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熱點專題 > 改革熱度指數 > 指數動態

如何開展新時期全面深化改革評估工作 ——基于改革熱度指數的探索

時間:2021-07-24 01:04
如何開展新時期全面深化改革評估工作
——基于改革熱度指數的探索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要問題的決定》提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統籌推進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繪就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宏偉藍圖。改革重在落實,也難在落實,實踐中改革落實不到位,甚至變樣、走形、打折扣的問題并不罕見,如何處理好改革“最后一公里”,突破“中梗阻”問題,事關改革成敗。正是立足這種背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改革熱度指數”課題組(以下簡稱“課題組”),力圖通過大數據的方式,對全國的改革推進和落實情況進行評估,通過網絡信息對改革進行狀態描述和對比分析,推進改革取得成效。
       一、開展改革熱度指數研究的意義
       課題組提出通過網絡采集信息進行改革評估的設想,并由此發展為中國改革熱度指數,意在從一個側面摸清全面深化改革的落實情況,有效激勵推進各地改革,營造良好的改革輿論氛圍。所謂改革熱度是指由政府宣傳、社會參與、社會反響、社會評價4個方面的有關改革的網絡信息構成的一種狀態描述,反應改革輿論的活躍程度和對改革的態度評價。中國改革熱度指數通過宣傳度、參與度、反響度、獲得感(簡稱“三度一感”)指標體系,對全國343個地級市的改革推進和落實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議。中國改革熱度指數采集網絡信息作為評估信息,因此,其信息是對改革落實情況的映射,不是描述和評估一個“完整的”改革,而是通過網絡信息對改革進行狀態描述。所以,課題組沒有稱之為中國改革指數,而是稱作中國改革熱度指數。
       1.改革熱度指數是反映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面
       改革熱度指數立足公共政策評估的理論和實踐,雖然并非是對改革的全面、精準評估,但是基于大數據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改革任務的傳播情況、組織實施情況、公眾反響情況和支持情況,是反映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面。相比較全國層面的社會調查需要樣本量大、成本高、時間周期長的問題,大數據的評估具有快速、動態的優勢,能夠從一個側面反映改革推進和落實情況,讓全國層面的改革落實評估成為可能。
       對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任務,特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黨的建設等六大領域政策的宣傳情況,是否積極吸納公眾的參與,改革的社會反響如何,公眾的滿意度如何。通過對改革方案、改革推進和改革成效的數據搜集和分析,能夠實現對改革信息的數量、情緒、地域和維度的區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全面深化改革的落實情況。
       2.以改革熱度排行榜持續激勵各地推進改革工作
       改革熱度指數有利于展示改革成績。改革熱度指數能夠展示改革取得的成績,總結改革經驗,激勵那些改革方案制定科學、改革推進機制順暢、改革成效顯著的地方或部門。特別是通過排名等方式,展示哪些改革、哪些地區、哪些項目獲得較好的執行,有關的經驗是什么,這對于其他類型的改革、其他地區的改革而言,也是一個重要的經驗借鑒,通過這種橫向的和縱向的比較,能夠展示改革成效。對改革不積極、落實不到位的地方或者部門則形成一定的壓力,由此“倒逼”改革不斷推進。
       同時,通過網絡情緒、網絡輿情等大數據,能夠“診斷”改革的問題所在,乃至形成重大改革的“中梗阻”問題庫,能夠對改革問題提出針對性建議,有利于改革的深入推進。英國政府就曾組織開展基于社交媒體的政策效果預測研究,通過在一系列社交平臺中系統地抓取數據,針對即將推出的政策變動在社交媒體中的反應進行預測性分析。這些數據能夠幫助政府機構理解他們的政策和服務被社會公眾接受的情況,并且作出針對性調整。
