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改革動態 > 本會新聞

趙艾:深化改革是發展銀發經濟的根本動力

時間:2024-09-30 08:32

  按語:2024年9月27日下午,我會作為支持單位,我會康養專委會作為承辦單位之一,中國老齡產業協會作為主辦單位的“首屆銀發經濟人才建設發展大會暨第九屆中國老齡產業標準化論壇”在北京舉辦。我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趙艾應邀出席論壇并作題為“深化改革是發展銀發經濟的根本動力”的主旨報告。主要內容如下。

  大力發展銀發經濟,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億萬百姓福祉,與每個家庭、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一、發展銀發經濟事關全國發展大局

  發展銀發經濟,無論從理論、政策還是實踐看,都事關全國發展大局。發展銀發經濟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重要舉措,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銀發經濟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社會問題,文化問題乃至政治問題。

  我國銀發經濟發展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從世界范圍看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絕無僅有,發展我國的銀發經濟可以借鑒別國的經驗和做法,但很難復制任何他國的經驗和做法。中國式現代化五大特征的第一個特征就是14億人口的現代化。我國的老齡人口、老齡問題及相應的銀發經濟不但十分獨特,而且極為復雜。據我國人口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全國60歲及以上的人口已達2.97億人,占全國人口的21.1%,預測2035年左右,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我國將由中度老齡化社會邁入重度老齡化社會。目前,我國46-60歲人口約3.37億人,超過3億人處于“備老”階段,從現在開始至未來10年間,我國將迎來史上最大老齡人口增加潮。老齡人口的分布,城鄉、地域、職業、收入、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健康(包括生理,也包括心理)狀況、有無子女、是否單身(包括失偶),差異性都很大,養老的需求和支付能力也有很大差異。統籌解決不同層次,不同需求老齡人口的養老問題,在時間節點上與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步走”戰略時間安排高度契合。發展銀發經濟,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將伴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過程。立足我國老齡人口稟賦,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健全完善中國特色養老服務體系,切實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是發展銀發經濟面對的十分重要且棘手的問題。

  發展銀發經濟要高度重視并充分挖掘老齡人口的價值。老齡人口作為一個規模龐大的群體,既是重要的消費群體也是重要的生產群體。從消費角度看,市場需求有著很大的空間,具備很大的消費潛力。引導老年人群和備老人群的消費,從刺激消費,擴大內需的角度來看,對刺激經濟增長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從生產的角度看,鼓勵老齡人口多樣化就業和個性化就業,把老齡人口當成一個龐大的生產者群體,對提高老齡人口的收入水平、支付能力和解決我國勞動力紅利不足的問題都有很大的意義。事實上,老齡人口作為生產者,尤其是一些知識型、技能型的老齡人口,越老越有價值,可以參與很多智力性的服務和咨詢服務,還可以研發老年用品和服務,直接創造社會財富。

  發展銀發經濟的空間十分廣闊。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岀將社區養老服務作為培育的重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水平及其文化社會因素決定了老齡人口大多傾向于居家社區養老,據了解這個比例高達97%以上。社區養老服務需要高質量的服務和產品,包括生活照料、健康、醫療、精神文化等多個方面。這些領域有巨大的開發空間,也是生活性服務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發展銀發經濟是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內容。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發展的最新成果,與數字經濟的發展密切結合。要充分借助高技術手段。用人工智能和數字化賦能銀發經濟發展。近些年,人工智能以超乎人類想象的速度和規模迅速發展。以生成式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技革命正在加速演進。受其影響,人類社會的工作、生活、學習都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對我國而言,生成式人工智能將革命性地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這種巨大的變化無疑會影響引銀發經濟的發展。比如新冠疫情期間使用過的健康碼和行程碼就可以利用來為老齡人口服務。

