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改革動態 > 本會新聞

趙艾:深化中非共建“一帶一路”,推動中小企業務實合作

時間:2023-07-04 10:10

  今年是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十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得到包括非洲在內的國際社會廣泛認同和熱情參與,取得了實打實、沉甸甸的成就。目前,中國已與包括非盟和非洲大多數國家在內的152個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余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涵蓋投資、貿易、科技、人文等領域。“一帶一路”倡議核心理念被寫入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等國際組織重要文件。正像中共二十大報告指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已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中共二十大開啟了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非共建“一帶一路”也進入了深化務實合作,實現共贏發展的新階段。這種新形勢為中非中小企業拓展國際化互利合作空間,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進一步發揮重要作用提供了新機遇。

  一、中非共建“一帶一路”成果豐碩

  十年來,在中國和非洲國家領導人戰略引領下,中非經貿合作取得豐碩成果。

  一是合作規模不斷擴大。中國始終保持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地位。中非貿易互惠互利,互補性強,中非貿易為兩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撐,也造福了中非雙方人民。自2000年以來,我國從非洲進口1.42萬億美元,向非洲出口1.58萬億美元。最近十年,中非貿易總額累計超2萬億美元。中非貿易屢創新高,2022年,中非貿易額達2820億美元,較2021年增長11.1%。

  二是合作便利化水平逐步提升。我國對非洲最不發達國家98%的輸華商品實施零關稅待遇,為非洲農產品輸華設立“綠色通道”,幫助非洲農產品食品更好地進入中國市場。中國積極支持非洲大陸自貿區建設,與自貿區秘書處成立經濟合作專家組,深入開展中非貿易投資便利化的政策交流與經驗分享。充分發揮在非洲經貿合作區作用,促進非洲產業升級,提升非洲加工制造水平和產品附加值,助力非洲增強整體出口能力。

  三是合作投資取得長足進展。中國是非洲第四大投資來源國。截至2022年年底,中國對非洲直接投資存量超過470億美元,流量累計超300億美元。2022年,中國對非新增直接投資34億美元。今年前4月,中國對非新增直接投資達到13.8億美元,同比增長24%。近年來,投資方式更加多樣靈活,除綠地投資以外,參股、并購等方式逐漸增多。

  四是合作領域不斷拓展。中非經貿合作領域由傳統的貿易、工程建設向數字、綠色、航空航天、金融等新興領域不斷延伸。投資領域覆蓋了建筑、采礦、制造、科技、批發零售、農業、房地產、金融、電子商務等行業。中國已與非洲27國簽署民用航空運輸協定,成功為阿爾及利亞、尼日利亞等國建造、發射通信氣象衛星。一批基礎設施和社會民生項目相繼建成。2022年中國在非洲創造近30萬個工作崗位。

  五是合作主體大顯身手。中國企業在非經貿合作區的帶動作用正在持續增強,產業集聚效應不斷顯現。中國企業積極參與非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推動非洲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媒體娛樂等行業迅速發展。鼓勵有實力的企業投資非洲的農業、制造業、服務業。目前在非洲投資的中國企業有3000余家。中國企業在非新簽承包工程合同額超7000億美元,完成營業額超4000億美元。民營企業占中國在非企業數量的七成以上,成為中國對非投資的生力軍。

  六是合作機制日益完善。中國與52個非洲國家及非盟委員會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設立中非經貿博覽會,組織貿易促進團去非洲采購,并通過電子商務平臺,舉辦“非洲好物網購節”等活動,大力推介非洲優質特色產品,滿足國內市場需求?,F在,南非的紅酒、埃塞俄比亞的咖啡、摩洛哥的護膚品、加納的巧克力、坦桑尼亞的腰果等產品在國內廣受好評。

  二、以“九項工程”為重點深化中非“—帶一路”務實合作

  2021年11月29日,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在塞內加爾舉辦。習近平主席在開幕式上發表題為《同舟共濟,繼往開來,攜手構建新時代中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為中非深化“一帶一路”務實合作指明了方向。會前,中非雙方共同制訂了《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作為愿景首個三年規劃,中國宣布將同非洲國家密切配合,共同實施“九項工程”并作為中國對非洲“一帶一路”務實合作的主線和中非經貿合作的重中之重。去年以來,“九項工程”順利推進,成效明顯。今年是推動“九項工程”落地見效的關鍵之年。

