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改革動態 > 本會新聞

專訪趙艾:解讀我國明年經濟、宏觀政策走勢

時間:2024-12-15 11:52 來源:新華財經 作者:余蕊

  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等多個新提法。應如何解讀這些新提法,明年我國或將推出哪些新政策、新舉措?記者近日專訪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趙艾。

  記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將“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以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對此您如何理解?

  趙艾:我更多地關注到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關鍵詞是“更加”。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這是多年來的一貫提法,也是一貫的宏觀調控舉措。與往年相比,“更加積極”既體現了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又突出了不同,強調政策的主動性和前瞻性,即政策將更加“積極有為”。這意味著政府將通過增加財政支出、優化支出結構、提高赤字率等多種手段,以更積極的姿態、必要的支出力度擴大總需求。以內需提振對沖外部不確定性,應對經濟下行壓力,促進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

  我認為“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具體措施可能包括五個方面。一是提高財政赤字率,確保財政政策持續用力、更加給力,以刺激經濟增長和擴大內需。我預計明年的財政赤字率可能會在3.5%至4%的區間內,資金規模或可達5萬億元以上。二是加大財政支出強度,加強重點領域保障。如推動重大基礎設施和重大民生工程項目,以及新型基礎設施和新型城鎮化等。三是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擴大投向領域和用作項目資本金的范圍。四是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費、增后勁,兜牢基層“三保”,即?;久裆?、保工資、保運轉的底線。五是黨政機關要堅持過緊日子,進一步壓縮相關的公共財政支出。

  除了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還要打好政策“組合拳”,即政策要協調配合,加強財政、貨幣、就業、產業、區域、貿易、環保、監管等政策和改革開放舉措的協調配合,增強政策合力。此外,要穩住樓市股市,房產和股票是我國國民持有的主要家庭資產,資產價格穩住,預期就有了,擴大消費也就減少了后顧之憂,增加了動力。

  記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規范地方政府和企業行為。對此您如何理解?

  趙艾:今年7月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就已經指出,要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強化市場優勝劣汰機制,暢通落后低效產能退出渠道。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提“內卷式”競爭,用詞從“防止”變為“整治”,表明要加大這方面的工作力度。

  我認為,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規范地方政府和企業行為,著重要針對在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以及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過程中地方政府和企業的行為。涉及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項目以及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行動等方面。

  如何整治“內卷式”競爭呢,一是要加強政策引導和支持,完善相關政策體系,為企業提供創新支持和產業升級引導。包括提供稅收優惠等措施,鼓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以及通過自籌資金、吸引風險投資等方式支持創新活動。二是要通過加強市場監管,打擊不正當競爭行為,引導企業差異化、特色化錯位發展,防止企業間的同質化競爭。三是健全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壯大“耐心資本”,更大力度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創業投資,梯度培育創新型企業。四是要整治地方政府之間為了招商引資而惡性競爭,避免“逐底競爭”,避免不計成本地追求短期經濟增長。促使地方政府從注重投資、生產轉向注重消費。從而減少本就有限的資源的消耗和浪費,也可避免地方債務風險,保持地方財力可持續發展。五是要加強行業自律,發揮好行業協會等各類行業組織的作用。

  記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全面貫徹明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和政策取向,注重目標引領,著力實現增長穩、就業穩和物價合理回升的優化組合。為什么要突出強調“增長穩、就業穩和物價合理回升”這三方面的優化組合?

  趙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明年要保持經濟穩定增長,保持就業、物價總體穩定。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一直提“三穩”,即穩增長、穩就業和穩物價。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強調物價總體穩定的同時,出現了新的提法——著力實現增長穩、就業穩和物價合理回升的優化組合。

  促進物價合理回升和穩物價有沒有矛盾呢?當然不矛盾。物價水平是宏觀經濟運行的“溫度計”和市場配置資源的“風向標”。促進物價合理回升是因為一段時間以來有效需求不足。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1月CPI上漲0.2%,連續多月低于1%。11月PPI下降2.5%,連續多月為負。此外,GDP平減指數連續六個季度為負值,這意味著名義GDP增速低于實際GDP增速。名義GDP增速走低不利于居民收入和企業利潤增長,同時名義GDP增速走低加上人民幣匯率貶值,還造成我國與美國以美元計價的名義GDP的差距擴大。因此物價合理回升并與增長穩、就業穩的優化組合,可避免政策間的相互抵消,提高政策效果,有助于避免通貨緊縮的風險。同時,可以保持企業盈利能力,增強投資動力。這對于明年更好地實現宏觀調控目標,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促進經濟增長,同時保障民生、促進社會穩定都具有重要作用。

  記者:對于明年我國的經濟走勢,您如何預判?

  趙艾:對于明年我國經濟走勢,總體應保持樂觀態度,但不能掉以輕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當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我國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主要是國內需求不足,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群眾就業增收面臨壓力,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同時必須看到,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再加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傳遞出的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等一系列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信號,我們有理由正視困難、堅定信心,看到各方面的積極因素,對發展趨勢保持樂觀。

  我認為,2025年我國GDP增速有望呈現前低后高態勢,全年有望達到4.8%-5.0%。

  首先,預計明年消費會大力提振、投資力度會進一步加大,從而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房地產市場,也許北京、上海與深圳乃至更多的城市可能效仿廣州,全面取消限購限貸限售。居民存量房貸利率的下調將為居民其他消費支出提供空間。其次,政府可能額外發行2-3萬億元的特別國債。第三,2025年將適時降準降息,預計全年可能降準100個基點左右,釋放3萬億元以上的流動性,公開市場操作利率有望下降10-20個基點,以保持流動性充裕,使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增長同經濟增長、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預計央行通過增持國債實現資產負債表的擴張,全年可能凈買入國債超2萬億元,并積極運用買斷式逆回購等工具向市場投放中長期流動性。2025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有望圍繞7.2的中樞水平做較寬幅度波動。第四,從金融市場看,地方社?;?、保險資管等長期投資者入市力度有望加大,有望繼續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機制與股市相關制度,更加增加機構投資者和股民的信心。第五,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會大大推動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步伐,產生一系列新賽道新模式,以及產業、企業發展的新空間。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