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改革動態 > 本會新聞

劉萬玲:落實四中全會精神 推進基層社會治理

時間:2021-07-24 01:18

 

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基層社會治理是其中的重要內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作出明確部署。至2018年底我國鄉鎮級區劃數為39945個,其中鎮為21297個,鄉級為10253個,街道為8393,區公所2個。這構成了我國整個經濟社會的執法行政基礎,也是國家現代化治理的基礎?!盎A不牢,地動山搖”。深入推進鄉鎮治理,努力實現鄉鎮治理的現代化,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現代化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

 

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是一項綜合系統工程,必須統籌考慮,綜合施策。

一是黨建引領。選好配強村支部書記。實行村書記、村主任一人兼,村“兩委”班子成員應當交叉任職。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建立聯戶黨員制度,發揮黨員在鄉村、社區治理中的先鋒模范作用,讓黨員成為群眾身邊最貼心的服務員、政府工作的好幫手。

二是大眾參與。人民的智慧是治理創新的源泉。多元共治是社會治理的時代趨勢。要動員和引導居民增強參與意識,完善人民群眾參與鄉鎮治理的機制與渠道,充分發揮群團組織、社會組織的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村民(居民)自治良性互動,不斷提高鄉鎮治理的社會化水平。

三是治理創新。堅持以人為本、問題導向,切實解決群眾關心的實際問題。把群眾的的訴求作為治理變革的動力。圍繞群眾利益關切,拓展基層治理的新路徑。要關注居民的衣食住行,道路交通、醫療教育等,加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投入。加強對貧困人口、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人群的關愛服務。讓問題解決在基層,矛盾化解在基層,讓群眾有更多的歸屬感、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

四是發展經濟。推進鄉鎮治理,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必須有財力投入,目前多數地方存在責任大但權力有限、財力不足的問題。用發展的思維去解決社會治理中的各種問題,進一步提升社會治理水平。要依托當地產業特色,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龍頭企業,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要理順鄉鎮事權財權關系,實現事權與財權相匹配。

五是“三治”結合。深化自治實踐。健全黨組織領導的村民自治機制,完善農村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制度。繼續開展以行政村為基本單元的村民自治試點工作。增強村民自治組織能力。豐富村民議事協商形式,依托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村民理事會,形成民事民議、民事民管的多層次基層協商格局。推進法治建設。堅持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化解城市基層社會治理中的矛盾問題。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提高農民法治素養,引導干部群眾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提升德治水平。建立道德激勵約束機制,發揮道德模范引領作用,大力開展文明村鎮、農村文明家庭、星級文明戶、五好家庭等創建評選活動,弘揚道德新風。

六是科技支撐。重視技術在治理中的作用。讓群眾切實享受到科技給人們生活上帶來的便利。運用信息技術實現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搭建微信公眾號和建立微信群,對群眾訴求及時給予關切。

七是文化提升。重視提升社區治理中文化要素。挖掘農村文化,培育鄉村特色文化產業,助推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豐富農民業余生活,提高群眾幸福指數。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