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學者觀點 > 本會研究員專欄 > 樊綱

樊綱:我們中國不缺國企,缺的是民企

時間:2023-08-07 14:46 來源: 新經濟學家

  大家好,非常感謝中企研邀請我參加這次企業改革與發展峰會。關于企業這個話題,應該有方方面面,一方面是從企業本身發展角度,如何做好企業,企業面臨的各種問題,企業如何發揮各方面的職能等等。我相信在座的很多都是研究企業的專家學者和企業家本身,都會從這些方面來做深入的分析。還有一個方面問題,關于公共政策,我們從政府角度,從一個經濟長期發展,中國式現代化進程角度,我們應該發展哪些企業,應該為企業創造什么樣的政策制度環境,應該采取怎樣的企業發展戰略。我個人是研究宏觀經濟,研究發展經濟學和體制改革問題,所以我就從宏觀角度,從公共政策角度探討一下我們應該如何為企業發展創造好的制度環境,應該發展哪些企業,政策應該向哪些方面側重。

  今天講兩個問題。

  「大力發展民營企業」

  第一個大力發展民營企業。

  我們有國營企業,有民營企業,經濟這兩駕馬車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我們也有兩個不動搖的政策,發展國有企業,發展民營企業。在這里我想強調,現在應該特別注重發展民營企業。原因是多方面,一方面是我們不缺國有企業,我們整個經濟改革就是從國有企業走出來,當前國有企業一統天下,沒有什么民營企業的情況下我們發展起來,搞市場經濟。從搞市場經濟的角度,產權主體越多,價格信號越真實,越容易實現市場效率,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因此從產權主體角度來講,民營企業每一個都是自己的主體,國有企業因為是國有,它跟政府的關系,跟其他國有企業的關系等等,相對來講獨立性沒有那么強,有的時候信號就會出現扭曲,這是一個基本點。

  說到一些具體的問題,我想講兩個方面,在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對比當中,我們看看民營企業的特點,也是方方面面很多點,這里我講兩個點。第一個民營企業是拿自己的錢去冒險,去創新?,F在到了世界百年不遇大變局背景下,本來我們還發揮后發優勢,學習引進,還可能利用一些世界上的先進技術,先進知識等等?,F在美國對我們采取遏制政策,切斷發揮后發優勢的各種渠道,我們就要更多的自主創新。自主創新這件事就是風險很大,失敗的概率很大,需要花大量的試錯成本,不僅僅是技術本身,而且商業模式都要探索。在這個過程當中,民營企業的特點就是它在用自己的錢去冒險,而相比國有企業,用公家的錢,用公家的權,制度就要嚴謹一些,審查就要多一些,追責的問題必須納入制度。因此在這個問題上,國有企業相對而言就沒有那么大的靈活性,承擔風險的能力相對比較差一點。民營企業可以做到十個項目九個失敗,一個成功,我就成功了,我可能把錢全收回來。國有企業也可能做到這一點,但是十個項目九個都失敗了,失敗的責任誰來負,能不能冒這個險等等,相對難一點。不是說國有企業不能創新,很多國有企業有實力,資本雄厚,長期鉆研也可以創新,但是完全無人區的創新,風險很大的創新,相對來講比較難。因此,在這個百年不遇大變局的背景下,我們需要更多的自主創新背景下,我們去發展民營企業,特別是在高科技領域,在技術前沿領域??陀^說可以看到,中國經濟現在這些高科技產業,有領先技術的企業,都是民營企業。也是在過去市場經濟條件下,環境下,他們敢于冒險,敢于創新,發展起來的成果,我們要珍惜這樣的成果。這是第一方面關于為什么要發展民營企業。