       3.可以營造政府推動改革、社會參與改革的良性環境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原先被視為部分群體或者精英話語的改革探討,已經可以進入“尋常百姓家”,公眾可以利用網絡平臺更好地關注改革、討論改革,而且合理的改革意見和建議能夠通過政策征求公眾意見的方式,被納入改革政策執行和完善之中。由于公眾的群體分化和利益訴求的多元化,除了普惠性的改革外,很多改革可能存在“有人受益、有人受損”的情況,特別是對一些既得利益者,可能存在阻礙改革的情況,而且這一群體更有話語優勢。如果改革話語由他們掌控,那么改革只能是在原有的框架內小修小補,難以提升社會公平。
       而且就現實情況而言,即便意圖良好的改革也有可能遭致失敗。因此,通過改革熱度排行榜,營造一種關注改革、討論改革的氛圍,防止改革話語被少部分人掌控,讓更多的人有機會表達改革訴求,讓更多人的意見能夠通過大數據的技術和理念納入改革政策的執行和完善之中。一些專家也強調:任何改革方案或政策,均應置于一種被理性質疑、甚至批評的情境中。學習傾聽來自基層、社區、民眾、媒體和專家的聲音,對于贏得支持十分重要,對于改革政策的完善和順利落實也意義重大。
       4.探索應用大數據實現改革理念和方法上的創新
       傳統的社會調查方法,能夠對改革進行較為精準的評估,但是也存在信息不對稱、利益關聯、角色扮演、評估成本高等難題,并且耗時較長,由于精準評估中各地的指標很難統一,所以想對各地的改革落實情況進行對比,也存在一定的難度。借助大數據趨勢化、樣本數據精確化的優勢,通過網絡情緒數據、網絡輿情數據,能夠對改革方案、改革推進、改革效果進行動態監測、精準定位,從而實現對改革全過程評估,并為深入推進改革提供針對性咨詢建議。
       特別是遠期來看,如果政府系統并行數據、公眾行為數據都能夠納入改革評估之中,那么對改革評估的精準度必然進一步提升,對改革政策的目標群體、執行群體都能夠實現更為精確的區分,對單項改革、地區落實情況、公眾滿意度的提升等都能夠有更為詳細、及時的測量,對于評估改革、推進改革而言,將會是一個極大的促進。
       二、改革熱度評估的原則
       1.全面性。全面性是指評估的內容要整體反映改革熱度的各個構成要素,需要全面、系統反映改革政策的落實情況,而不是側重于某個領域的改革,或者某項具體政策的改革。如果缺乏重要的評估指標,那么就會影響改革的全面性。當然,改革任務千千萬,是涉及諸多任務的復雜工作,要設計出面面俱到的指標來描述政府改革工作也是不可能的,這就需要在全面性原則指導下抓住主要因素、注重代表性。
       2.科學性。科學性原則是指改革評估應該遵循科學精神,注重指標設計、權重分配、大數據采集各個環節遵循科學精神。一項評估是否科學,和評估的指標、程序、方法是否科學高度相關。具體而言,指標體系應該反映改革政策的特征;改革評估的指標要概念清晰,減少不必要的誤解;對改革政策的測量要科學。
       3.獨立性。所謂獨立性,就是強調評估從隸屬關系、資金來源、利益關系等多方面,不存在影響評估結果客觀公正的因素。在評估中,獨立性是一種保證評估活動誠實客觀、評估結果合理可靠,且個人在執行評估時應該具有懷疑精神、提出觀點時不受他人影響的能力。因此,對于改革評估而言,獨立性是重要原則,通過獨立性確保評估結果客觀、公正。
       4.公開性。評估內容、評估過程、評估結果都向社會公開,便于同行檢驗其科學性,便于被評估單位獲得評估信息,以發現問題所在,提升其改革實施效果。
       三、中國改革熱度指數概念界定
       改革評估本質上是公共政策評估,而公共政策評估是隨著政策實踐與政策理論研究的發展而產生的,是政策科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自1951年美國學者拉斯韋爾提出“政策科學”的概念以來,世界各國學術界、政界對政策研究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政策研究的范疇也從決策前的政策分析逐漸擴展到政策制定、執行、評估等各個環節。特別是隨著政府對社會、經濟事務的干預和政府管理理念的轉變,逐步認識到政策評估的重要性。
