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領導、專家、朋友們:
非常榮幸能應邀參加第十九屆中國改革論壇,有機會與在座的各位領導、專家、學者和社會精英人士,交流、分享我在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方面的一些思想、觀點和看法。僅是一家之言,錯漏謬誤難免,敬請各位指正,以資借鑒與參考。
一、完整準確全面貫徹綠色發展理念
剛剛閉幕的黨的二十大,為中國綠色發展指明了方向,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總書記在會上指出,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
綠色發展理念是我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五大發展理念之一,是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后提出的治國理政新理念。綠色發展理念以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為理論基礎,是對工業文明發展方式的反思和超越,是一種以效率、和諧、持續為目標的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方式,其最終目的是實現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達到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環境保護的統一和協調。
可以說,綠色發展是一個內涵清晰、層次分明、目標明確的概念。同時,綠色發展又是一個包羅萬象、動態發展、不斷演進的轉型過程。因此,完整、準確理解和認識綠色發展理念就顯得非常重要和必要,也是全面、深入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前提和基礎。
綠色發展的思想精髓是要保護我們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自然資源基礎,努力實現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是要保護好與我們息息相關的自然環境,包括大氣環境、水環境、土壤環境等,努力實現自然環境的清新優美;是要保護好與我們人類共同演進的生態系統,努力實現生態系統的持續穩定,進一步增強生態系統服務人類社會的功能。
綠色發展的目標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系統、全局觀念,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短期和中長期的關系,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引領,以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為核心,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空間格局,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確保如期實現“3060”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綠色發展的內涵很廣泛,主要包含綠色經濟、綠色社會、綠色政治、綠色文化和綠色環境等五個方面。只有經濟、社會、政治、文化和環境這五個方面協調發展、平衡發展,同步推進、相互促進,才能實現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達到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環境保護的統一和協調。
二、多領域并舉 推動經濟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說道,“我們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實施全面節約戰略,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動經濟發展綠色轉型,實質就是推動發展綠色經濟。綠色經濟,是以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態保育為主要特征的經濟形態。發展綠色經濟,涵蓋了經濟活動的各個領域,主要包括傳統制造業、流通體系、市場體系、投資體系和產業結構等。
(1)傳統制造業向綠色轉型。重點是對傳統制造業進行綠色改造,加速傳統制造業提質升級,大力發展高端先進制造業;推行清潔生產,建立生態型生產經營管理體系,促使傳統工廠向綠色工廠轉變;推動企業綠色發展,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傳統企業向綠色企業轉變。
(2)流通體系向綠色轉型。重點強調提高運輸服務水平和商品流通過程中的貯藏保質能力,將產品和原材料在貯存、運輸過程中產生的揮發、滲漏、變質、損耗等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的影響降低到最低程度,提高貨運車輛的里程利用率和噸位利用率,提高客運車輛的實載率和運輸效率,提高原材料和產品的有效運輸率和有效使用率,實現傳統流通體系向綠色流通體系的轉變。
(3)市場體系向綠色轉型。強調組織實施重大綠色產品和技術應用示范工程,支持綠色市場拓展和商業模式創新,完善綠色行業標準體系和市場準入制度,實現傳統市場向綠色市場轉變。
(4)投資體系向綠色轉型。綠色投資包括綠色財政和綠色金融。綠色投資,更加強調社會投資,更加注重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其中,綠色財政要求財政資金投向優先考慮節約水、土地、能源、礦產等資源,優先考慮提高環境質量、保護自然生態、提升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綠色金融則在堅持市場導向的同時堅持綠色發展導向,在金融政策方面對綠色發展項目進行傾斜。
(5)產業結構向綠色轉型。通過調整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和能源結構,淘汰落后技術和產能,加快發展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主要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提高產業的整體技術裝備水平,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少、經濟和環境效益好的宏觀經濟結構。在能源結構綠色轉型方面,要加大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耗總量中的占比,大力發展以風光電為主的可再生能源,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發展。
三、全社會參與推動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推動社會發展綠色轉型,實質就是推動建設綠色社會??倳浽诙筇岢?,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首先,綠色社會建設必須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引領,必須讓綠色發展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必須全社會共同參與和共同努力,才能集腋成裘、終有所成。其次,社會對綠色發展的參與程度,是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集中反映,能夠反映一個社會綠色發展的水平;每個家庭、每個社會成員對綠色發展的參與程度,能否遵循綠色發展的規律和約束,也能反映一個社會綠色發展的水平。
綠色社會建設,涵蓋了社會活動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社會管理、城鄉建設、社會分配體系和公民生活方式等方面。
(1)社會管理向綠色轉型。社會管理主要包括協調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解決社會問題、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公正、應對社會風險、維持社會和諧等。最近兩年,我國社會管理逐漸向社會治理轉變。雖然治理和管理只有一字之差,但治理體現的是系統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和綜合治理,反映了我國社會管理正由過去強調法規、制度的剛性管理向以人為本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綠色治理轉型,社會管理由以政府為主導向社會共同治理轉變。
(2)城鄉建設向綠色轉型。今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意見》,指出城鄉建設是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載體。城鄉建設向綠色轉型,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著重點要放在落實雙碳目標任務上,加快城鄉建設方式綠色轉型,推進城市更新行動和鄉村建設行動,同步推進物質文明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提升城市和鄉村品質,改善人居環境,促進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3)分配體系向綠色轉型。社會分配體系向綠色轉型的關鍵,是通過完善再分配制度和建立三次分配的機制,由政府和社會出面來擔負起分配、調節社會財富的責任,平衡社會各階層的收入,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和消費水平,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
(4)生活方式向綠色轉型。生產離不開生活,綠色生產離不開綠色生活;發展離不開消費,綠色發展離不開綠色消費。生活方式向綠色轉型,是推動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客觀要求和重要抓手,難點在樹立全體公民的生活文明觀念,重點是倡導節約、低碳、綠色的消費理念,要從衣食住行各個方面抑制碳排放,促進碳減排,推動全社會形成綠色生活方式和綠色消費模式。
各位嘉賓、朋友們:
朝暮與年歲并往,光榮與夢想同行。
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既是時代進步的要求,也是全球各國之間在創新發展方面的競爭,更是一場經濟社會的結構性、系統性變革。盡管來路坎坷不易,但前路會更加艱辛。面對未來的諸多挑戰和不確定性,我們始終相信綠色轉型帶來的機遇大于挑戰,我們更加堅信舉國體制擁有的制度優勢大于困難。倡導綠色轉型,從你我做起,經濟社會發展的綠色夢、國家民族復興的強國夢就一定都能實現!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