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4年12月18日,由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中共遼寧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辦公室指導,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志社、中共沈陽市委、沈陽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國改革(2024)年會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地方實踐高層研討會”在遼寧省沈陽市舉行。本文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十二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彭森的主旨演講。
同志們,大家上午好!
在2024年歲末將至的日子里,很高興來到千里冰封的北國名城沈陽,參加中國改革(2024)年會。首先我要代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對這次年會的成功舉辦表示熱烈的祝賀,對遠道而來的專家和代表表示歡迎,對遼寧省、沈陽市對這次會議的精心籌辦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謝。
即將過去的2024年,是我國發展歷程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十月我們共同慶祝了新中國成立75周年華誕;在此稍早前,中共中央召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決定》緊緊圍繞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主題,擘畫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舉措,明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對新時代新征程各領域改革進行總動員、總部署。今年還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上周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總結回顧了一年的工作,鄭重宣布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將順利完成。今天是2024改革年會,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特別強調指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是一個新的戰略目標,也是改革戰線同志們共同面對的非常艱巨的歷史性任務。這里,我想圍繞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談幾點認識。
第一,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統籌好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的關系。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一個全新的改革目標,是40多年改革探索中,對改革理論和目標最新的深化和創新。如何理解這個目標呢?首先,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定是系統完備的經濟,2020年,黨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在第一次提出新時代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目標同時,明確提出了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7項重點任務: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增強微觀主體活力;夯實市場經濟基礎性制度,保障市場公平競爭;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全社會創造力和市場活力;創新政府管理和服務方式,完善宏觀經濟治理體制;堅持和完善民生保障制度,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體制,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強化法治保障。這7條既是按照目標導向提出的改革重點任務,也是對更加系統完備,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系統定義和具體描述。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在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篇章中,重點對“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的任務進行闡釋。在其后篇章中,對宏觀治理、民生保障、高水平開放和法治建設的任務也提出了具體要求??偟膩砜矗瑑蓚€文件對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標準和任務的表述,是一脈相承、完全一致的。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要堅持問題導向的要求,著力圍繞實現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破解的重大體制機制問題謀劃改革。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又必須是成熟定型的經濟。市場化搞了30多年了,體制機制短板還不少,這肯定不符合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三中全會沒有回避矛盾和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決定》的說明中強調,當前推動高質量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依然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在體制、機制、制度方面存在不少短板。如市場體系仍不健全,市場發育還不充分,政府和市場關系尚未完全理順等等,一共講了10條。這是近年來中央對當前矛盾和問題分析最全面、最深刻的一次。這也反映了中央的清醒:一方面,堅持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不動搖,這是目標導向;另一方面,深刻分析了改革發展面臨的挑戰和問題,這是問題導向。這些體制短板不解決,重點領域的硬骨頭沒有啃下來,早日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無從談起。
第二,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統籌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關系。當前,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任務仍然是正確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40多年的改革,從開始聚焦計劃與市場的矛盾到現在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一直沒有徹底解決。這也是能否如期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關鍵和試金石。這個問題的關鍵在于,進一步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實際上是要處理好誰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問題,這也是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根本區別。堅持政府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就是計劃經濟;反之,堅持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就是市場經濟。經濟發展就是要提高資源尤其是稀缺資源的配置效率,以推動資源投入生產盡可能多的產品,獲得盡可能大的效益。說到底,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社會主義條件下高水平的市場經濟。它一定是機制高效的經濟。習近平總書記不止一次指出:“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市場經濟本質上就是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經濟。”資源配置的問題解決不好,就不是真正的市場經濟,更遑論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因此,這次《決定》也強調,必須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和效益最大化?!稕Q定》要求,既“放得活”又“管得住”,這句話也很重要,實際講的也是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放得活”是前提、是重點。“有效市場”就是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就要把市場機制能有效調節的經濟活動交給市場,讓市場在所有能夠發揮作用的領域充分發揮作用。與此同時,政府必須最大限度地減少對資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市場的直接干預,推動資源配置依據市場規則、市場指標、市場競爭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這樣才叫“放得活”。而“管得住”講的是,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基礎上,在保證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前提下,政府要管好那些市場管不了,也管不住的事情。“有為政府”,政府行為必須規范,有所為,有所不為。“管”不是簡單下行政命令,更要防止對微觀主體活動的不當干預,而是用改革激發市場活力,用規劃明確投資方向,用法治規范市場行為。主要還是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更好地完善宏觀調控與經濟穩定,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彌補市場失靈??傊咚降纳鐣髁x市場經濟體制必須是系統完備的經濟,是成熟定型沒有顯著短板的經濟,還是市場機制靈活高效的經濟。
第三,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統籌好全面深化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的關系。必須看到,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將為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勁動力和制度保障。改革的本質就是破除一切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為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開辟道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也是不斷深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激發全社會內生動力和創新動力的過程。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強調,2025年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穩中求進,以進促穩。什么是“進”?一是高質量發展要“進”,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二是經濟體制改革要“進”。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而改革是發展的根本動力。因此,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都一再強調,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充分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推動標志性改革舉措落地見效。