       按照公共政策理論關于“政策制定——政策執行——政策效果”的過程分析模式?;谡咧贫ǖ脑u估是政策評估的重要一環,通常而言,基于政策制定的評估涉及到政策的合理性、協調性、可行性,對政策目標的設置是否合理,政策內容、政策工具之間的協調情況,政策內容的可行性和政策實施的可行性進行評估。中國改革熱度指數主要是針對改革落實情況的評估,所以就省去了政策制定環節的評估,直接針對政策執行和政策效果進行評估。特別是基于大數據意義上的評估,政策制定階段的數據在網絡上搜集與政策固然有參考意義,但是相比較全國各地市的排名而言,從整體上省去政策制定評估,也是確保各個地市評估公平的內容。
       因此,要評估改革落實情況,需要在考慮政策執行和落實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到網絡數據中改革評估信息的可獲得性。課題組將政策執行和落實過程中的政府宣傳、社會參與、社會反響、社會評價,作為改革評估的內容,并在此基礎上確定宣傳度、參與度、反響度和獲得感的指標體系,即“三度一感”評價指標。改革熱度由政府宣傳、社會參與、社會反響、社會評價4個方面的有關改革的網絡信息構成的一種狀態描述,反映改革輿論的活躍程度和對改革的態度評價。改革熱度值是基于“三度一感”指標獲取的網絡信息,經過模型建構后的評估數據,包括全國、地級市的綜合熱度值,分地區的領域熱度值,分地區的維度(“三度一感”)熱度值。
       具體“三度一感”指標分別為:
       1.宣傳度
       公共性是公共政策運行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公共政策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基礎。只有堅持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才能保證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并促進政策決策民主化、科學化,促進政策得到順利、有效的貫徹執行。大眾傳媒作為第四種權力,對公共政策的合理性、公共性、有效性影響重大,公眾依賴大眾傳媒“平臺”討論、參與公共事務。相比較傳統的大眾傳媒宣傳模式,互聯網大數據階段的大眾傳媒突破了單項宣傳模式,而是在互動中營造氛圍、影響輿論,特別是對于公共政策問題的認定、議程設置、方案規劃等作用增強,并貫穿于政策全過程。大眾傳媒從政策問題關注到政策執行、政策績效評估、政策監督等環節,都發揮了積極作用。
       作為公共政策的一種,全面深化改革政策的執行、落實,離不開公眾的參與討論、訴求表達和監督等。首先,改革宣傳是改革政策執行過程的起始環節和一項重要的功能活動。要使改革政策得到有效執行,必須解決對改革政策的認識問題。對改革政策的意圖、內容和實施有了正確的認識,才能夠促進改革的有效落實,這就需要有效的改革宣傳。其次,改革宣傳,既是對改革意圖、內涵的闡釋和細化,也是建構改革工作共識的過程,更是改革落實的重要環節。各項改革政策的宣傳力度如何,不同地區、不同領域或許有所差別。但是總體上對全面深化改革年度任務進行宣傳,應該是各地區共同的選擇。關于改革政策的細化、改革政策的實施、改革政策的督查落實等,都會在改革宣傳力度方面有所體現。
       2.參與度
       公眾參與政策評估。一方面,公眾是公共政策的受眾,是公共政策的消費者。另一方面,公共政策的“公共性”要求政府提供公共政策必須要最大限度滿足公眾的需求,公眾的體驗能夠為公共政策效果提供直接經驗。因此,公眾參與是公共政策評估重要內容。
就改革政策評估而言,公眾是各項改革直接作用的對象,改革工作能否產生良好的效果,除了取決于改革政策的質量、改革執行的力度以外,還取決于作為改革客體的公眾的參與程度。公眾參與包括政府自上而下主動邀請公眾的參與,也包括政府對公眾自下而上發起的參與進行積極的接納。對于政府而言,無論是從政策合法性來源,還是政策的實施乃至政策評價,都要為公眾參與提供機會和途徑。
       如何在黨和政府大力推動改革落實的同時,積極發動公眾有效參與,始終是改革的一個重大策略問題。一方面,在政府落實改革的過程中,公眾的參與有助于增強主人翁意識,擴大改革政策的權力基礎和政策資源的提取范圍,增強改革政策的整合能力;另一方面,公民參與改革,有利于政府及時和充分有效地了解公眾的利益訴求,增加公民對改革執行內容的認知和支持,提高對政府的信任感,進而積極推動改革落到實處,提高改革的成效。
       3.反響度
