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同志們:
時近十月金秋,我們即將迎來新中國75周年華誕,很高興在這樣的時點,參加“2024溫州·龍港新型城鎮化改革發展推進會”。首先,我代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向這次大會的成功舉辦表示熱烈的祝賀。剛才,浙江省、溫州市及有關部委的領導分別作了致辭,龍港的同志對鎮改市五年來的工作做了全面的介紹,聽了以后非常振奮,令人鼓舞。長期以來,龍港一直承擔了大量國家、省級改革試點任務。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也一直關注著龍港改革發展,定期跟蹤評估。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志社近期進行專題調研,在深入、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形成了《評估報告》。評估認為:龍港撤鎮建市是我國實施城鄉融合發展、推進新型城鎮化戰略的重大舉措和實踐,是提升行政區劃設置的科學性、促進行政區劃與生產力發展相適應的重要探索和突破。這一改革創新,以及有關經驗在更大范圍復制推廣,對于新時代完善縣域治理體系現代化、推進高質量發展與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早日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都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義。
龍港是中國改革的產物,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試驗田、排頭兵。40余年的改革探索實踐,所產生出來的龍港精神、龍港模式、龍港道路,是我們在學習貫徹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過程中,應該重點總結、推廣的寶貴經驗。
首先,龍港的精神,即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精神。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改革初期就確定的思想路線,也是40多年改革最重要的基本經驗。龍港40年前在全國率先推出戶籍制度改革、土地有償使用、發展民營經濟三大改革,“農民自帶口糧進城造城”全國首開先河,這就是解放思想的成果。這次鎮改市五年來的一系列改革也是解放思想的生動體現。習總書記指出:“沒有新一輪思想大解放,就沒有新一輪改革大突破”。在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只有堅持解放思想,才能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
第二,龍港的模式,即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積聚民力民智辦大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模式。短短40年,龍港從5個小漁村發展成為具有47萬人的現代城市,民營經濟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產生11萬市場主體,每年創造400多億國民生產總值。這種人間奇跡不是規劃出來的,不是政府投資出來的,關鍵靠的是市場的力量、民間的力量、人民群眾的力量。習總書記指出:“理論和實踐都證明,市場是配置資源最有效的形式”。他還指出:“市場經濟本質上就是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經濟”。龍港的經驗充分證明,只有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才能創造更加公平、更富活力的市場環境,激發全社會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人民是改革創新的主體。龍港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鎮改市的過程中,按照“政府職能可轉移、社會力量可承接”,打造縣域多元共治的龍港模式,探索構建“四治融合,五社聯動”,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模式,進而為“推進高質量發展實現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經驗。
第三,龍港的道路,即不斷探索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之路。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是一項關乎全局、關乎長遠的重大任務,將貫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全過程。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深化賦予特大鎮同人口和經濟規模相適應的經濟社會管理權改革,這方面龍港市五年前就先行一步;而“推行由常住地登記戶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推進縣域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配置”,都是龍港長期實踐的成熟做法和經驗。特別是過去五年來,龍港錨定“大部制、扁平化、低成本、高效率”方針,探索形成“管理層級優化、行政成本嚴控、公共服務改善、治理效能提升”的新型城市治理模式,為全國新型城鎮化改革推進提供了新路徑,成為城鄉融合發展的一面旗幟。
我相信,在新時代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歷史進程中,龍港的精神可以發揚光大,龍港的模式可以日臻完善,龍港的道路可以越走越寬,為推進高質量發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做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