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仍然是經濟體制改革。這是因為經濟體制改革在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方面的作用最直接、最突出。改革初期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經濟改革,其后的國企改革、價格改革也是經濟改革。正是經濟改革突破了制約生產力發展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才使得一切勞動、資本、技術、知識、管理的活力競相迸發,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增長奇跡。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理論和實踐都證明,市場配置資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只有加快市場化改革,才能極大地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大局才能穩得住。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內外部挑戰和困難很多。外部環境十分復雜嚴峻,各種風險和不確定性持續上升,對我國發展的不利影響加深。國內近年來經濟下行壓力大,主要是“國內需求不足,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群眾就業增收面臨壓力,風險隱患仍然較多。”針對這些問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定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加強超常規逆周期調節,打好政策“組合拳”。要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會議在提出明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和政策取向的同時,還明確了明年要重點抓好的九項重點工作。這對我們把握大勢,堅定信心十分重要。當前我們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有些是周期性的,但更多是結構性的,必須通過深化改革,改革堅定不移地“進”,才能解決。比如,九項重點工作第一條,要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重點是調整消費和投資的結構,提振消費的關鍵是推進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實現這個目標根本上要靠改革。第二條發展新質生產力,既要推動技術變革、產業轉型升級,更重要的是資源要素的創新配置,這就是要素市場化改革的任務。同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強調,要“強化系統思維,注重各類政策和改革開放舉措的協調配合,放大政策效應。”會議還要求,“針對需求不足的突出癥結,著力提振內需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針對制約發展的深層次障礙和外部挑戰,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這充分說明,改革是穩中求進、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
第四,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統籌好改革全面推進與重點突破的關系。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任務艱巨繁重,必須更加注重突出重點、突出體制機制改革,突出戰略性、全局性重大改革。三中全會《決定》共部署了369項改革舉措,其中發改委牽頭或參與牽頭的126項,要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全面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結合,抓住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破解的重大體制機制問題,準確把握各項改革任務的核心要義。
一是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培育和發展更有活力、競爭力、創造力的市場經營主體。一方面,要繼續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當前,更重要的是強調和致力于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以及提供更多機會的方針政策。如加快出臺《民營經濟促進法》,從法治層面穩定預期,增強發展信心;破除市場準入壁壘,完善民營經濟參與國家重大項目建設長效機制;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健全涉企收費長效監管,著力監督糾正“遠洋捕撈”等異地趨利性執法現象。其關鍵還是要保證各種所有制主體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
二是構建高標準全國統一大市場,否則就不能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圍繞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制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推動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市場監管公平統一。這項改革任務的關鍵是強化競爭政策的基礎性地位,堅決破除行業壟斷、所有制歧視、地方保護和市場壁壘,加強公平競爭審查剛性約束,強化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清理和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重點規范地方招商引資法規制度,嚴禁違法違規給予政策優惠行為。
三是加快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完善要素市場制度和規則,推動生產要素暢通流動、各種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活力充分釋放。完善主要由市場供給關系決定要素價格機制,防止政府對價格形成不當干預。健全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土地要素市場化改革方面,重點是堅決打破城鄉二元體制對土地要素市場化的制度障礙,充分發揮市場在土地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積極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勞動力要素市場化改革方面,重點是堅決突破戶籍、所有制等身份差異對勞動力要素自由流動、市場化配置的制度障礙,推動由常住地登記戶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著力引導勞動力要素合理暢通有序流動,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資本要素市場化改革方面,重點是堅持市場化、法治化的改革方向,加快建立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深化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股票發行注冊制;技術要素市場化改革方面,重點是最大限度地減少政府對技術要素的配置與干預,激發市場主體特別是民營經濟的科技創新活力;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方面,重點是通過積極完善數據要素的產權制度,推進數據要素的確權、定價、流通、交易的標準化、市場化進程,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應該說,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最關鍵、最基礎性的任務,也是市場化改革成敗的關鍵。
四是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包括完善產權制度,依法平等長久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對侵犯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和合法利益的行為實行同查同罪同罰,完善市場準入制度、公平競爭制度、社會信用制度等等。
五是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責權分工清晰的中央地方關系,是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2029年前必須完成的重大改革任務。包括完善國家戰略規劃體系和政策協調機制,圍繞實施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和重大戰略,促進財政、貨幣、競爭、產業、就業等政策協同發力。把經濟政策和非經濟政策都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點是建立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增強地方自主財力,提升市縣財力同事權相匹配程度。同時,還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完善金融監管體系,健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激勵約束機制。
六是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市場經濟是開放經濟。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離不開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2023年7月,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了《關于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促進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意見》,重申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的基本方針,進一步完善開放型經濟體制的頂層設計。三中全會《決定》進一步勾畫出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目標和任務。制度開放方面,要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在產權保護、產業補貼、環境標準、勞動保護、政府采購、電子商務和金融領域的實現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相通相容。在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方面,要強化貿易政策和財稅、金融產業政策協同落實,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推動電信、互聯網、教育、文化、醫療等服務市場有序擴大開放。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擴大對最不發達國家單邊開放,穩妥推進銀行、證券、保險、基金、期貨等金融領域開放,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最后,我想對遼寧省沈陽市的改革發展工作講幾句話。遼寧省沈陽市是我的故鄉。新中國成立后,遼寧一直作為我國重點工業基地,在經濟建設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這是我們一直引為自豪的。改革開放以來,遼寧也一直是改革探索的“先行地”,制度創新的“試驗田”,為各項改革提供過很多寶貴經驗。新世紀以來,遼寧省肩負東北振興的歷史使命,解放思想,銳意創新,在改革開放、產業轉型以及城鄉融合發展、創建國家中心城市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為推動東北振興作出了貢獻,也為全國提供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先進經驗。近年來,沈陽市在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中,勠力奮發、開拓前行,勢頭很好,成績喜人。在此,謹祝愿遼寧省沈陽市在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中取得新突破,為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作出新貢獻,再鑄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