  一是衛生健康工程。為實現非盟確定的2022年60%非洲人口接種新冠疫苗的目標,中國承諾再向非方提供10億劑疫苗,其中6億劑為無償援助,4億劑以中方企業與有關非洲國家聯合生產等方式提供。中國還將為非洲國家援助實施10個醫療衛生項目,向非洲派遣1500名醫療隊員和公共衛生專家。目前,中國新冠疫苗率先惠及非洲國家,在埃及、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等國開展本地化生產合作。中國援建的非洲疾控中心總部已竣工并完成對外驗收,中國在非醫療隊診療患者超過146萬人次。向非洲國家派遣醫療隊員約9000人次,提供研修培訓名額超過10萬個。

  二是減貧惠農工程。中國承諾為非洲援助實施10個減貧和農業項目,向非洲派遣500名農業專家,在華設立一批中非現代農業技術交流示范和培訓聯合中心,鼓勵中國機構和企業在非洲建設中非農業發展與減貧示范村,支持在非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聯盟發起“百企千村”活動。此后,中國積極向有需要的非洲國家提供糧食援助,目前已經在非洲啟動建設13個中非農業發展與減貧示范村,中國在非企業社會責任聯盟推動非洲44個國家實施數百個社會責任項目。

  三是貿易促進工程。中國承諾為非洲農產品輸華建立“綠色通道”,加快推動檢疫準入程序,進一步擴大同中國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輸華零關稅待遇的產品范圍,力爭在3年內從非洲進口總額達到3000億美元。中國承諾提供100億美元貿易融資額度,用于支持非洲出口,在華建設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和“一帶一路”中非合作產業園。中國承諾為非洲援助實施10個設施聯通項目,同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秘書處成立中非經濟合作專家組,繼續支持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建設。目前,非洲11國16項農產品在“綠色通道”項下獲得輸華準入,21個非洲國家已經享受98%輸華產品零關稅待遇。2022年,中非貿易額達2820億美元。

  四是投資驅動工程。在3年內推動中國企業對非洲投資總額不少于100億美元,設立“中非民間投資促進平臺”。中國承諾為非洲援助實施10個工業化和就業促進項目,向非洲金融機構提供100億美元授信額度,重點扶持非洲中小企業發展,設立中非跨境人民幣中心。中國承諾免除非洲最不發達國家截至2021年年底到期未還的政府間無息貸款債務。中國愿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增發的特別提款權中拿出100億美元,轉借給非洲國家。到目前為止,中國已新增對非洲直接投資超過50億美元,已向非洲金融機構提供超過40億美元授信額度。中非民間投資促進平臺、中非跨境人民幣中心已正式設立。

  五是數字創新工程。中國承諾為非洲援助實施10個數字經濟項目,建設中非衛星遙感應用合作中心,支持建設中非聯合實驗室、伙伴研究所、科技創新合作基地。同非洲國家攜手拓展“絲路電商”合作,舉辦非洲好物網購節和旅游電商推廣活動,實施非洲“百店千品上平臺”行動。目前,中國已經啟動中非衛星遙感應用合作中心籌建相關工作。成功舉辦了第一屆中非北斗合作論壇和首屆中非創新合作大會。

  六是綠色發展工程。中國承諾為非洲援助實施10個綠色環保和應對氣候變化項目,支持“非洲綠色長城”建設,在非洲建設低碳示范區和適應氣候變化示范區。目前,中國非洲地學合作中心正式掛牌,中非綠色創新計劃啟動,中國企業承建的尼日利亞宗蓋魯水電站、中非薩卡伊光伏電站等一批可再生能源項目進展順利。

  七是能力建設工程。中國承諾為非洲援助新建或升級10所學校,邀請1萬名非洲高端人才參加研修研討活動。實施“未來非洲-中非職業教育合作計劃”,開展“非洲留學生就業直通車”活動。中國將繼續同非洲國家合作設立“魯班工坊”,鼓勵在非中國企業為當地提供不少于80萬個就業崗位。目前,“未來非洲-中非職業教育合作計劃”持續推進,國內7省市14所職業院校與非洲11國13所普通高校和職業院校結成合作伙伴關系。2022年,中國在非洲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項目為所在國創造近30萬個工作崗位。