  還有一點,民營企業相對而言比較容易形成百年老店,它可以持續發展,它可以靠一個家族的延續,它可以在一個領域里面持續做下去。而且有時候是一個專新特精的產品,它可以一個家族幾代人,很多技術,很多產業,它需要持久專注而專業的發展。國有企業不是說不能形成這樣的企業,也可以,也會,但是國有企業有一個特點,它容易換人,國有企業很講規矩,到了點就要退休,退休就換人,換人有時候想法不太一樣,從傳承的角度,持續發展的角度,通過人事變化可能有些就難以持續,難以持久,難以專注而專業的發展下去。民營企業相對而言在這個方面的問題少一點,一個企業家本身可以干一輩子,沒有干部調動,政府任職這方面的問題,他可以持續做,然后他還可以通過家族傳承繼續做。國際上那些專新特精的企業,隱性冠軍等等,很多都是家族企業,都是幾百年家族企業傳承。我們怎么利用好這種機制,發揮它的特點,使我們這些專而精的企業有能夠持續地、延續地發展,形成比較豐富的產業鏈,使我們一些短板真正能夠逐步逐步補齊,逐步逐步不再受別人的卡脖子,這是我們需要認真對待的一件事情。

  講發展民營企業的問題,現在就有一些具體的情況需要考慮,也要制定一些具體的政策。比如現在有些民營企業遇到一些困難,因為他也冒險,民營企業本身也會有各種各樣問題。這個時候我們要幫他紓困,包括一些國有企業有資金,為了給民營企業紓困,我們進行債務重組,包括產權重組,這個時候就會出現一些問題,產權重組之后,把原來的民營企業納入國企管理范圍,比如占多少股權之后就要按照國企的管理方法進行管理等等,就把一些民企在這個過程當中又變成了國企。我們稱為叫逆混改。本來混改是為了使得國有企業的機制里面加一些民企因素,但是你把民企變成國企,民企的因素就消失了。再說一遍,我們中國不缺國企,在一定意義上我們缺民企,所以有了民企之后,最好還繼續保持它的民企性質。因此,在紓困問題上,我們是不是應該制定一些政策,比如說要紓困,要通過成立一些基金,用一些產權重組辦法,使它能夠實現債務重組,債務重組之后,把它又放回市場去,繼續民企的性質,在產權結構上保持它民企的特點,在市場上繼續發展,不要把變成國企。我們這種例子還是挺多,有的地方通過一些地方法規規避這些問題,但是有的地方就變成國企擴張的過程,民企的特點就會在這個過程當中逐步消失,我覺得這是需要避免的一個問題。

  講這個問題,不是說只是一個大的方向,我們在一些具體的問題上,我只是講了一個具體問題,還有很多其他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制定一些具體政策,使兩個不動搖確實在方方面面能夠貫徹下去。

  這是我要講的第一方面的問題,關于大力發展民營企業。

  「大力發展大企業」

  第二方面的問題,我想講要大力發展大企業。我們現在非常重視中小企業,小微企業發展,這很正確,特別是在疫情,經濟增長速度趨緩,有很多民生問題的情況下,我們采取一些政策,鼓勵扶持中小企業、小微企業發展,有利于社會穩定,也有利于我們的創新發展,我們在這些中小企業當中孕育大量未來的有競爭力的企業,確實我們也應該大力發展。

  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特別重視大企業的發展。大企業也會有問題,有些產業里面一些大企業做大以后盲目擴張,這些都是問題;大企業形成之后,容易形成壟斷,這需要我們進行監管,需要防止市場壟斷。但是與此同時,我們要認識到一個經濟的實力最終要看你有多少大企業,一個產業發展,一個產業的實力最終要看你在這個產業當中,在國際競爭當中,你有多少勢力雄厚的大企業。現在大家都爭當五百強,應該說是有道理。你只有強了,才能夠持續發展。而且你只有強了,一個國家有這些大企業,才能在各個產業當中站穩腳跟,才有國際競爭力。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需要非常明確,我們需要反壟斷,需要防止資本盲目擴張,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大企業在發展過程當中,在現代化進程當中所起到的特殊作用。

