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主辦的第十五屆“中國改革論壇”于2017年12月2日在北京舉行,中國體改研究會副會長、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理事長張思平出席論壇并做了《從深圳的案例看進一步深化簡政放權改革的必要性》的主題演講。
翔實的數據、生動的案例,幾乎每一頁PPT都會引來聽眾頻頻拍照,快門聲此起彼伏。
上午的論壇結束后,有不少的媒體記者和聽眾聚攏在張思平旁邊,希望能得到更詳細的資料和信息,了解深圳案例背后更多的故事。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和國務院把簡政放權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轉變政府職能的“當頭炮”。
李克強總理要求對推進簡政放權和轉變政府職能“我們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言出必行,說到做到”。
深圳是全國最早進行審批制度改革的城市,20年前張思平曾擔任全國第一個審批制度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他在演講中指出,近些年,深圳市出臺了兩份行政職權取消轉移下放事項文件。
2015年和2016年出臺的兩份文件
以2015年出臺的文件為例,張思平對其取消的89項行政職權事項進行了逐項分析。
指出在這些事項中,合并取消的事項有14項,實際基本不存在的事項有8項,無實際意義的事項有10項,處罰、監制的事項有14項。
真正有含金量的事項不到一半。
李克強總理講壯士斷腕,不光腕沒有斷,手指頭都沒有斷。要割自己的肉,肉沒有割多少,就割了一層皮。
“我這個案例并不是批評深圳,我非常熱愛深圳,只不過是用這個案例來說明改革的情況?!?/span>
隨后,張思平對兩年前創新院推出的《深圳市簡政放權改革方案》做了詳細介紹。
《方案》對深圳簡政放權涉及到的行政許可,非行政許可,政府服務大廳管理的服務事項,政府和社會投資審批,商事登記前、后置審批,政府性基金和政府定價的收費,產業類專項基金等7個方面,幾千項事項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梳理,按照中央確定的簡政放權的原則和要求,形成了簡政放權改革的“十條原則”,并根據“十條原則”提出了可行性的改革建議。
張思平指出,目前進一步深化簡政放權改革的困境是:
“怕削權,不愿改”;
“怕問責,不敢改”;
“受現行法律法規限制,不會改”。
張思平建議國務院和各級政府,按照十九大報告中“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的要求,繼續把簡政放權作為行政體制改革的主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