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簡單講兩點。
第一,剛才彭主任提到醫改的事,我順著這個話題多說幾句。
這次醫改再行政化趨勢明顯,強基層目標并沒有實現,看病難看病貴沒有得到明顯緩解,因此,后續醫改不能交給衛人委來主導。這幾年參與醫改有一些切身體會和大家分享。雖然在醫改前經過全國人民的大討論,找了很多專家設計方案,最后形成了醫改方案。可是醫改方案里就存在兩條思路:一是去行政化、二是再行政化。醫改這三四年來,再行政化戰勝了去行政化的思路。再行政化的思路是以衛生部門為主導并極力推進的?,F在看來,當時李副總理提出的3個目標“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保基本”有所成績,但是另外兩個都沒有取得比較好的效果。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并沒有因為社保覆蓋面的擴大和保障水平提高以及對鄉鎮衛生院的大量投入而改善。相反,我們看到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提供能力其實是下降的,雖然建了很多漂亮的醫院,但是人們還是到大醫院看病。這項改革一開始就在很多問題上沒有討論清楚,例如什么是公益性、什么是公共產品,什么是“把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體人民提供”?有很多混亂的概念沒有得到充分的厘清,改革就順著行政化和去行政化兩條糾結的路子走到了今天。為了宣傳醫改的成績,媒體也拿了一些很表面的指標說事,比如基本藥物制度把價格降下來了,老百姓得到實惠了。真實情況并不是這樣的,最低價招標肯定是降價了,但是基層的藥品少了,藥品配送不及時,基層鄉鎮醫院甚至不讓做二級診療了,醫務人員又回到了評先進拿獎金的時代。所以“強基層”是比較失敗的做法。下一步改革不但要扭轉行政化的思路,而且還要在加強醫保制度統一和管理一體化,以及放開社會資本進入醫療衛生領域,彭主任說如果把醫改辦挪到衛人委是不樂觀的,我同意彭主任的看法,希望彭主任和發改委能夠再向領導建議,千萬不要這樣做。一定要保證醫改領導機構的獨立性和權威性!
第二,黨內應該逐步實施政治民主。未來政權要建立在民主基礎之上。作為黨外人士,我談一點對執政黨的改革建議。黨內應該開始政治民主了,應該向越南學習了。民主是大勢所趨,未來的政權是要建立在民主基礎上的。民主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通過巴黎公社那種曇花一現的東西。民主是一種習慣,憲政是一種習慣,應該現在開始這種訓練,這個訓練可以從黨內開始,例如怎么讓全體黨員一層一層往上選黨的領導;同時也能夠容忍和放松社會組織的發展,讓社會自治,形成自己的民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