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熱點專題 > 中國改革論壇 > 2014年中國改革論壇

辜勝阻:非公經濟改革與新一輪創業浪潮

時間:2021-07-24 01:04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公有制經濟財產權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經濟財產權同樣不可侵犯。國家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和合法利益,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依法監管各種所有制經濟。過去強調國企的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激發非公有制經濟的活力和創造力。這種強調市場主體平等地位的理念是前所未有的。
       當前,不同所有制主體在經濟生活中的不平等有六種表現。一是資源占有的不平等。國企獲得稀缺資源既便宜又容易,如獲得土地、礦產等自然資源,獲得電網、電訊等特許經營權,獲得政府投資項目等等。二是資金要素使用的不平等。國企產出大約占1/3,但一些年份獲得的銀行貸款約占70%。三是一些企業在一些上游產業、基礎服務業形成寡頭壟斷,獲得超額利潤。一段時間以來,兩家利潤最好的國企利潤之和超過民企500強的利潤總和。四是在競爭性行業,市場準入和行政審批“兩道門檻”,也造成國企和民企的不平等。五是在應對金融危機期間,地方政府建了很多“融資平臺”,又建了很多新的國企,對民企產生“擠出效應”。六是在財產權的法律保護方面,對不同所有制主體的保護離“同等保護”的目標要求還有距離。
       國務院前不久召開會議,推出新政,提出了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了推進創新創業浪潮提出了六大措施。當前,要激發非公有制經濟的活力和創造力,推進創業創新潮流的形成,必須改變公有制與非公有制主體的市場地位不平等的現狀,保障非公有制經濟產權和合法權益。
       回顧一下歷屆三中全會改革新政與中國的創業浪潮。我們知道,改革開放35年來,中共召開七次三中全會,第一次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吹響了改革的號角,《鄧小平時代》的作者傅高義有一個判斷,他說鄧小平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講話也許就是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講話。那么我們要問鄧小平講話中最重要的一句話或者最重要的理念是什么?那就是“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
       如果說十一屆三中全會最重要的一個理念是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是“先富”,那么十八屆三中全會最重要的理念則是讓發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是“共富”,是“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如果沒有十一屆三中全會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就不可能有中國第一次創業浪潮。
       改革開放35年中國GDP增長142倍,這是物質財富的增長。比物質財富更重要的是新社會的崛起,特別是新一代企業家的崛起。30多年來我國非公有制經濟經歷了三次創業浪潮,每一次創業浪潮都誕生了一大批企業家。第一代企業家像宗慶后、魯冠球,他們大多是農民、返城青年、城市的無業者,敢想敢為、敢于挑戰,掙脫傳統體制的束縛,勇于在坎坷中奮力前進,對當時的經濟發展頗有貢獻,可以說是一種草根創業。第二代企業家是92年鄧小平南巡之后,大量體制內精英、社會能人等下海經商,當時政府官員下海達到10萬人,形成了第二次創業浪潮。第三次是中國加入WTO以后,也就是2000年前后,伴隨新經濟的興起,依靠風險投資、互聯網經濟迅速發展起來。這一次創業浪潮代表人物有馬云、張朝陽、李彥宏、雷軍等等。
       我認為,第四次創業浪潮,或者新一輪創業浪潮有四大動力:
       第一是簡政放權的改革推動新一輪創業浪潮。李克強總理表示,簡政放權成為深化改革的“馬前卒”和宏觀調控的“當頭炮”,通過簡政放權,減少創業的障礙,掀起草根創業的浪潮。今年以來,企業的數量井噴式的增長,簡政放權已經釋放改革的紅利。今年注冊私營企業增長是60%,去年是30%,這是前所未有的數字。簡政放權的紅利已經開始釋放,會不會引領一次次創業浪潮?上海一個調查顯示,青年人創業熱情增長25%。
       第二是互聯網技術引領新一輪的創業浪潮,特別是阿里在美國上市,一個小微企業通過15年的創業,最后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電商之一,這對創業浪潮的影響非常非常大。有人說互聯網創業進入3.0的時代,3.0的時代是更年輕的創業者,更廣闊的創業空間,3.0時代使創業走進大眾。互聯網創業潮正在形成,創業人越來越多,機會越來越多,天使投資人越來越多,創業媒體越來越多,創業服務機構越來越多,人才流動越來越多,政策支持越來越多?;ヂ摼W企業創業決定性的因素是創新,它可以帶動商業模式的創新,可以帶動管理機制的創新,還可以促進技術研發的創新?;ヂ摼W創業最有價值的是創業者,阿里巴巴等公司在紐約證交所上市就是典型的例子。美國的媒體評論,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對于美國科技公司,特別是谷歌、臉書以及亞馬遜這些過去主導網絡消費市場的公司來說,無疑敲響了警鐘,硅谷應該醒了。阿里上市后賺得最多的是來自外部的投資者,天使投資人通過阿里巴巴上市賺了大錢。
       第三是高新區或者科技園區,像中關村,作為載體,正在引領聚合創業潮。中關村有一個創業大街,我覺得這個創業大街同硅谷的沙丘路相似。有人說現在全世界都在學硅谷,都在復制硅谷,但現在最能跟硅谷相提并論的是北京中關村。中關村創業大街已經擁有諸多咖啡館式的孵化器,有多樣化的創業服務機構,成為了中國重要的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和創業人才培養基地,是企業的加速器。
