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舉辦《要素市場化改革》出版發行暨深化改革座談會。會長彭森出席座談會并作會議小結。國家發展改革委體改司有關領導出席座談會。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黃漢權,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劉守英,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宋曉梧,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李曉超,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志社社長潘治宏等在座談會發言。中央黨校出版集團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社長胡敏出席座談會并致辭。座談會由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趙艾主持,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張漢東、李青、馮楚軍等出席座談會。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要素市場化改革相關工作并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黨中央國務院陸續出臺一系列重要文件。今年6月27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還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對于繼續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至關重要,也是即將召開的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的重要議題。
彭森在座談會上講到,要素市場化改革是目標導向改革和問題導向改革的重要結合點。市場化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重中之重,要素市場化改革是建立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點也是難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要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就是要加快推進要素市場化的進程。經過40多年改革的努力,要素市場化改革取得了重要的進展,但依然存在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要素市場化改革的任務依然艱巨和復雜。促進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深化全面改革,特別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這就需要加快推進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的市場化進程。既需要堅持摸著石頭過河,更需要加強頂層設計,蹄疾步穩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
彭森指出,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要繼續堅持解放思想,堅持市場化改革的方向。在全面深化改革各項任務中,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在經濟體制改革中,堅持以市場化改革為重點;在市場化改革中,要重點聚焦在培育有活力、創造力、競爭力的經營主體方面,聚焦在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方面,聚焦在進一步完善市場經濟基礎性制度方面。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夕借新書出版舉辦此次座談會,很有現實意義。
《要素市場化改革》一書由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組織編寫,彭森主編,中共中央黨校出版集團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是國家社科基金資助重大項目“研究推進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市場化改革”的階段性研究成果。彭森、胡敏共同為《要素市場化改革》岀版發行揭幕。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科研部主任南儲鑫就新書岀版背景和主要內容作了介紹。
與會專家對課題研究及新書岀版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一致認為,該書出版發行正當其時,也希望該書的出版發行對廣大經濟學者和改革專家深入研究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問題有所裨益。與會專家學者也圍繞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一主題從多個角度暢談認識和體會并發表意見和建議。
《要素市場化改革》課題組專家代表,我會有關部門負責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志社,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以及來自新華社、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新社、人民網等有關媒體記者等40余人參加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