       公共政策執行中的公眾評價是公眾利益訴求的表達,在體驗到公共政策執行效果后的評價也更具針對性,這種公眾評價對政策制定者而言是搜集公眾訴求的最佳方式。而且,公共政策的出臺,也需要政府與公眾之間良性互動,比如政策的解釋、政策執行意見的征集,對于緩解公眾輿論壓力、保障公眾知情權、提升政府公信力都有積極的作用,從而保障公共政策的有效性。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不再被認為是虛擬的,也不僅僅是現實社會的延伸,而是已經與現實社會高度融合。公眾對改革的關注、參與和討論,也必然在網絡上留下諸多的痕跡和記錄。雖然由于信息鴻溝的存在,并非所有關心改革的群體都能夠使用網絡關注改革、參與改革,但是網絡業已成為公眾表達改革意見和建議的重要途徑,也是反映社會情緒的重要方式。
       一方面,網絡是公眾表達改革意見、建議的重要方式。對于一項改革政策而言,無論是作為直接利益相關者還是間接利益相關者,公眾的參與和意見表達,都十分重要。公眾參與不僅是改革政策合法性的需要,也是表達意見和建議的重要方式。改革政策的執行,需要公眾的知曉和意見表達,公眾了解改革、討論改革,是改革能夠得到有效落實的前提。只有公眾的積極參與,才能對改革政策的執行進行廣泛的社會監督,這也是促進政策執行到位、監督改革落實到位的重要力量。
       另一方面,公眾參與也是公眾對于改革情緒的折射。一項改革政策,公眾參與的程度、意見表達的情況、建議的主要內容等,都能夠折射公眾對于改革政策的態度。適度、有序、有效的公眾參與,也是改革政策執行信息反饋完整性和科學性的需要,有助于改革政策執行的調節,特別是一些在執行環節中暴露的問題,通過公眾的反饋,能夠及時調整從而阻止問題的惡化,維護公共政策的權威性。而且,從整體上對于公眾參與的研究,也能夠對于改革政策進行完善。
       4.獲得感
       獲得感是對公共政策的滿意度評價,主要是針對公共政策實施效果和效果的評價,評價政策對象和公眾對公共政策產生的影響、結果的感受,包括社會綜合體驗和個體體驗。具體來說,公共政策的滿意度評價包括公共政策的實施對政策對象相關環境的影響。公眾對公共政策的滿意度調查源于兩個方面的體驗,社會體驗和個人體驗。社會體驗是公眾對公共政策實施后帶來周邊環境變化的感受,個人體驗主要是公共政策實施給個體自身帶來的影響。就社會體驗而言,比如公共政策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對社會環境的影響。就個人體驗而言,比如公共政策實施后對個人環境的變化,個人經濟效益的變化等。如果公共政策能夠讓政策對象滿意,帶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獲得公眾積極社會反響,那么這種公共政策成效就是顯著的。將獲得感作為衡量改革成效的標準,是一種結果導向的指標??梢哉f,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是改革的目標,也是改革成果的集中體現,更是改革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
       群眾的獲得感以群眾的期盼為基礎,是一種基于訴求的滿足,只有朝著群眾期待的改革方向、滿足群眾改革訴求,才能帶來并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同時,獲得感是以人民群眾受益為核心,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群眾有收獲、得實惠分不開的。如果缺少物質保障,空談改革獲得感,不僅違背改革初衷,也必然難以持久。此外,獲得感的提升,和安全感、幸福感也是分不開的,獲得感能夠夯實安全感,也和幸福感相輔相成。只有安全感的增強,幸福感的提升,獲得感才能真正提升。
       四、改革熱度指數的指標體系與數據處理
       (一)指標體系

       中國改革熱度指數的指標體系由4個指標(“三度一感”)構成,即宣傳度、參與度、反響度、獲得感。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基金會如何開展新時期全面深化改革評估工作 ——基于改革熱度指數的探索

       本評估方案涉及到2個權重系數?!叭纫桓小本S度系數,即宣傳度、參與度、反響度、獲得感的權重用德爾菲法確定,課題組邀請30位專家進行了兩輪德爾菲法打分,最終確定宣傳度、參與度、反響度、獲得感的權重比例為20%:20%:30%:30%。信源系數是經過課題組研究人員打分,最終確定地方媒體(包括地方黨報、綜合新聞網、政務網站)、中央媒體、微信公眾號的權重比例為65%:25%:10%。信源系數用于宣傳度數據的結構化。
       (二)數據來源
