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聚焦改革 > 反壟斷公平競爭

《互聯網反壟斷與投資影響報告2022》:全球反壟斷立法立規縱深推進 中國新反壟斷法、歐盟數字市場法落子

時間:2023-03-03 13:40 來源:南財

  平臺經濟反壟斷是近年來各司法轄區的焦點與重點,既是對超級平臺崛起的回應,更是恢復市場秩序、尋求創新發展的監管工具。

  隨著反壟斷監管形勢的演變,從法律層面回應平臺經濟成為必需,近年來各法域也在不斷探索數字經濟時代的金科玉律。

  2022年全球反壟斷立法立規縱深推進。中國新反壟斷法正式實施,回應平臺經濟新特點。伴隨新反壟斷法的頒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了6部反壟斷法配套法規征求意見稿及起草說明,為市場主體經營活動設置更加明確的規則。

  歐盟數字市場法塵埃落定,針對數字守門人的創新監管框架落地,規范科技巨頭市場行為。多國對當前競爭法進行修訂,以期強監管線上平臺,促進新興市場活力。

  新《反壟斷法》回應平臺經濟監管

  在經歷兩次草案審議后,新《反壟斷法》于2022年8月1日正式施行,圍繞平臺經濟領域競爭的核心要素進行立法,在法律層面作原則性規定,釋放了清晰的政策信號。伴隨新反壟斷法的頒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了6部反壟斷法配套法規征求意見稿及起草說明,為市場主體經營活動設置更加明確的規則。

  新《反壟斷法》總則第九條明確規定“經營者不得利用數據和算法、技術、資本優勢以及平臺規則等從事本法禁止的壟斷行為。”在“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章節,增加第二十二條第二款,規定“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不得利用數據和算法、技術以及平臺規則等從事前款規定的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進一步回應平臺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

  2022年6月27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布了六部反壟斷法配套法規征求意見稿。

  《禁止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規定(征求意見稿)》強化了對于利用算法、平臺規則等實施的壟斷協議行為的關注,擬將現行《規定》中的“互聯網等新經濟業態”修改為“平臺經濟領域”,并根據執法實踐,增加“交易金額”、“控制流量的能力”兩項認定平臺經濟領域經營者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考慮因素。合理借鑒理論研究成果和域外立法執法實踐,增加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平臺經營者實施“自我優待”行為表現形式和正當理由。這些調整反映了國家對于平臺經濟領域監管的重視。

  中國反壟斷司法進行時

  近年來,反壟斷成為司法領域的重要工作內容。2022年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時指出,要完善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裁判規則,依法規范數字經濟發展。

  反壟斷法執行體系包括公共執行和私人執行,兩者之間如何協調銜接成為各界關注重點。新《反壟斷法》第十二條規定,“國務院設立反壟斷委員會,負責組織、協調、指導反壟斷工作”,同時第六十條提出,“經營者實施壟斷行為,給他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意味著對法院民事訴訟審判權力進行授權。

  同年11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壟斷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公開征求意見稿)》。對新反壟斷法與民法典、民事訴訟法等相關法律在反壟斷民事訴訟領域的協調適用提供具體的規則指引。

  征求意見稿重點新增了多項平臺經濟領域規制的內容?;ヂ摼W平臺具有雙邊/多邊特點,如何界定相關市場是審理互聯網壟斷案件的關鍵點之一。征求意見稿第十八條和第十九條分別對互聯網平臺所涉商品市場和地域市場的界定作出專門規定。

  對于互聯網平臺經營者要求平臺內經營者在該平臺上提供與其他交易渠道相同或者更優惠的交易條件,即通常所說的“最惠國待遇”問題,征求意見稿指出“最惠國待遇”條款可根據不同情形分別認定為構成縱向壟斷、橫向壟斷或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等。

  擔負法律監督職能的檢察機關也被賦予了反壟斷的任務。新修訂反壟斷法中規定檢察院可提起反壟斷民事公益訴訟,成為一項創新制度設計。

  2022年8月1日,在新反壟斷法實施當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印發《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積極穩妥開展反壟斷領域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認真貫徹實施修訂后的反壟斷法,積極穩妥開展反壟斷領域公益訴訟檢察工作。

  平臺經濟成為反壟斷領域檢察公益訴訟的重點?!锻ㄖ窂娬{,重點針對法律明令禁止的壟斷行為、涉及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關系市場競爭規則的關鍵環節、嚴重侵害眾多消費者權益的公益損害的突出問題,重點關注互聯網、公共事業、醫藥等民生保障領域,精準開展反壟斷公益訴訟檢察工作。

