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聚焦改革 > 全局改革

王戰:特朗普經濟政策的成本收益分析

時間:2021-07-24 01:19

特朗普經濟政策的結局會有三種。一是把美國經濟搞上去,同時也把世界經濟搞上去。二是把美國經濟搞上去,但往外面潑臟水,世界經濟依然低迷。三是把美國經濟也搞壞,世界經濟更不好。如果出現第二特別是第三種情況,要不他本人要不他班子,都得承擔責任、付出代價。目前,特朗普在美國支持率也只有一半,他必須在美國經濟上做出成績,才能穩定自己的執政地位

 

    1月20日,特朗普正式就職美國第四十五任總統?,F在很多人都說特朗普的特點就是不按規矩出牌,但是作為商人型總統,怎樣出牌總會有他自身的邏輯。我們要考慮他是怎樣想問題的,把他的邏輯想清楚。

 

    首先,大家都知道特朗普是房地產商,房地產商對產業與就業是最敏感的。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底特律破產事件在美國引起很大的反響,二戰以后從來沒有遇到這樣的情況。沒有了產業就沒有就業,沒有就業人們就買不起房子,所以特朗普作為房地產商非常敏感地意識到制造業流失對美國的影響,于是在競選時大打傳統制造業牌,贏取選票。為什么特朗普會當總統,他從制造業外移導致城市破產中抓住了美國底層老百姓的情緒。

 

    特朗普和奧巴馬執政理念是有差別的。在我看來,特朗普和奧巴馬兩個人都堅持美國第一、美國利益第一,這是不會改變的。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實際上兩個人想做的事情是一樣的,都要應對金融危機,無非一前一后而已。奧巴馬在位時,對內實行三次量化寬松,對外推行美國利益加普世價值觀,用這一套來支撐美國國際地緣政治的同盟關系,其實就是把臟水潑出去,把自己的“孩子”留住。結果我們看到一個很獨特的現象,9年來世界經濟沒有恢復,而美國經濟倒是在逐步復蘇,甚至開始加息了。特朗普要做的事情,其實就是把留在自己盆子里的“孩子”養肥養大,所以他要推行的是美國利益加美國經濟重建。特朗普是搞企業的,做什么事情都講性價比。從競選就可以看到,他非??床黄鹁ⅲ粫y花錢,投了幾萬億下去,打了幾仗,美國本國民眾得到什么收益了?搞亞太再平衡,給日本、越南好處,美國得到什么收益了?弄個普世價值觀,就是為了表面好看……

 

    既然他把重心轉向經濟,他會怎么做?我認為他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在國際地緣政治上重新選擇。特朗普在候任總統時公然提出跟俄羅斯搞好關系,這是開天辟地的。特朗普主動與俄羅斯緩和關系,道理很簡單,因為他選擇美國經濟利益優先,并具有地緣政治上的性價比。美國在全球的貿易逆差,主要來自三個國家和地區:中國、歐洲、日本。在這個板塊里面,恰恰沒有俄羅斯,選擇和俄羅斯改善關系,性價比非常高,成本低,收益大,經濟上沒損失;政治上一頭掣肘歐洲,一頭牽制中國和日本。這個買賣相當劃算,何樂而不為呢?這就是商人的頭腦。對于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重點是針對墨西哥,估計會先動非法移民問題,先把要價抬高。還有就是亞太再平衡戰略的調整,宣布不搞TPP??傊矣X得特朗普的地緣政治和奧巴馬不同,精英要面子,特朗普代表的是草根,要的是性價比。

 

    要制造業回歸,哪些國家對美國的出口最多?中國。所以從邏輯上來推理,歐盟和日本是美國的盟國,中國對美貿易出口又是最多的。特朗普哪怕不是總統,作為一個企業家做生意,選擇打貿易戰的首選對象也會是中國。特朗普上臺后的中美貿易摩擦,看來不可避免。在一兩年當中,這個問題我們不能回避。和中國打貿易戰,他有三個選項:打“一中”臺灣牌意味著高烈度貿易戰,但成本代價會非常高。中烈度是打WTO規則戰,提高關稅45%是不符合WTO規則的,是不是能做這個事兒,提高到什么程度,國會是否能通過,現在都還很難判斷。如果提高5%、10%,國內也可以交代,至少提高了進口成本,對美國是有利的。但即便實施了,短期也許對美國有好處,但長期看會帶來其它國家的反制措施,不利于美國的長遠利益。低烈度貿易戰就是要求“對等貿易”,我對你放開了你也必須對我放開,你不放我也不放。目前看,中低烈度的可能性較大。但是不是長期能夠這樣做,還是個問題,因為這樣做最后一定會有成本付出,而且可能成本還不小。

