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聚焦改革 > 領域改革

推動健全預算制度

時間:2024-08-07 15:25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要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并就健全預算制度等作出重要部署。

  在健全預算制度中,通過加強財政資源和預算統籌、強化對預算編制和財政政策的宏觀指導、加強公共服務績效管理等改革舉措,推動提升預算管理水平和財政治理效能。

  加強財政資源統籌

  《決定》明確要求,“健全預算制度”。預算體現了黨和國家意志,服務保障黨和國家的重大方針、重大戰略、重大決策、重大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大力推進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實施完善政府預算體系、預算公開、地方政府債務管理、預算績效管理等一系列重要舉措,標準科學、規范透明、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基本建立。同時,預算制度和相關管理工作也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財政資源統籌力度有待加大、預算績效管理尚需加強等。

  “健全預算制度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一方面,健全預算制度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支撐。預算制度作為宏觀經濟管理的重要工具,通過指導資源在市場中的優化配置,促進市場效率的提升,并發揮政府在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另一方面,健全預算制度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健全預算制度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意義重大,為國家戰略任務的實施和基本民生需求的滿足提供了必要的財政支持。”中央財經大學校長馬海濤表示。

  國海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夏磊也認為,預算制度是國家宏觀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決定》明確提出“健全預算制度”,為新時代新征程財政預算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

  《決定》提出,加強財政資源和預算統籌,把依托行政權力、政府信用、國有資源資產獲取的收入全部納入政府預算管理。

  馬海濤認為,這一重要改革舉措堅持系統觀念,旨在將目前分散各方、尚未納入規范統一的預算管理的各類資金統籌起來,重點在于全面增強財政資源統籌和存量管理的能力。此舉有效結合了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有利于進一步推進財政性資金“全口徑”“全歸集”“全方位”整合,有效提高財政資源配置的集聚效應,強化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和基本民生財力保障。

  “深化預算制度改革成為我國財政管理現代化的關鍵一步。通過將所有依托行政權力、政府信用、國有資源資產獲取的收入全部納入政府預算管理,不僅將進一步提升財政收入的規范性,也為財政資源的合理分配提供了堅實基礎。”北京國家會計學院副院長、教授李旭紅說。

  對于健全預算制度,財政部部長藍佛安日前表示,要大力推進財政科學管理,提升系統化、精細化、標準化、法治化水平,收入上加強財政資源統籌,支出上深化零基預算改革,管理上更加突出績效導向,“不折不扣落實黨政機關習慣過緊日子要求,強化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和基本民生財力保障,做到‘小錢小氣、大錢大方’,把寶貴的財政資金用在發展緊要處、民生急需上”。

  強化預算宏觀指導

  《決定》提出,強化對預算編制和財政政策的宏觀指導。專家認為,這就要求將黨中央戰略意圖體現到預算編制和執行的全過程。

  近年來,我國持續加強和改進財政宏觀調控,連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組合運用赤字、專項債券、財政補助、貼息、稅收等多種政策工具,促進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強化對預算編制和財政政策的宏觀指導,這要求在預算編制過程中,不僅要注重財政資源的合理分配,還要加強對財政政策的宏觀調控,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李旭紅說。

  專家認為,預算是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要完善中期財政規劃對年度預算的約束機制,加強財政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

  《決定》提出,統一預算分配權,提高預算管理統一性、規范性,完善預算公開和監督制度。

  夏磊認為,我國財政體制堅持“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原則,在給予地方財政相應自主權的基礎上,《決定》突出中央的統一分配權。從縱向上看,要進一步完善財政轉移支付體系,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從橫向上看,除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外,也要加強對其他政府收支的分配管理,進一步規范政府收支行為,發揮好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

  預算公開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健全預算制度的重要內容,是強化預算管理、優化資源配置、硬化預算約束、加強財會監督的重要舉措,是保障公眾知情權、強化外部監督的機制性安排。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持續加大預算工作力度,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有序推進預算公開工作,預算日益公開透明。

  “《決定》將預算管理的標準化和規范化提到了重要的高度。一方面,應統一規范各級財政預算管理,將制度規范與信息系統建設緊密結合,加強財政與行業部門信息互聯共享,實現一體化系統在各級財政部門和預算單位全面運行;另一方面,還要加強預決算公開,完善預算公開和監督制度,切實改進公開手段,增強公開實效,提升公開的及時性、完整性、規范性和可獲得性。”馬海濤說。

  專家認為,要規范各領域、部門和單位預算支出管理,加大財政資金統籌和支出結構調整力度,增強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花錢更加重視績效

  近年來,我國加快構建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著力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稕Q定》提出,加強公共服務績效管理,強化事前功能評估。

  夏磊表示,《決定》的要求體現出重視“績效導向”,推進深化預算績效管理改革。“在財政緊平衡狀態下,開展事前評估一方面是優化資源配置、提升重大政策財政保障能力的必要手段;另一方面也是持續防范化解政府債務風險,提升財政可持續性的重要舉措。”夏磊說。

  專家認為,下一步,要加快完善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強化績效評價結果運用。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是國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國有資本收益并對所得收益進行分配而發生的各項收支預算,是政府預算的重要組成部分?!稕Q定》提出,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績效評價制度,強化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和基本民生財力保障。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大力推進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擴大實施范圍,強化功能作用。今年年初,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的意見》明確提出,到“十四五”時期末,基本形成全面完整、結構優化、運行順暢、保障有力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功能定位更加清晰,對宏觀經濟運行、優化國有經濟布局的調控作用更加有效,收支政策的前瞻性、導向性更加凸顯,支持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資本金注入渠道更加暢通穩定。

  在提升預算績效方面,上述《意見》提出,深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決策部署,將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納入績效管理,推動預算與績效深度融合,全面提升資金效能。

  “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績效評價制度,不僅有助于提升國有資本的運營效率,還能強化對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和基本民生的財力保障,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國家戰略和民生需求。”李旭紅說。

  夏磊認為,下一步,要完善國有資本收益上交機制,促進國有企業發展成果全民共享;同時持續提升國有資本支出功效,發揮國有企業對重大戰略任務的保障能力。

  按照《決定》部署,深化財稅體制改革要從3個方面展開:健全預算制度;健全有利于高質量發展、社會公平、市場統一的稅收制度;建立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財稅體制是國家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統籌推進財稅、金融等重點領域改革,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發揮政府治理的效能,將有助于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李旭紅說。(記者 曾金華)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