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五屆中國改革論壇上的致辭
彭 森
(2017年12月2日 北京)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同事們、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們再次如約相聚在一起,隆重召開第十五屆中國改革論壇。在此,我代表會議的舉辦方——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向與會的領導和各位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謝和熱烈的歡迎。
剛才,連維良同志代表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發表了重要講話,系統總結了今年經濟體制改革取得的重要進展,闡述了全面落實十九大關于經濟體制改革各項部署的總體要求。我們改革戰線的老前輩、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原名譽會長高尚全同志從改革角度對十九大報告進行了解讀。對委黨組和各位領導給予中國改革論壇的關心支持,我們致以誠摯的敬意和感謝!
剛剛閉幕的黨的十九大,制定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綱領和發展藍圖,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習總書記所作的政治報告,深刻闡述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描繪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當代中國實際的重大戰略舉措。這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宣言書和動員令。十三天前(11月20日),十九屆中央深改組召開了第一次會議,會議強調,過去幾年改革已經大有作為,新征程上改革仍大有可為。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是全黨全國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在昨天召開的體改研究會的年會上,同志們一致表示,堅決擁護十九大所作的重大政治論斷、重大戰略部署、重大目標任務,要切實學懂弄通做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努力在新時代開啟的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中續寫新篇章。因此,我們這次論壇既是一個學習會,也是一個動員會。我也借此機會,與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學習的一些心得體會。
第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十九大的這一重大判斷,明確了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經過改革開放以來近40年的努力,特別是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帶領人民取得全方位的、開創性的成就,實現深層次、根本性的變革,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站到新的歷史起點上。準確把握歷史方位,是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的重要依據。而新時代這一政治論斷的理論和實踐基礎,也是最關鍵、最重要的標志則來自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的重大政治判斷。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從“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對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和判斷,是一個政黨治國理政、制定各項政策的最基本的出發點和理論依據。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是我國制定各項政策的重要依據,也對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提出新要求,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習近平主席在11月10日APEC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特別指出,中國人民將開啟五大新征程,首先就是開啟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這是對改革在我國發展進程中重大意義的深刻總結和充分肯定。改革是發展的根本動力,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招。黨的十九大報告始終貫穿著“改革”這一主線,蘊含著豐富的改革精神、改革部署、改革要求。因此,也是改革的宣言書和動員令。對此,我們要準確認識、深刻領會。
第二,新時代全面建設現代化國家的根本動力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新時代,要圍繞主要矛盾的新變化,圍繞兩步走的新部署,站在更高起點深入推進改革。過去五年,中央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推出360個重大改革方案、1500多項改革舉措,形成了一大批改革理論成果、制度成果、實踐成果,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主要領域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這是繼續深化改革的堅實基礎和有利條件。實踐再次證明,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沒有今天中國的興旺發達、經濟平穩發展的大好局面。而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動力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
事業發展出題目,深化改革作文章。當前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現階段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對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新任務。發展不充分,主要指一些領域、一些地區存在發展不足的問題,這與“落后的社會生產”這一論斷是類似的。發展不平衡,既包括東、中、西部不平衡,城鄉發展不平衡;又有供需結構不平衡,如既有落后產能過剩的情況,又有有效供給不足的情況;特別是社會群體發展不平衡,如收入分配差距過大。還有幾千萬人尚未脫貧,中國的基尼系數居高不下,帶來很多社會矛盾和問題。這說明,中國現在已不是單單把蛋糕做大的問題,還包括如何把蛋糕做得質量更高、更好吃、分的更公平。
當前宏觀經濟運行中的不平衡不充分主要表現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國內外有效需求不足,經濟增長內生動力有待增強。特別是工業投資、民間投資、外商直接投資低速乏力,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前三季度,民間投資增長6%,在總投資中占比下降;外商直接投資920億美元,下降3.2%,其中美國、歐盟對華投資分別下降11.3%和7.4%。二是實體經濟困難較多,成本高、負擔重、融資難的問題有待進一步解決,營商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三是地區之間的分化更加明顯,各區域間發展不協調、不平衡問題突出。前三季度,東北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長1.6%,投資下降2.1%;一些地區財政收支矛盾突出,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存在困難。四是重點領域風險防控任務依然艱巨。金融工作會議講到八個方面的風險,不僅是金融領域高杠桿、流動性、影子銀行的風險,還有房地產的風險、地方隱性債務的風險。
