保持一個持續的、均衡的拉動力量。長期靠結構的調整,近期調控是靠貨幣政策,結構調整主要靠財政政策。所以要處理好近期和長期的關系。二是宏觀調控要把握好供給和需求的關系。三是處理好外需和內需的關系。

    世界銀行中國、蒙古和韓國局局長郝福滿指出,當前的世界經濟增長格局中,中國實際上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發動機。

    郝福滿表示,中國在全球越來越承擔領導的角色,促進結構改革,把結構改革當成一個關鍵的抓手,這是非常了不起的,這是有遠見的,可以幫我們應對全球危機。他表示,中國在當前世界經濟放緩的背景下做得比其他國家要好,6%到7%的增長非常不錯。提醒大家,如果你看國際經濟,很多國家是負增長或者零增長,在這樣的情形下中國的增長是鶴立雞群,獨樹一幟,中國做得實在是了不起。所以說中國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發動機。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