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在京發布《2023年第一季度改革熱度第三方評估報告》。報告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改革熱度指數為68.47,比上一季度下降1.34。
2023年第一季度改革熱度指數的重要特點:
1、經濟、生態領域小幅下降。從六大領域來看,經濟領域74.58,政治領域68.05,文化領域65.55,社會領域66.30,生態領域70.03,黨建領域69.30。與上一季度相比,六大領域均有小幅下降;與去年一季度相比,政治領域同比上升,其他領域同比小幅下降。
2、中部地區落后于西部地區。東部、西部、中部、東北地區指數分別為69.53、68.43、68.12、66.80。東部地區領先,西部地區排名第二,連續四個季度超越中部地區,東北地區最后。與上一季度相比,四大區域均有下滑,東北地區降幅較大。
3、粵港澳大灣區(不含港澳)位居三大城市群首位。粵港澳大灣區(不含港澳)指數為70.08,位居三大城市群首位;長三角城市群指數為69.29,位居第二;京津冀地區指數為69.21,名列第三。與上一季度相比,三大城市群均有下滑;京津冀地區指數降幅較大且排名靠后,粵港澳大灣區(不含港澳)排名上升。
4、參與度上升。從四大維度來看,宣傳度54.25,參與度76.02,反響度61.53,獲得感81.48。與上一季度相比,參與度提升,宣傳度、反響度、獲得感下降;與去年同期相比,參與度、獲得感上升,宣傳度、反響度小幅下降。
5、江蘇省首次位居省市區第一。從31個省市區的排名來看,江蘇、北京、福建、上海、陜西、重慶、青海、山西、廣東、內蒙古、河北、四川、浙江、甘肅、湖北均進入 TOP 15。北京、上海、重慶三大直轄市進入 TOP 6,分別為北京71.85,名列第二;上海70.89,名列第四;重慶70.02,名列第六。
6、濟南市名列省會城市首位,廈門市名列副省級及以上城市首位。從省會城市來看,濟南、北京、南京、福州、蘭州進入TOP 5。從4個直轄市和15個副省級城市(10個省會城市、5個計劃單列市)來看,廈門、濟南、深圳、北京、南京進入TOP 5。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改革熱度指數”課題組認為,隨著穩經濟各項政策效應逐步釋放,經濟持續修復、政策發力靠前,經濟總體向好,一季度經濟增長好于預期,但也存在結構分化、修復不平衡等特征。相較經濟回暖,一季度改革熱度指數略有下降。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改革開放45周年,隨著中央和各地一系列經濟提振措施的落地,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等重大改革行動提速,也將為改革熱度指數企穩回升提供新動能。
《2023年第一季度改革熱度第三方評估報告》摘要:
1、從領域來看,黨建、社會領域降幅高于其他領域。第一季度,經濟領域74.58,政治領域68.05,文化領域65.55,社會領域66.30,生態領域70.03,黨建領域69.30。與上一季度相比,六大領域均有下降,黨建、社會領域降幅較大。

圖 2022年以來各領域改革熱度值變化情況
2、從區域來看,西部地區降幅較大。東部、西部、中部、東北地區指數分別為69.53、68.43、68.12、66.80。區域熱度指數呈適當的地域特征,東部地區第一,西部地區超越中部地區名列第二,中部地區第三,東北地區最后。與上一季度相比,四大區域均有下滑,西部地區指數降幅較大,東北地區次之。

圖 四大區域改革熱度指數
3、從城市群來看,粵港澳大灣區(不含港澳)小幅下降,京津冀地區降幅明顯。三大城市群綜合指數69.53,其中,粵港澳大灣區(不含港澳)70.08,略高于三大城市群綜合指數;長三角城市群69.29,京津冀地區69.21,略低于三大城市群綜合指數。
4、從維度來看,反響度明顯下降。第一季度,宣傳度54.25,參與度76.02,反響度61.53,獲得感81.48。與上一季度相比,參與度提升,宣傳度、獲得感下降,反響度降幅較大。
5、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改革熱度指數TOP 15
江蘇71.96,北京71.85,福建71.18,上海70.89,陜西70.45,重慶70.02,青海69.87,山西69.40,廣東 69.19,內蒙古69.11,河北69.08,四川69.05,浙江68.99,甘肅 68.54,湖北68.50。
北京市、上海市連續三個季度進入TOP 5。自2018年第3季度改革熱度指數對外發布以來,江蘇省改革熱度指數首次位居省市區首位。與上一季度相比,江蘇省、河北省、福建省、陜西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排名較上季度有所上升。廣東省、浙江省、湖北省、青海省躋身TOP 15。
6、31個省會城市改革熱度指數TOP 15
濟南72.46,北京71.85,南京71.56,福州71.52,蘭州71.5,沈陽71.41,武漢71.02,上海70.89,烏魯木齊70.89,貴陽70.75,廣州70.72,西寧70.69,西安70.62,昆明 70.22,合肥70.04。
自2018年第三季度改革熱度指數發布以來,南京市首次進入省會城市TOP 3;自2020年第三季度以來,蘭州市首次進入省會城市TOP 5。與上一季度相比,北京市、南京市、濟南市、昆明市、貴陽市、烏魯木齊市排名提升。廣州市、福州市、合肥市、西安市、蘭州市、西寧市躋身TOP 15。
7、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改革熱度指數TOP 15
郴州80.14,眉山80.05,肇慶77.33,忻州76.55,鎮江75.7,南通75.3,中山75.26,防城港75.02,宜賓74.66,河源74.09,衡水73.65,荊州73.57,延安73.52,吐魯番73.51,徐州73.37。
相比上一季度,郴州、鎮江、中山、防城港、宜賓、河源、延安一季度繼續留在TOP 15,眉山、肇慶、忻州、南通、衡水、荊州、吐魯番、徐州躋身TOP 15。
8、19個副省級及以上城市改革熱度指數
廈門72.55,濟南72.46,深圳71.97,北京71.85,南京71.56,沈陽71.41,武漢71.02,上海70.89,廣州70.72,西安70.62,寧波70.28,青島70.07,重慶70.02,杭州 69.9,成都69.8,天津67.91,長春67.89,哈爾濱66.5,大連65.65。
廈門市改革熱度指數連續兩個季度位居19個副省級及以上城市首位。相比上一季度,廣州、南京、西安提升7名;北京、深圳提升3名;上海提升2名;杭州、濟南提升1名;廈門、寧波、哈爾濱、大連排名保持不變。
9、318個副省級以下城市改革熱度指數 TOP 15
郴州80.14,眉山80.05,肇慶77.33,忻州76.55,鎮江75.7,南通75.3,中山75.26,防城港75.02,宜賓74.66,河源74.09,衡水73.65,荊州73.57,延安73.52,吐魯番73.51,徐州73.37。
相比上一季度,郴州、眉山、中山排名上升,鎮江、防城港、宜賓、河源、延安排名下降。肇慶、忻州、南通、衡水、荊州、吐魯番、徐州躋身TOP 15。
10、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按區域改革熱度指數TOP 5
東部地區:肇慶77.33,鎮江75.7,南通75.3,中山 75.26,河源74.09。
中部地區:郴州80.14,忻州 76.55,荊州73.57,大同71.48,蚌埠71.27。
東北地區:沈陽71.41,綏化 70.7,佳木斯70.64,伊春70.18,葫蘆島69.72。
西部地區:眉山80.05,防城港75.02,宜賓74.66,延安73.52,吐魯番7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