  二、發展銀發經濟是國家大政方針

  習近平總書記對發展銀發經濟、應對人口老齡化,多次作出重要論述。202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都強調,要大力發展銀發經濟,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關于老齡工作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有效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億萬百姓福祉”;關于人口老齡化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深遠影響,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口老齡化是世界性問題,對人類社會產生的影響是深刻持久的”;關于老齡工作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努力挖掘人口老齡化給國家發展帶來的活力和機遇”等等。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新時代老齡工作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也為發展銀發經濟指明了前進方向。推動銀發經濟發展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精神并抓好貫徹落實。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銀發經濟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陸續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從關注老齡人口基本生活保障發展為多元老齡服務供給、從聚焦老齡人口拓展為推動全民參與。2020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2021年,全國老齡工作會議召開,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2023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強調要發展銀發經濟。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強調要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大力發展銀發經濟。今年國務院公報發布的[2024]1號文就是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包括五部分26條。這是我國首個以“銀發經濟”命名的政策文件。今年3月的全國人大政府工作報告也指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要大力發展銀發經濟。2024年7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對發展銀發經濟,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提出諸多改革具體措施。9月19日,國務院召開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工作動員部署視頻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會上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穩妥有序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重要支撐。

  發展銀發經濟,也列入了最高立法機構的工作范疇。2012年,十一屆全國人大修訂通過《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是國家的一項長期戰略任務。2016年,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聽取了國務院“關于落實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工作報告。2024年9月10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審議了國務院關于提請審議關于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決定草案的議案;9月13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作出關于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決定。

  三、發展銀發經濟要以深化改革開放為動力

  改革是決定當代中國前途和命運的關鍵一招,是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毫無疑問,也是發展銀發經濟,解決我國老齡人口問題的關鍵一招和重要法寶。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毫無疑問,也應成為我國銀發經濟發展中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擴大對外合作交流的鮮明標識。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在第46條“健全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里專門寫了一段關于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推動銀發經濟發展的有關問題。主要內容包括: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發展銀發經濟,創造適合老年人的多樣化、個性化就業崗位;按照自愿、彈性原則,穩妥有序推進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優化基本養老服務供給,培育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健全公辦養老機構運營機制,鼓勵和引導企業等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推進互助性養老服務,促進醫養結合;加快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改善對孤寡、殘障失能等特殊困難老年人的服務,加快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等。

  深化改革推動發展銀發經濟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老齡人口的醫食住行娛,養老模式的選擇,無論是居家、社區、福利機構還是市場化服務,都有許多體制機制問題需要加以解決。關鍵在于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通過深化改革破除影響和阻礙銀發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作用,推動銀發經濟發展中各生產要素配置的市場化,促進事業、產業協同。要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形成,打破資源配置的地區封鎖和行政壟斷。同時要更好的發揮政府的作用,為銀發經濟的市場化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體制機制環境。市場力量和政府支持扮演好各自的角色,高端化和個性化的服務需求更多可以交給市場,政府負責兜底保障基本公共服務。必須充分發揮各類企業和企業家的作用。讓優秀企業家精神成為推動銀色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從對外開放角度看,既要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的、適合我國國情的養老模式,也要加強養老經驗做法的國際交流與合作,還要放開相關的服領域,允許外國機構和外國投資者進入。特別是在銀發經濟開放過程中要加強規則、規制、管理和標準與國際規范的對接。要通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形成有我國特色的銀發經濟發展的“中國經驗”“中國方案”“中國模式”。

  深化改革推動銀發經濟發展,要充分考慮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改革。這項改革涉及多方面的利益,引起全社會關注。關于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改革,我們首先要認識到它的積極意義。它可以緩解養老金支付壓力,增加部分靈活就業的中老年人群的收入,同時緩解老齡化和少子化帶來的勞動力短缺問題。隨著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很多人可以更長時間地發揮他們的價值,這也為這些人群提供了更多選擇。同時,我們也需要辯證地看待這個問題。目前社會正處于一個復雜的轉型時期,就業結構和市場結構都非常復雜。彈性退休的就業人群崗位也分為不同類型,可能包括靈活就業、短期就業或知識性崗位。這些都會對銀發經濟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總之,深化改革開放,可以充分激發促進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和外在活力,形成新業態、新模式、新賽道。使老齡人口不再是家庭、社會和政府的負擔,而成為創造社會財富的重要力量。使養老由被動變主動,由消極變積極,成為充滿希望的康老、怡老、益老的未來“朝陽”,而不是傳統的“夕陽”。青山依舊在,夕陽依然紅。

  (根據2024年9月27日在北京舉辦的“首屆銀發經濟人才建設發展大會暨第九屆中國老齡產業標準化論壇”上的主旨報告整理)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