 

    其實,特朗普政策不完全是沖著中國來的,對日本和歐盟也會有沖擊。目前為止,沖擊最大的是日本,日本在美國總統競選中站錯了隊,結果一出來,安倍就迫不及待去拜見特朗普,情急心態可見一斑。歐盟是觀望,因為現在還要看德國和法國的選舉結果,目前還很難下定論。特朗普對于盟國關系的處理也會考慮經濟性價比,包括美國駐軍的費用問題。美國也想拉攏俄羅斯制衡中國,但俄羅斯也不是好拉的。

 

    所有上述這些判斷,說明特朗普無非是想通過國際政治經濟手段,使他的競選口號“讓美國再次偉大”得以實現而已。所以,美國國內政策還是特朗普的主攻方向。從特朗普政策主張看,其理論淵源可以歸結為三個方面:一是里根主義供給學派。這是他整個經濟政策的淵源,譬如想通過減少所得稅來帶動經濟。二是“羅斯?!毙抡侔?。相比近百年兩次大危機,奧巴馬的應對不如羅斯福。羅斯福至少解決了國內基礎設施建設的問題。而奧巴馬做的無非是為華爾街解了套,數千億美元砸下去后,債務危機平息了,華爾街搞金融的人收入更高了,但美國的基礎設施一點變化都沒有。所以,特朗普就是要圍繞基礎設施加大投資。三是“世界島”理論。中國的“一帶一路”以及俄羅斯的大歐亞計劃,會使美國重新關注布局世界“心臟”地區,特朗普所做的選擇,可能是繼麥金德、布熱津斯基后的3.0版。這些都是理論預判,值得我們做一些深入的研究。

 

    我們再來看看美國國內政策的具體取向。從開放政策上看,特朗普在強調利用外資,降低稅收,補貼返還等類似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很有點類似我們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的政策取向。而如今中國卻在不斷規范抬高成本,不搞政策洼地,卻不被承認是“市場經濟國家”?特朗普的國內政策將會是組合拳。一是加息。靴子剛剛落地,2017年估計加息的力度會比奧巴馬時期大,可能進一步造成全球資本流動不確定;二是減稅。所得稅減到15%,比香港的所得稅還少一個百分點。當然是否能做到還有待觀察,但減下來會對我們沖擊很大;三是基礎設施建設,關鍵是錢從什么地方來;四是貿易保護主義,打貿易戰;五是通過投資移民政策,籌錢在美國建基礎設施。

 

    關于美國制造業回歸的成效和問題存在三種情形。一是如果市場在國外,制造業回歸很難。如果市場在國內,那么相對勞動密集型產業,較其他成本,勞動力成本居高不下,這一類制造業回歸也是很難的,短期可能有一些回來,但長期還是要走人的。二是資本技術密集型制造業,用工比較少,回歸可能性比較大。但是對于已經形成規模經濟的產業,譬如在國際或國內已經形成壟斷經濟,如汽車制造業等,美國拉回國內制造再出口到國外?這可能做不到,沒有那么簡單。三是跨國公司。美國本國的跨國公司愿不愿意回歸,現在采取稅收優惠政策,如果降到10%有些公司會回去,但是很多跨國公司已經全球布局,回歸動力不足。

 

    至此,我們可以總結一下,特朗普經濟政策的結局是什么?我認為結局會有三種。一是把美國經濟搞上去,同時也把世界經濟搞上去。二是把美國經濟搞上去,但往外面潑臟水,世界經濟依然低迷。三是把美國經濟也搞壞,世界經濟更不好。如果出現第二特別是第三種情況,要不他本人要不他的班子,都得承擔責任、付出代價。目前,特朗普在美國的支持率也就一半,他必須在美國經濟上做出成績,才能穩定自己的執政地位。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