  涉及互聯網領軍企業合規經營、互聯網產業政策、行業標準以及國際競爭等重大敏感復雜案件,由省級檢察院或者最高檢直接立案辦理。

  另一方面,充分發揮檢察公益訴訟的預防功能。對于承擔一定公共管理職能和重要社會責任的互聯網企業,《通知》規定,可以探索以民事公益訴訟檢察建議方式督促其整改。這有利于推動源頭治理、系統治理,探索以民事公益訴訟檢察建議方式督促其整改,履行社會責任。

  國外迎來重磅反壟斷法規

  2022年歐盟的反壟斷立法依然引領著全球趨勢,重寫互聯網運行規則。監管風暴利劍直指美國科技巨頭,歐美數字市場主導權競爭愈演愈烈。

  7月18日,歐盟27個成員國一致批準《數字市場法》。該法案旨在規范數字市場秩序,限制數字科技巨頭過度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該法案一改之前的事后處罰,轉為強調事前監管,一旦被認定為“守門人”,網絡平臺則必須履行相應的法定義務,目標投向谷歌、蘋果、亞馬遜、臉書等科技巨頭。

  法案對被歸為“守門人”的互聯網巨頭企業提出一系列規范性要求,包括不得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打壓或并購競爭對手、不得未經用戶允許強行推送廣告或安裝軟件,不得將采集的用戶數據移作他用等等。違者將被處以相當于該企業年營業額10%的高額罰款。

  11月1日,《數字市場法》正式生效,進入為期6個月的關鍵執行期,到2023年5月2日,所有自認為應被歸為“看門人”公司的大型互聯網企業要主動向歐盟委員會申報。歐盟委員會在45個工作日內會確認這些公司是否符合“看門人”公司的標準。一經確認,這些公司有6個月的過渡期,在此期間,公司須確保其遵守《數字市場法》的各項規定。按照以上程序,歐盟《數字市場法》將最晚在2024年3月6日全面落地實施。

  按照該法,“看門人”企業不得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打壓或并購競爭對手、不得未經用戶允許強行推送廣告或安裝軟件,不得將采集的用戶數據移作他用等等。違者將被處以相當于該企業年營業額10%的高額罰款。

  12月9日,歐委會公布了《數字市場法》實施規則草案公開征詢意見。旨在闡釋執行《數字市場法》的程序方面規則,對守門人在信息獲取和其他辯護權利方面施加了更為嚴格的限制。例如,在傳統反壟斷調查中,各方有權在發出反對聲明后查閱競爭執法機構在特定案件中掌握的所有文件,但草案將只允許守門人查閱歐委會在初步調查結果中特別提到的文件。

  歐盟力推該法案,意在維護其數字主權,將直接遏制以美國互聯網巨頭為代表的外國經濟影響在歐盟的滲透和擴張,保護本地區產業。伴隨該法及后續配套措施落地,歐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可能加大,歐美乃至全球貿易前景更趨復雜。

  大型數字企業在歐洲市場的競爭中會面臨較強約束,利用已有的市場和數據優勢不斷鞏固市場地位的趨勢將受到限制。對中小企業來說,《數字市場法》的實施或許將是機遇。法案一方面限制大型科技企業在歐盟的同業并購,中小規模企業或可尋求更大的生存和成長空間。另一方面,法案對數據共享等方面的硬性要求也使中小企業獲得了利用商業決策資源的可能性。

  針對數字守門人的創新監管框架落地之外,數字廣告的反壟斷監管備受矚目。

  2022年5月,美國猶他州共和黨參議員Mike Lee領銜提出《數字廣告業競爭與透明法》議案,要求禁止一年處理數字廣告交易交易額超過200億美元的公司參與超過一個數字廣告生態系統的組成部分,該議案或將直接影響谷歌。日本也將數字廣告行業納入監管范圍,7月決定修改《關于<提高特定數字平臺透明度和公平性法案>的內閣令》。數字廣告領域的大型數字平臺運營商將被指定為受監管方,谷歌、Meta符合媒體整合廣告數字平臺的監管類別標準。

  這一年,韓國、印度、澳大利亞、菲律賓等國家擬修訂競爭法,主要集中于增大處罰力度、規范收購、簡化救濟措施等方面,以期強監管線上平臺,促進新興市場活力。

  (作者:王俊,張雅婷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