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熱點專題 > 中國改革論壇 > 2022年中國改革論壇

張 季:堅持高質量發展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第十九屆中國改革論壇上的致辭

時間:2023-01-10 14:44 作者:張 季

  黨的二十大報告將“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突破,科技自立自強能力顯著提升,構建新發展格局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取得重大進展”作為一個具體目標突出了出來。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2022年12月15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對高質量發展進行了論述,總書記講了六個“統籌”,其中就有“更好統籌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經濟發展必須做到質和量的有機統一。我們要堅持以質取勝,以質來開拓市場,在提高質量效益基礎上保持合理的量的增長。那么怎樣理解高質量發展,如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我認為有這樣幾點必須認真把握:

  第一,高質量發展是堅定不移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要求

  高質量發展是由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帶來的必然選擇。比如,從“吃飽”需求,發展到“吃好”需求,因此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為群眾所需所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著力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水平。這就要求從關注經濟規模和增長過程,轉向關注增長的品質和增長的效率;從關注GDP提高的一個維度,轉向關注經濟發展、社會公平、生態環境等多個維度;從片面重視高增長產業,轉向關注產業協同發展、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芯片問題讓我們認識到這個問題尤其突出);從關注經濟增長的要素投入,轉向關注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只有這樣的發展,才能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科學、結構更合理的新階段發展,才能滿足人們不斷升級的物質文化需求。因此,理解高質量發展,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要充分發揮改革的推動作用和法治的保障作用,真正做到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

  第二, 新時代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潛力巨大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人口規模巨大,是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著中國式現代化的方向和路徑。巨大的市場規模和消費潛力、廣闊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空間,以大市場配置國內國際兩種資源的開放格局,是我國經濟發展潛力的重要支撐。

  我國14億消費者,其中中等收入群體4億人,這是巨大的市場,是維系需求拉動的力量源泉。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上,特別強調要提振人民的信心,突出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走廣大人民群眾在共同富裕的道路,這將不斷產生需求,進而拉動中國和世界兩個市場,也就促進了“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形成。這就要求我們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基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促進各類生產要素充分流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性,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形成內外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第三,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方式選擇

  一是要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尤其要注重科技創新,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推動供應鏈產業鏈優化升級,擴大國內大市場優勢,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

  這個格局的構建需要實現增長的穩定性,意味著必須保持經濟增速穩定,不能出現大起大落的波動,這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立的“穩中求進”原則。

  這個格局的構建需要實現發展的均衡性,既要有發展的速度,也要實現更加寬廣領域上的協調發展,努力實現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這個格局的構建需要實現環境的可持續性。要求我們能夠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尤其是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決不能讓今天的成就成為明天的成本。

  這個格局的構建需要實現社會公平性。高質量的內涵涉及經濟、社會、生態等諸多方面,要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并且形成有效社會治理、良好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二是要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充分激發各方面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創造偉力。

  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上,專門用了一個章節講述了“兩個毫不動搖”。過去10年正是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不斷優化的10年。這期間,民營企業數量從1085萬戶增長到4457萬戶,翻了兩番。應該看到,哪個地方民營企業發展迅速,哪個地方的經濟就更有活力,因此,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是中國經濟體制建設的題中之義。

  三是要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打造高質量增長極。既要全國一盤棋謀篇布局,也要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落好棋子。要找準各地區在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中位置和比較優勢,把構建新發展格局同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等有機銜接起來,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加快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動力系統,推進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著力打造多層次、全方位的高質量增長極。

  四是要在高水平對外開放中推動高質量發展。統籌利用好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堅持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依托我國大市場優勢,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五是要把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做實、做強、做優。把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以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的發展為支撐,加快構建市場競爭力、可持續的現代產業體系。制造業不但是實體經濟的主體,還是技術創新的“主戰場”,其產業規模反映了當前制造業發展的基礎實力,以及產業體系的完整程度與規模效益。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上強調,要著力發展實體經濟,努力打造世界一流企業,這是我們做好當前經濟工作的著力點,也是我們下一步工作的原則。

  應該看到,我國經濟總量從2012年的54萬億元上升到2021年的114萬億元,增長了2.1倍,但是工業增加值從20.0萬億增加到37.3萬億,只增長了1.8倍。我們發展經濟,必須汲取歷史的經驗和教訓,防止在中國出現“鮑莫爾病”現象,努力保持實體經濟、尤其是制造業產值保持比較優勢的比例。

  七是要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就創新而言,創新要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動力,不斷推動經濟發展從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率型增長、從粗放增長向集約增長轉變,推動經濟發展向結構更合理、附加值更高的階段演化。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塑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以創新帶動實體經濟提質增效。

  總之,圍繞高質量發展,黨的二十大作出部署,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做了安排,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堅決貫徹落實,把高質量發展要求切實體現到各方面工作中,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