       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中強調,“改革開放以來,歷屆三中全會研究什么議題、作出什么決定、采取什么舉措、釋放什么信號,是人們判斷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施政方針和工作重點的重要依據,對做好未來5年乃至10年工作意義重大?!秉h的十八大、十九大提出了關于改革的部署,特別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不僅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而且要通過深化政治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社會體制改革、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的具體落實情況,可以通過大數據搜索的方式,以“三度一感”指標體系進行評估。
       就改革政策內容而言,課題組以《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作為依據,通過關鍵詞分解的方式,將政策要求分解為關鍵詞,通過網絡大數據搜集的方式,來確定相關改革政策的傳播、反響、評價情況。在此基礎上,通過“三度一感”的指標體系來評估改革推進和落實情況。
       1.宣傳度的信源確定與計算
       通過梳理各個城市的大數據資源,能夠公開獲得的材料主要來源于媒體,目前我國的傳統媒體形式主要有:報紙、期刊、電視、圖書、廣播等,新媒體包括互聯網、網絡廣播、網絡電視、手機電視、IPTV、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短信、移動電視、觸摸媒體等。從理論上將,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的改革政策宣傳,都是改革推進、改革落實的方式。
       考慮到對各地市的改革熱度進行排名,所以數據來源的公平性尤為重要。同樣的政策宣傳,上海、保定、雞西、玉樹等城市的媒體資源是不一樣的,人口情況也是不一樣的,對應的網絡大數據數量也不一樣。因此,一方面要考慮到各個城市的媒體資源的共同性,比如中央媒體、行業類媒體、省級媒體相對豐富,地市的媒體數量較少。另一方面,還有考慮到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在摸底各個城市媒體的基礎上,要測量改革宣傳情況,需要尋找各個城市共同的媒體作為數據來源。經過與課題組有關專家討論,并咨詢相關大數據、評估專家,考慮以各個地市的黨報、新聞網站、政務網站作為宣傳度數據來源之一,中央媒體、中央新聞網站、部委網站和微信的改革宣傳信息中是共同的信息源,篩選出城市信息中改革宣傳信息的比例。
       2.參與度的信源確定與計算
       參與度是反映政府推進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式,即是否主動發起或者接納公眾參與。結合前述宣傳度信源的確定方式,依賴于宣傳度,具體而言:地市參與度就是政府改革宣傳信息中發動公眾參與的信息比例。在操作化方面, 就是從城市的黨報、政府網、新聞網,以及中央媒體、中央新聞網站、部委網站和微信的改革宣傳信息中,篩選出城市宣傳信息中的改革參與信息比例。
       3.反響度的信源確定與計算
       反響度反映公眾是否主動關注、討論改革的情況,也是對政府改革宣傳效果的一種反映。公眾基于改革政策的反響度很多,無論是新聞評論,還是在微博、微信、新聞客戶端,乃至在發展迅猛的短視頻中,都有公眾對改革政策的反響與評論。為了操作的便利與統一,也兼顧和宣傳度、參與度的信源差異,這里選取新浪微博、天涯論壇、百度貼吧作為信源,通過大數據的方式搜集改革信息占全部信息的比例,從而確定改革反響度的數值。
       4.獲得感的信源確定與計算
       獲得感是反映公眾對改革總體是否滿意、是否支持的比例。獲得感延續反響度的信源確定,即以新浪微博、百度貼吧、天涯論壇作為信源。具體界定方式是通過大數據的方式對城市反響度的信息進行情緒分類,區分為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以正面情緒比例來確定獲得感的數值。
       (三)城市、關鍵詞確定