  什么作用呢?第一,大企業容易具有創新的實力。我們都知道,現在發達國家一些產業當中,它很少有一大片的小企業,往往一個產業里面就兩三家,三四家,叫寡頭競爭。寡頭競爭和千百萬小企業完全競爭差別在什么地方呢?完全競爭可以把價格壓得最低?,F在我們看到我們一些產業里面有千百萬小企業競爭,一個主要的辦法就是殺價。價格壓得很低,對消費者確實有好處,消費者能夠拿到最低的購買價格。但是,在這種情況下,由于企業利潤很薄,價格殺得很低,企業利潤很薄,這些企業就都很難有創新的資金和實力,去做研發,去做創新。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雖然得到了低價的好處,但是他享受不到創新帶來的福利。各種產品的創新,各個創新,功能創新等等,都是能夠為消費者提供更大的福利。而寡頭競爭的好處,它一方面防止價格過高,對消費者來講成本過高,另一方面寡頭競爭價格不用壓得很低,它的利潤就不會很薄,它就會有能力,有資金有實力去從事創新,從事研發。因此,現在有的經濟學家論證,最好的產業內部結構不是完全競爭,而是寡頭競爭。這里面就是企業如何做大。待會兒再講它怎么才能做大,怎么才能實現這一點。

  第二點,大企業能夠在自己的創新過程中,帶動大量的中小企業形成產業鏈,形成創新鏈。一項技術發明不是說一個企業都能夠完成,它需要和千百萬的小企業,有很多小技術需要千百萬的小企業進行創新,然后跟大企業進行協作或者購買等等,形成一個創新鏈,產業鏈,只有大企業在這些大技術的創新活動當中有所建樹,能夠有大的投入,才能夠帶動一大批中小企業實現創新鏈的發展。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要形成一個好的創新生態,需要有大企業和小企業相得益彰共同發展。

  再有一個方面,從大企業的發展角度來看。在這些方面,也要把發展大企業的戰略落到實處。講幾個具體問題。

  第一個問題,我們要在規則上、在監管上,大中小企業一視同仁。大企業確實要在反壟斷上特別注意,總的來講,你該鼓勵大企業發展,仍然要像鼓勵小企業一樣,采取一視同仁的做法。比如說,小企業發展需要上市融資,大企業發展也需要上市融資,該上市也得上市。

  第二,要把發展大企業作為國家的國際競爭力來看待,要有國際視野來看待這些大企業。有的大企業在我們國內看著很大,但是在國際上一比,其實相對來講還是比較少。比如我們現在一些科技公司,在國際消費份額上,比起那幾大國際科技公司,我們幾乎是占一個零頭,所以仍然需要發展,需要從國家競爭力的角度去鼓勵他們進一步做大做強。

  第三,落實到每一個產業里面,都有大企業和小企業的關系問題。前面我們講到,從一個產業內部結構合理性而言,千百萬小企業的完全競爭可能不是一個好的結構,我們需要逐步提高產業集中度,形成一些有實力的大企業。這個過程怎么形成呢?這個過程不是政府規定,不是政府說哪幾個企業發展,而是在一輪一輪的經濟波動過程中,通過各種優勝劣汰,兼并重組,逐步逐步實現。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一方面鼓勵企業用積極的眼光看待兼并重組這件事情,兼并重組從好的企業來講,他兼并別人是低成本擴張,那些勢力比較弱的企業他是鳳凰涅磐,他原來投入的一些東西可以在兼并重組過程中,在新的企業結構當中發揮作用,所以它不是簡單的倒閉破產。從市場層面,我們可以積極鼓勵一些股權投資基金,幫助企業做兼并充足的事情。國際上很多股權投資基金做的不是創新企業發展的事情,做的就是兼并重組,兼并充足是產業發展,大企業發展過程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我們如何通過進一步改革開放,通過我們市場經濟的發展,包括資本市場,金融市場發展,為我們的企業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更好的政策環境,使得大量有國際競爭力的這些企業,能夠真正發展起來,進一步做大做強,我們中國經濟才能在國際上做大做強,實現高質量發展,實現中國式的現代化。

  我就講這些,謝謝大家。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