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腐敗和收入差距急劇擴大,已經成了當前中國經濟和社會面臨的最大挑戰。這是長期以來政治體制改革嚴重滯后造成的。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未來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可能會面臨嚴重問題,同時我們會面臨關于政權合法性和社會能否穩定發展的挑戰。
幾年前我做了一項關于居民實際收入差距的研究,依據調查做了推算,發現占城鎮居民家庭數10%的最高收入家庭,他們的人均收入在統計中有大量遺漏。按照統計數據,這10%的城鎮最高收入家庭200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8萬,而我們推算的結果是9.7萬。據此推算,全國居民收入的遺漏大概有4.8萬億。為什么這部分收入統計不到?因為入戶調查完全依賴個人提供信息,如果個人不愿意提供這個信息,是調查不到的。問題在于這部分收入中,可能大部分是“灰色收入”,也就是說,或者是介于合法和不合法之間,但制度上沒有明確界定的收入,或者實際上是非法收入,但無法認定。
去年以來,我們在做新的調查研究,現在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結果。但初步推算,城鎮10%最高收入家庭的收入遺漏部分或者說隱性部分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估計這部分家庭的實際人均收入是統計收入的4倍左右。按這個差距來推算,城鎮居民特別是高收入居民的隱性收入之和可能會遠遠超過4.8萬億。當然數據還有待進一步核實。和上次的調查結果相比較,這部分隱性收入還在繼續擴大,而且擴大的速度相當快。
為什么會這樣?我認為最大的問題還是出在和權力有關的尋租行為上面,這可能是一個最突出的問題。我們方方面面還存在制度上的漏洞,制度有不健全的地方,就會導致公共資源的漏失,就會有尋租行為,就會有利用權力尋租或者獲取壟斷收入等等現象。這些問題說明了我們現在財政體制、政府管理體制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相當多、漏洞相當多,迫切需要改革,也是因為長期以來,從1978年開始經濟體制改革到現在,政治體制改革沒有正式地提上日程。
從黨的十三大到十七大,每一次在黨的文件里面都提出了政治體制改革的任務,但是在具體措施方面我認為是遠遠滯后的。特別是在政府管理體制改革上是滯后的。這恐怕是造成大量制度漏洞,從而造成了收入分配扭曲的一個重要原因。它導致什么結果呢?在幾年前的研究中,我推算實際上最高和最低收入各10%的城鎮居民,實際收入差距不是統計數據上的9倍,而是21倍。全國居民按10%分組,高低差距是55倍左右?,F在按新的數據看,差距更大了。在整個國民收入分配中,有重大的漏失。
在一個正常的市場體制下,收入差距再擴大,無非是資本回報拿得多,勞動回報拿得少;但這還有一個合法的理由,就是你投入了資本才能得到資本回報。我們現在面臨的收入流失,既不是資本回報,也不是勞動回報、人力資本回報,而是權力的回報,是制度漏洞造成的結果,它對社會的危害,要遠遠大于正常市場條件下收入分配差距帶來的危害。
第一個方面的危害,我們現在經濟上的結構失衡和收入分配差距不斷擴大有很大的關系,為什么這么講?現在結構上一個最突出的問題,我們內需不足、消費過低,原來增長靠投資拉動、靠出口拉動,從金融危機開始,出口拉動這個支柱已經靠不上了;而單純靠投資拉動,問題越來越多,結構越來越失衡,造成越來越多的產能過剩。因為消費和投資的增長不匹配,消費增長慢,GDP增長快,投資更快,因此生產能力擴張后找不到出路。居民消費占GDP的比重已經降到35%了,在過去10年中降幅非常大。這個問題如果不解決,未來的經濟可持續發展是不能保證的,原因在于經濟喪失了動力,缺乏有效需求來拉動。而消費過低,和收入分配問題有直接的關系。
剛才樊綱提到居民儲蓄率沒有提高,儲蓄率高主要是政府儲蓄和企業儲蓄上升的結果。這是依據資金流量表的數據。但如果看不同的數據,會得到不同的結論。如果你看城鄉居民調查數據,城鄉居民的儲蓄率加權平均計算,從1990年到2008年已經從15%上升到接近30%了。而這個儲蓄率實際還是低估的,因為它漏掉了很大一部分高收入居民的收入,也漏掉了很大一塊儲蓄。實際的儲蓄率還要更高。
再比如看居民在銀行的存款,過去10年中,居民儲蓄存款從5萬億上升到了20萬億,居民存款和企業存款上升的幅度基本上是一樣的,都漲到了原來的4倍以上。而同期GDP只漲到原來的3倍多,居民可支配收入只漲到原來2倍多。這說明儲蓄率,包括居民儲蓄率在內,是在不斷上升的。為什么居民儲蓄率會不斷上升?很簡單的一個關系,如果我們把居民收入基尼系數和儲蓄率做相關分析,會發現是高度相關;也就是收入越高,儲蓄率越高,消費率越低?;嵯禂荡硎杖氩罹?。收入差距越大,意味著高收入居民收入增長也越快,因此他們的高儲蓄率拉升了平均儲蓄率。因此現在面臨的內需不足,是需要調整結構,其實背后在很大程度上是個收入分配問題。而收入分配問題需要從制度上來解決。
另一個方面的危害,除了在經濟方面導致結構失衡以外,是在社會方面,導致社會不穩定,導致社會各階層之間的沖突,導致大家對社會發展方向產生了重大的分歧。過去改革是全民共識,現在對改革到底是該進還是該退都搞不清楚了,整個社會思潮是嚴重沖突的、混亂的,反改革的思潮越來越盛行。為什么會這樣?因為我們長期延滯了政治體制改革,沒有解決制度方面存在的問題,沒有消除產生壟斷、產生腐敗、產生收入分配差距的制度性原因,導致政權的合法性面臨挑戰,導致社會公眾對過去改革的質疑和反彈。
我認為,政治體制改革,特別是政府管理體制改革,其中首要是財政體制改革,要盡快提上議事日程,要促進形成全民的共識。首先要建立規矩,要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要提高制度和管理的透明度,而且要取得社會公眾的監督。如果沒有社會監督,再完善的制度,也不能阻止腐敗,也不能阻止尋租行為。所以,我認為推進政治體制改革,首先是要推進政府管理體制改革。這已經成為當務之急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社會的和諧穩定和政權的合法性,都有賴于改革的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