  八是人文交流工程。中國愿支持所有非洲建交國成為中國公民組團出境旅游目的地國。在華舉辦非洲電影節,在非洲舉辦中國電影節。舉辦中非青年服務論壇和中非婦女論壇等。目前這方面的活動也可圈可點。

  九是和平安全工程。中國承諾為非洲援助實施10個和平安全領域項目,繼續落實對非盟軍事援助,支持非洲國家自主維護地區安全和反恐努力,開展中非維和部隊聯合訓練、現場培訓、輕小武器管控合作等。中國說到做到,相關援助和項目也在不同程度的落實中。

  三、深化中非“一帶一路”建設與中小企業新機遇

  中共二十大開啟了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共建“一帶一路”也進入了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對中小企業而言,參與中非“一帶一路”建設,具有一系列新的發展機遇。根據“九項工程”布局和已經取得的進展與成效,初步概括,中小企業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深化中非務實合作中有以下幾方面的機遇。

  一是在服務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方面的機遇。共建“一帶一路”重點是“陸、海、天、網”四位一體的互聯互通。即聚焦關鍵通道、關鍵節點、關鍵項目,著力推進公路、鐵路、港口、航空、航天、油氣管道、電力、網絡通信等領域合作。目前在非洲已建成運營的蒙內鐵路,亞吉鐵路等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在維運服務保障方面,對中小企業產生許多難得的商機。

  二是深化經貿合作的機遇。中非共建“一帶一路”市場規模龐大。共建“一帶一路”已經涉及非洲52個國家,人口13億。這樣龐大的市場規模毫無疑問是巨大的商機。

  三是擴大中非經貿合作區建設的機遇。目前,中國已經在在非洲建設了多個經貿合作區。如中埃(及)蘇伊士經貿合作區、中埃(塞)東方工業園等、華堅工業園,貝寧格魯吉貝產業園,加蓬恩科經濟特區,肯尼亞珠江經濟特區,尼日利亞廣東經濟貿易合作區,納米比亞鯨灣國家經濟特區,中烏(干達)姆巴萊工業園等。在完善辦好現有合作區的同時,下一步,仍將加大中非經貿合作區的建設力度。中小企業的機遇是不言而喻的。

  四是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的機遇。從2015年開始,第三方市場合作從概念提出迅速發展為多個項目落地。其核心理念是將中國的優勢產能、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和包括非洲在內的“一帶一路”國家的發展需求有效對接,實現1+1+1>3的效果。為推動第三方市場合作,中國金融機構重視并推動合作企業通過股權、債權等多種方式解決融資問題。如設立絲路基金,中非投資基金等。

  五是開發建設“小而美”項目的機遇。2021年11月19日召開的第三次“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指出,要將“小而美”項目作為對外合作的優先事項,加強統籌謀劃,發揮援外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形成更多接地氣、聚人心的項目。一些投資規模大,建設周期長的重大項目,中小企業吃不動,但一大批綠色發展、數字經濟、藍色經濟等領域的項目,減貧、衛生、文化、教育等領域的“小而美”項目,中小企業可以大展拳腳。

  六是資源開發合作的機遇。我國資源盡管十分豐富,但是能源資源的分布很不均衡,多煤缺油少氣是基本國情。經濟的快速發展,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除了加大國內能源資源的勘探開發力度,發展新能源替代,還不得不大量的從海外進口。特別是原油和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多年來一直居于高位。2022年我國原油進口5.08億噸,對外依存度高達71.2%;天然氣進口量1520.7億立方米,對外依存度為40.2%。從長遠看,這種狀況一時還很難從根本上扭轉。非洲國家大都擁有豐富的能源、礦產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等。中小企業投資開發和利用這些資源也蘊含著巨大商機。

  七是技術轉讓與合作機遇。中非“一帶一路”建設,特別是“小而美”的項目,都需要廣泛的技術支持。比如建設綠色項目,數字項目等,中小企業可以通過技術輸出、技術合作等方式獲益。

  總之,深化中非務實合作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正像習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主旨演講中指出的,我們要開創中非合作新局面,擴大貿易和投資規模,共享減貧脫貧經驗,加強數字經濟合作,促進非洲青年創業和中小企業發展。

  (根據作者在2023年6月28日于廣州舉辦的第十八屆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重要活動“第二屆中小企業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的主旨演講整理)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