       1.城市確定。由于改革大數據改革評估的結果即改革熱度值排名是面向各城市,因此依照我國相關規定確定城市數。根據民政部全國行政區劃信息查詢平臺,我國地級以上城市一共有343個(含州、盟、地區,不含港澳臺),大數據視野下的改革評估就以北京、天津、上海、重慶、石家莊等343個城市為基礎,進行改革熱度的計算。對于城市的信息而言,依然通過城市關鍵詞來界定。比如石家莊反響度信息量,通過石家莊關鍵詞在新浪微博、百度貼吧、天涯論壇中的信息量作為城市信息總量。
       2.關鍵詞確定
       ①以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作為評估內容;
       ②將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政治、經濟、文化、生態、黨建、社會六大領域每項改革都提煉出一系列關鍵詞,稱為改革關鍵詞,比如“簡化稅率”“理順事權關系”等。
       ③在確定參與度時,先選擇一組代表公眾參與的關鍵詞,稱為參與關鍵詞,如“公眾參與”“聽證會”等。
       ④判定獲得感時,借鑒網絡輿情的做法,形成一組反映網民對改革情緒的關鍵詞,稱為情緒關鍵詞,如“贊同”“同意”“認同”“贊成”等;
       ⑤具體網絡信息采集時,采用的是合作方北京海量大數據技術公司所使用的云數據平臺和判定圖。該云數據平臺涵蓋新聞、論壇、貼吧、微博、微信、電商、百科等多種類型的信源240萬個,數據庫具有6000余臺服務器集群。
       (四)改革熱度數據處理與計算過程
       1.宣傳度,是通過大數據搜集方式,得出某市黨報、政府網、新聞網中改革信息占全部信息的比例,中央媒體中某市改革信息和中央媒體全部信息的比例,微信公眾號中某市改革信息占全部信息的比例,其中分子分母分別取自然對數,然后按照65%:25%:10%的信源系數加權后,得出宣傳度的數值;需要說明的是,這里之所以對分子分母取自然對數,目的是讓數據更為平滑,但是不會改變數據趨勢。在其他三個指標的計算中,同樣采取了分子分母分別取自然對數的操作。
       2.參與度,是某市黨報、政府網、新聞網,以及中央媒體、中央新聞單位、部委網站和微信信源的改革宣傳信息中,改革參與信息的比例,分子分母分別取自然對數,得出參與度的數值;
       3.反響度,是某市關鍵詞的微博、論壇、貼吧數據中,改革信息的比例,分子分母分別取自然對數,得出反響度數值。
       4.獲得感,是在能夠實現情緒區分(正面和負面)的反響度數據中,正面情緒所占的比例即為獲得感的數值。
       五、改革熱度指數評估結果
       (一)五個季度改革評估結果

       1.中國改革熱度指數。課題組以參與評估的地市平均得分作為中國改革熱度指數。如此一來,通過對343個城市的綜合熱度值求取平均值?;跀祿P蜏y算出2018年第二季度中國改革熱度指數為:71.21。根據同一數據模型得出,2018年第一季度中國改革熱度指數為71.07,2017年第四季度為73.52,2017年第三季度為74.19,2017年第二季度為72.31。
       2.省會城市、分地區、分領域改革熱度指數
       就省會城市而言,2018年第二季度改革熱度指數為76.30,2018年第一季度為76.75,2017年第四季度為77.83,2017年第三季度為78.35,2017年第二季度為77.43。從省會城市的改革熱度指數可以看出,省會城市改革熱度指數整體上都高于全國改革熱度指數。
       就地域而言,五個季度的改革熱度指數呈現出地域特征,改革熱度值中,東部>中部>東北>西部。2018年第二季度東部、中部、東北、西部的改革熱度指數分別為74.10,71.83,70.80,68.97;2018年第一季度東部、中部、東北、西部地區的改革熱度指數分別為73.12,72.96,70.89,69.01;2017年第四季度東部、中部、東北、西部地區的改革熱度指數分別為76.03,74.71,73.47,72.59。2017年第三季度東部、中部、東北、西部地區的改革熱度指數分別為75.83,74.23,73.73,73.17;2017年第二季度東部、中部、東北、西部地區的改革熱度指數分別為75.09,72.61,72.51,70.16。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基金會如何開展新時期全面深化改革評估工作 ——基于改革熱度指數的探索

