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聚焦改革 > 全局改革

劉萬玲:圍繞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創新發展深化改革

時間:2021-07-24 01:16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從根本上講要靠改革。要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發揮產權有效激勵作用,加快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促進要素自由流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三去一降一補”,持續推進鋼鐵、水泥、煤炭等去產能工作,優化存量資源配置,擴大優質增量供給。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建立完善支持企業技術改造的長效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強標準體系建設,提升質量水平,培育更多知名品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和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引入各類投資者實現股權多元化。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規范黨委會、董事會、經理層的職責范圍和運行機制,明確黨組織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全面推進規范董事會建設,開展落實企業董事會職權試點,加快形成權責對等、運轉協調、有效制衡的決策執行監督機制。持續深化企業內部三項制度改革,健全干部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機制。按照市場化選聘、契約化管理、差異化薪酬的原則,開展市場化選聘經理層、職業經理人和薪酬差異化改革試點,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加快建立健全以合同管理為核心、以崗位管理為基礎的市場化用工制度。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結構調整、戰略性重組。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率。聚焦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項目,特別是投資到有利于調結構、補短板、惠民生的項目。突出抓好工業和技改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和發展服務業投資,以精準有效投資催生優質供給,以高端高質項目引領轉型升級。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健全金融服務體系,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打通通往實體經濟的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雙重通道,建立完善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機制,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圍繞優化市場主體的發展環境,轉變政府職能,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更大力度簡政放權,削減行政審批事項,推進審批流程再造,加強部門銜接協同,切實提高服務實效。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壟斷,防止市場壟斷,放寬服務業準入限制,完善市場監管體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建立健全混合所有制企業治理機制。支持民營經濟做大做強,完善產權保護制度和完善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的市場環境,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依規平等使用生產要素。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要完善企業家激勵機制和容錯機制,鼓勵企業家開拓創新,干事擔當把企業搞好。

 

   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這就需要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發展模式,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加快創新軍民融合的體制機制,積極開展軍民協同創新,加強軍民融合金融政策支撐,制定民營經濟參與軍民融合的政策體系,完善軍民融合人才培養使用體系。要盡快消除對市場主體的所有制歧視,建立信息溝通機制,推進免稅政策落實,提高“參軍”技術含量。抓好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建設。通過軍民融合發展,提升企業產品質量,促進企業轉型升級。加快科研院所改革,在選人用人、科研立項、成果處置、編制管理、職稱評審、薪酬分配、設備采購、建設項目審批等方面,賦予科研院所和高校更大的科研自主權,充分調動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創新積極性。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健全科技成果市場定價、收益分配、轉移轉化評價機制。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完善科技成果產權激勵制度。要健全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加大市場主體科技投入,改變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偏弱,高新技術產業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小、帶動能力差的狀況。加強對企業創新的金融、財稅政策支持,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制度。通過改革促進創新,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提供動力支撐。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