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中國,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讀懂中國式現代化。從共建“一帶一路”的視角看,就是要讀懂中國式現代化與共建“一帶一路”的內在聯系。2023年12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2023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的賀信里指岀:“讀懂中國,關鍵要讀懂中國式現代化。”早在2023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主旨演講中就強調:我們追求的不是中國獨善其身的現代化,而是期待同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內的各國一道,共同實現現代化。中方愿同各方深化“一帶一路”合作伙伴關系,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為實現世界各國的現代化作出不懈努力。
現代化,是幾代中國人的不懈追求。習近平總書記現在提出,也是共建“一帶一路”發展中國家的共同追求。如果說現代化是中國夢,那么共建“一帶一路”共同實現現代化,就是的“絲路夢”。進一步講,如果說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共建“一帶一路”的“硬聯通”,規則標準對接是“軟聯通”,人文交流是“心聯通”,那么現在又有了一個新的聯通,這就是共同追求現代化的“夢聯通”。“夢聯通”,是共建“一帶一路”新標識,與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有著內在的必然聯系。
一、中國式現代化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提供了底層邏輯指引。中國式現代化是十四億多人口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的出發點和終極目標是以人民為中心。共建“一帶一路”聚焦消除貧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讓合作成果更好惠及全體人民,也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人民為中心,這就是現代化的底層邏輯指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持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中等收入群體在未來15年超過8億,推動超大規模市場不斷發展。全體中國人民創造活力不斷釋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歷史進程,必將是中國為全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的歷史進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現代化,順應了廣大“一帶一路”發展中國家對物質富裕與文明進步的渴望,激發了廣大“一帶一路”發展中國家的高度認同,凝聚起“一帶一路”發展中國家乃至全球發展廣泛共識。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主旨演講中指岀:世界現代化應該是和平發展的現代化、互利合作的現代化、共同繁榮的現代化。共建“一帶一路”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共同追求實現現代化,跨越了不同文明、文化、社會制度、發展階段差異,開辟了各國交往的新路徑,搭建起國際合作的新框架,匯集著人類共同發展的最大公約數。
二、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與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追求的目標理念完全契合。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在黨的二十大報告里寫入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正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理念和追求。2013年3月23日,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時代潮流大勢,首次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理念。2015年9月28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講話中,從伙伴關系、安全格局、發展前景、文明交流、生態體系五個方面系統闡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要內涵。2017年1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日內瓦萬國宮“共商共筑人類命運共同體”高級別會議上發表主旨演講,又從現實角度系統勾勒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路徑。10年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持續深入人心,先后寫入《中國共產黨章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也陸續寫入聯合國、上海合作組織等多邊機制重要文件,深遠影響著中國和世界的發展。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中國已成為多邊主義的重要支柱,而我們踐行多邊主義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是以一種制度代替另一種制度,不是以一種文明代替另一種文明,而是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意識形態、不同歷史文化、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在國際事務中利益共生、權利共享、責任共擔,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約數。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與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在內在邏輯上的高度一致性。“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并踐行十年來,不斷走深走實,已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臺。正像2023年4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向在上海“世界會客廳”舉辦的“中國式現代化與世界”藍廳論壇致賀信時指出的,實現現代化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不懈追求,也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追求。中方愿同各國一道,努力以中國式現代化新成就為世界發展提供新機遇,為人類探索現代化道路和更好社會制度提供新助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深化“一帶一路”合作,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的重要理念和追求,就是為實現世界各國的現代化作出不懈努力。
三、中國式現代化將大大提振“一帶一路”發展中國家追求和探索實現自主現代化的信心。中國式現代化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現代化進程,乃至世界現代化進程都會產生深遠影響。中國式現代化既切合中國實際,體現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也體現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中國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使中國成為“世界現代化的示范”,深刻影響現代化的世界版圖,對破解人類社會發展難題、推進人類現代化進程產生了重要影響。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彰顯中國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同時也在理論和實踐上克服了西方現代化的缺陷。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現代化先天性地包含著資本主義制度本身無法克服的局限性。這種以資本為驅動的現代化在帶來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造成了貧富懸殊、兩極分化、文明撕裂等一系列問題。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目標,既促進物質的全面豐富,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體現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超越了資本主義現代化的局限性。中國式現代化是對世界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是對人類文明進步的重大貢獻,為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現了現代化的另一幅圖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路徑選擇,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民族以極大鼓舞和啟示。為人類現代化道路的多樣性、自主性、可持續性、共生性等提供了示范性的指引。共建“一帶一路”發展中國家完全可以從各自的實際出發,選擇符合各自文明形態的現代化道路和方向。
四、共同追求現代化的首要任務是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中深化務實合作。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共同追求現代化的“絲路夢”,需要謀劃和實施的工作很多,但千頭萬緒,重點還是深化務實合作。深化務實合作,要繼續堅持以共商共建共享、開放綠色廉潔、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為指導原則。既深化互聯互通合作的“硬聯通”,又提升規則標準對接等的“軟聯通”,也要推動人文交流的“心相通”,更要共同謀劃好共同追求現代化的“夢聯通”。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的主旨演講中宣布,中國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八項行動”為深化“一帶一路”務實合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從現在開始,深化“一帶一路”務實合作,就是要貫徹落實好“八項行動”。即:構建“一帶一路”立體互聯互通網絡;支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開展務實合作;促進綠色發展;推動科技創新;支持民間交往;建設廉潔之路;完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機制。11月24日上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題目為《堅定不移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走深走實的愿景與行動——共建“一帶一路”未來十年發展展望》報告。提出了未來十年共建“一帶一路”的發展思路、原則理念、發展目標和重點領域。這個展望報告體現了“八項行動”的基本精神,也為深化“一帶一路”務實合作,實現現代化的“絲路夢”提供了具體的操作指引和愿景展望。
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為里程牌,共建“一帶一路”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就是高質量共建新階段。把握好這個新階段,很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讀懂中國,讀懂共建“一帶一路”,讀懂中國式現代化,讀懂共追“絲路夢”,共謀“夢聯通”。
[根據12月2日在《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深化務實合作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平行論壇上的主持發言、總結發言和接受新聞媒體采訪時的發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