       從分領域來看,五個季度的改革熱度指數中,經濟領域改革熱度指數一直處于高位,社會領域次之,黨建、生態、政治領域呈現一定的交叉,文化領域的改革熱度指數一直低位運行。2018年第二季度經濟、社會、黨建、生態、政治、文化領域改革熱度指數分別為79.18,75.16,68.51,72.67,69.14,62.60;2018年第一季度經濟、社會、黨建、生態、政治、文化領域改革熱度指數分別為79.71,74.69,68.87,70.28,70.44,61.80。2017年第四季度經濟、社會、黨建、生態、政治、文化領域改革熱度指數分別為80.60,76.61,73.07,73.86,71.92,64.07;2017年第三季度經濟、社會、黨建、生態、政治、文化領域改革熱度指數分別為81.29,77.81,72.01,74.16,72.97,66.88;2017年第二季度經濟、社會、黨建、生態、政治、文化領域改革熱度指數分別為80.60,76.40,68.11,72.13,71.11,65.49。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基金會如何開展新時期全面深化改革評估工作 ——基于改革熱度指數的探索

       課題組通過對上述五個季度的改革熱度指數進行分析發現,數據一致性較高,改革熱度指數總體上較為穩定。課題組將五個季度GDP前50城市的改革熱度指數進行一致性檢驗,發現9對數據中有6對數據的一致性檢驗具有顯著性,說明改革熱度指數總體上具有穩定性
       (二)2018第二季度評估結果
       1.分省排名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基金會如何開展新時期全面深化改革評估工作 ——基于改革熱度指數的探索

       2.省會城市排名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基金會如何開展新時期全面深化改革評估工作 ——基于改革熱度指數的探索

       3.GDP前50城市排名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基金會如何開展新時期全面深化改革評估工作 ——基于改革熱度指數的探索

       六、改革熱度指數研究的思考與建議
       政策制度的生命力在于落實,對于改革政策而言,落實工作尤為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改革落實的重要性,在2018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再次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須更多抓落實、見成效。每項工作都要定責追責到人?!备母镎叩挠行鋵崳瑢τ谖覈娼ǔ尚】瞪鐣崿F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意義重大。通過改革評估來發現改革落實情況,激勵改革推進好的地方,督促改革落實不到位的地方,促進先進改革經驗的推廣,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改革熱度指數,通過大數據的搜集方式,將改革政策的宣傳、反響、社會評價進行收集,通過結果展示各地推進改革情況和改革落實成效。過去五個季度的評估結果說明改革熱度指數總體上具有穩定性。
       以昆明為例,2018年第二季度昆明改革熱度指數為79.19,在云南省16個城市中排名1,在西部地區131個城市中排名4,在全國343個城市中排名7。在六大領域中,昆明經濟、社會領域得分較高,文化、黨建領域得分較低。在指標體系中,昆明反響度得分偏低、獲得感得分較高。通過評估結果,即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黨建領域的宣傳度、參與度、反響度和獲得感,能夠從方向上明確改革政策落實過程中的成績,發現改革推進的問題,從而為下一步改革推進和改革成效指明方向。
       從改革評估的結果而言,各地推進改革評估需要拋棄唯GDP論英雄的老套路,也要避免落實某一單項領域的陷阱,需要政治、經濟、文化、社會、黨建、生態全面方面考慮,對全部改革政策進行統籌推進,確保改革取得成效。在評估改革成效的過程中,要注重公眾參與和大數據理念的引入,讓公眾的反響、評價得到尊重,成為評估改革和推進改革的重要方式。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改革熱度指數”課題組 執筆人:馮楚軍 南儲鑫)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