       第四是最近一段時間IPO暫停導致并購熱推力,刺激了“職業創業人”崛起。推力IPO停了以后,我們的VC/PE可以通過并購完成退出,一些創新型的企業未必要通過上市來退出,也不一定能發展到上市的水平,同時一些大公司也具有并購的需求。以阿里為例,現在阿里通過并購來完善它的產業鏈。并且,對于部分企業而言,并購退出比IPO更快,成本更小,這些因素使得并購市場非常火爆。
       新一輪創業浪潮和前三次不一樣,它有復合性,有五大不同主體:
       一是金融危機催發海歸潮推動創業。二是精英離職引發創業浪,現在有大量的官員下海,也有大量的科技人員下海。三是返鄉農民回歸掀起新的草根創業浪潮。四是官方大力推進大學生的創業。另外,現在有大量的人紛紛離開大型的互聯網公司,成立新的公司,形成一種“裂變”。精英創業潮,包括“官員下?!?。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已經經歷4次“官員下?!钡膭摌I浪潮。另外,李克強總理鼓勵大學生創業,敢為人先,跌倒了重新再來,也就是敢冒風險?,F在我們國家的政策進一步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政策非常多,這也是由于嚴峻的就業形勢的倒逼。此外,還有草根創業潮。
       創業是“九死一生”,有“三道坎”,我國有近6成企業的壽命在5年以內,有大量快生快死,企業在“死亡谷”倒下了,創業的代價是很高的。三道坎是指企業面臨的融資難、審批難、用人難三大困境。所以李克強總理說我們要引燃創業的“火種”,要讓它燃燒,越來越旺,不僅要讓企業“生出來”,而且要讓他們“活下去”,“活得好”?,F在生得快,但也死得快。小微企業、創業型企業有死亡的3年周期,有人說中國有80%要死掉,美國是50%要死掉。那么如何讓它少死亡,讓它生得快,長得好,這是非常大的挑戰,這個要靠各種各樣的金融支持,要靠各種各樣的財稅政策支持。
       我們對第四次創業浪潮擔憂在于,現在政府大力推行簡政放權,出現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從“亂作為”到“不作為”。有人說過去是邊吃邊拿邊干,是辦事難,現在是不吃不拿不干,是不辦事。過去亂作為,現在不作為;過去手太長、閑不住、管大量管不了又不該管的事,現在撒手不管,一些政府的不作為對有些企業來講是不好的。要防止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當前創業和企業成長面臨最大的問題是融資困境,必須推進金融改革。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三個平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在各個要素中最重要的是資金要素,我們的企業在資金使用上極不平等。深圳有38萬中小企業,但能從銀行得到貸款的只有1萬多家,這個原因很復雜,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它小,有重大輕小的問題,還有一個是因為銀行是國有的,貸給民營企業錢收不回來和貸給國有企業錢收不回來不是一回事??偨Y起來,企業面臨融資困境是有五個方面:融資貴、融資難、融資亂、融資慢、融資險,融資成本呈“多軌”局面,一是大企業特別是大型國有企業,從銀行貸款的利率為6%以上,是歐美發達國家2-4倍;二是小微企業從正規渠道獲得的貸款利率高達12-15%,但可獲性極低,90%的小微企業難以從銀行得到貸款;三是大量實體型小微企業主要融資渠道為小額貸款和民間借貸,貸款利率在25%以上;四是應急式短期民間高利貸利率高達40-180%,而實體型企業的利潤也只有3-5%。所以我們企業面臨“三明治”陷阱,一個是成本升高,一個是市場萎縮。所以實體企業面臨五難:融資難、用工難、盈利難、投資難、創新難。企業要么不務正業,要么離家出走。
       在實體經濟空心化的國際教訓和經驗方面,我們要看到日本在戰后35年的黃金期以后,產業空心化、人口老齡化、房地產泡沫化以及日元大幅升值,挖空了日本的產業,使得日本陷入停滯;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以及目前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充分反證了金融業與實體經濟之間唇齒相依、血脈相連的密切關系,也揭示了過度金融創新、金融業脫離實體經濟所造成的“物極必反”問題;在金融危機和債務危機的雙重打擊下,德國經濟依然欣欣向榮,重要原因在于:注重實體經濟,尤其是制造業發展,是經濟“脊梁”,帶動了相關產業和服務業的發展。所以國務院8月14日發布了要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的指導意見,專門研究扶持小微企業。
       如何深化金融改革?金融改革首先要構建多層次的市場體系,多樣化的組織體系,立體化的服務體系。如何打造多層次金字塔式金融體系,進行金融改革,我提出了六條建議,
       一要超常發展草根金融。如果金融不改革就會壓跨我們的實體經濟,就會嚴重阻礙我們的創業,我們的創業浪潮能不能形成關鍵在于金融改革。要發展草根金融,我們的草根經濟龐大,有5千萬戶,兩億人從業,我們不僅要有頂天立地的大企業,也要有鋪天蓋地的小企業,需要相匹配的草根金融的支持。
       二要規范發展互聯網金融?,F在互聯網金融有10萬億的規模,但是互聯網金融是法外之地,魚龍混雜,風險很大,必須規范。
       三要大力發展科技金融。美國經濟有三大引擎:硅谷、好萊塢和華爾街,硅谷和華爾街的結合是高科技和資本的結合,提升了美國競爭力。
       四要積極發展政策性金融。構建完善的政策性金融體系,其中我們的擔保要回歸公益性。
       五要顯著提升直接融資的比重,天使投資是創業投資產業鏈體系的源頭,要完善VC/PE股權投資,大力發展天使投資。天使投資是相對低成本的。
       六要完善多層次的正金字塔式的資本市場體系,使場內交易和場外交易互動,讓資本市場惠及科技型中小企業。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