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高度重視。十九大強調,在全面建設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我國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堅期。對于那些深層次、根本性的體制機制問題,我們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把改革進行到底。只有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才能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才能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推動中國發展不斷向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邁進。
第三,新時代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中央在全面總結十八大特別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進展時強調,全面深化改革已經進入高峰期,必須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多推有利于增添發展動力的改革,多推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改革,多推有利于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的改革,多推有利于調動廣大干部積極性的改革。這四個有利于實際上是40年改革積累的寶貴經驗。
一是關于改革的總目標與改革的價值取向。改革的總目標一般理解就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但是實現這個總目標又是為了什么呢?我想這就是一切發展和改革,必須“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也就是十九大提出的“為人民謀幸?!保坝肋h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這是黨的初心和歷史使命,也是改革的價值取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體制等各個領域的重大改革,都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這是檢驗我們黨、我們政權性質的試金石。新時代的改革,一定要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使全體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二是關于改革的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黨的十九大又提出了新的兩步走戰略目標。與此要求相銜接,近期的改革要統籌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改革所提出的任務,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成“三去一降一補”的任務,用改革的辦法推進和深化結構調整,及時清除不利于生產要素供給和合理配置的體制障礙,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培育新的可持續的增長動能,為提高供給質量激發內生動力。從中期看,則要根本解決制約中國長期發展的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特別是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問題,著力推進帶有四梁八柱性質的重大改革,在重大制度改革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真正建立起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為基本建成法治國家、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貢獻。從遠期看,到2050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與之相適應,中國的體制作為軟實力的標志,應更成熟和定型,有更多的中國標準、中國制度,更多的中國智慧和經驗可以為人類作出貢獻。
三是關于全面深化改革和突出改革重點。改革任務紛紜復雜,包括方方面面,必須以重點改革突破帶動面上改革。十九大報告指出,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這抓住了當前改革的關鍵。產權制度是所有制的核心,要素配置方式是一個經濟是否有效率、效益的核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就是先進的基本經濟制度與最有效的資源配置方式的結合?,F代產權制度是市場經濟體制的基石。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是現代產權制度的基本特征。既要繼續探索中國基本經濟制度的實現形式,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又要努力完善產權的保護制度,加強對各類產權的司法保護,推動涉產權冤錯案件甄別糾正工作盡快取得突破,以糾錯的實際行動取信于民,在產權有效激勵上實現突破。要素市場化配置是改革成敗的關鍵,也是真假改革的試金石和分水嶺。要素市場化改革的核心是堅決打破行政壟斷和市場壁壘,建立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現代市場體系,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優化要素配置的關鍵驅動力是制度創新。喬布斯曾指出,市場競爭是創新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不僅是指技術創新,更要重視體制創新。要堅定不移地推動一些標志性的市場化改革步伐,如落實好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建立統一規范、公平競爭的市場體系。通過制度創新將更多優質資源配置到有創新力和競爭力的產業和企業上,不斷增強中國經濟的創新力和競爭力。
同志們,明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中央決定將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中國改革是一場涉及十三億人民前途命運的深刻革命和偉大社會實踐。正是40年的改革開放,讓我們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改革者始終站在時代前線,櫛風沐雨,砥礪前行。新時代繼續進行這場偉大革命,開啟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推動改革領域更廣、改革舉措更多、改革力度更強。我們一定要總結運用好改革40年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形成的改革經驗,再接再厲,繼續為重大改革鼓與呼,堅定不移將改革進行到底。
到明年,在波瀾壯闊的改革大潮中應運而生的中國體改研究會,也將走入第35個春秋。中國體改研究會是改革的產物,是研究改革理論、宣傳改革方針、探索改革政策的一個重要陣地。35年來,體改研究會一直高舉改革旗幟,團結凝聚從中央到地方各條戰線有志于改革的力量,為中國改革事業建言獻策。這是每個改革人承擔的歷史責任。我們要繼續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旗幟、團結奮進,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上貢獻新智慧、作出新貢獻。
最后,預祝會議取得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