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熱點專題 > 中國改革論壇 > 2022年中國改革論壇

王彤宙:全面提升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

時間:2023-01-10 14:32

尊敬的各位領導、教授、同仁:

  大家上午好!很榮幸能夠代表中交集團受邀參加第十九屆“中國改革論壇”,大家的精彩發言讓我受益匪淺。下面,我結合工作實際,與大家交流一些關于提升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思考。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提升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國情、著眼全局、面向未來對國有企業作出的重要部署,為國有企業明確了新的光榮使命、指明了新的奮進方向。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國內外發展環境,國有企業該如何全面提升競爭力?我認為,關鍵在于增強四種能力、弘揚一種精神。

  第一,增強科技創新策源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勢。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科技創新加速推進,正在成為重塑世界格局、創造人類未來的主導力量。對于企業而言,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唯有創新才能生存,唯有創新才能獲得競爭優勢,也唯有創新才能讓企業行穩致遠。

  多年來,廣大國有企業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主動服務國家戰略需要,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搶占核心技術制高點,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力,在航天、深海、能源、交通、國防軍工等領域取得一系列“硬核”科研成果,有力推動我國科技實力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彰顯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國家隊”的卓越實力。去年以來,國務院國資委專題部署,大力支持國有企業加強原創技術供給,承擔國家重大專項,建設科技人才高地,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原創技術策源地,必將極大強化國有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實踐證明,科技創新是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動力之源。新征程上,增強科技創新策源力,一是要堅持“四個面向”,加強頂層設計,打造內引外聯、跨界融合的創新聯合體,構建更加系統、完備高效的創新體系;二是要主動擁抱新技術,以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綠色低碳轉型為方向,推動傳統產業“換核、強芯、賦智、融合”,加快產業基礎再造提升、產業鏈條優化升級,主動擁抱“綠色革命”、全面發展“綠色產業”、積極踐行“雙碳”行動,拓寬市場競爭的“護城河”;三是要優化科技攻關激勵機制,培養科技人才,優化創新生態,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創新氛圍,為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注入更加強勁的源動力。

  第二,增強產業鏈條控制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要“加快構建市場競爭力強、可持續的現代產業體系”。當前,企業間的競爭正在逐步從產品競爭升級為產業鏈條競爭,這就要求國有企業通過提升產業鏈條控制力創造新的競爭優勢、搶占新的發展高地。

  近年來,國有企業強力推進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積極培育布局戰略性、前瞻性新興產業,加快打造現代產業鏈鏈長,在鞏固傳統優勢的同時形成了一批具有重大變革意義的實踐成果。以中交集團為例,我們聚焦主業深度對接交通強國建設與城市更新行動,建設了港珠澳大橋、上海洋山港等一大批共和國戰略工程,所屬振華重工港機產品國際市場占有率常年居80%以上,智慧港航產業鏈鏈長建設取得了長足突破。

  實踐證明,產業鏈條控制力是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長久之計。新征程上,增強國有企業產業鏈條控制力,一是要著眼國家發展需要與社會發展需求,源源不斷提供質量更優、服務更好、人民群眾滿意度更高的產品,以更高水平服務保障黨和國家重大戰略;二是要突出主責主業、做精專業,集中精力把自身業務做精做細,成為細分行業的領導者,堅決退出非主業、非優勢領域,將資源向傳統優勢領域傾斜,切實提升專業化能級,推動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三是要開展現代產業鏈“鏈長”行動,強化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產業布局,通過基礎固鏈、技術補鏈、融合強鏈、優化塑鏈,不斷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更好發揮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支撐引領作用。

  第三,增強價值創造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國有企業是壯大國家綜合實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須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不斷增強活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做強做優做大的基礎是競爭優勢,保值增值的前提是價值創造,只有夯實價值創造能力,國有企業才能擔負起發揮國有經濟戰略支撐作用的重大使命。

  過去十年,國有企業聚焦價值創造,在穩定經濟大盤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僅“十三五”期間,國有企業就累計上交稅費17.6萬億,約占同期全國稅收收入的1/4。截至2021年底,全國國資系統監管企業資產總額達到259.3萬億元,比2012年底增長2.6倍,年均增長15.4%;累計實現增加值111.4萬億元,年均增長9%,超過GDP年均增速2.3個百分點。國有企業進入世界500強的數量從2012年的65家增長到96家,我們中交集團的排名更是從第216位躍升至第60位。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清醒認識到,與高質量發展要求相比,國有企業大而不強、快而不優,運營質效不高、發展根基不牢等深層次問題依然存在,建設世界一流企業任重道遠。

  實踐證明,價值創造能力是提升核心競爭力的立身之本。新征程上,增強國有企業價值創造力,一是要深刻把握新發展階段的歷史方位,堅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強化高質量發展導向,加快從偏重規模和速度的粗放型增長轉向更加注重質量和效率的集約型增長;二是要深刻把握國有企業的國民經濟“穩定器”作用,堅持緊盯“兩利四率”關鍵指標,強化成本管控,拓寬“資源—資產—資本”轉化通道,全力實現“兩增一控三提高”目標;三是要深刻把握國有企業的安全發展“壓艙石”作用,堅持問題導向,增強系統思維,嚴防各類“灰犀牛”“黑天鵝”事件、嚴管非主業投資、嚴格預算管理,全面健全風險管理體系,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

  第四,增強體制機制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完善企業治理模式和經營機制,增強企業內在活力、市場競爭力、發展引領力。同樣的人,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就可以形成不同的文化,產生差距巨大的結果,這就是機制的力量。對于企業而言,只有用國際化水平、市場化機制、專業化能力、區域化統籌、標準化管理、信息化支撐,持續推進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現代化,才能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近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加強頂層設計、出臺系列政策,以規范決策、提高效率、增強活力為重點,全面深化國企改革。堅決落實“兩個一以貫之”,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公司治理各環節,企業黨委(黨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領導作用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更加完善。國有經濟布局更加優化,市場化經營機制更加健全,國有企業活力和效率大幅提升,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明顯增強。

  實踐證明,體制機制活力是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強基之路。新征程上,增強體制機制活力,一是要加快建立權責法定、權責透明、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機制,推動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切實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二是要深化三項制度改革,真正實現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加快形成反應靈敏、運行高效、充滿活力的市場化經營機制;三是要加快數字化管理變革,全面提升數字治理能力,全力推動公司管控由行政命令型向現代治理型轉變,全面激發干事創業動力活力。

  第五,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市場活力來自于人,特別是來自于企業家,來自于企業家精神。這也是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國有企業領導人員是否需要企業家精神,一直以來有著各種雜音。其實,不管什么所有制、無論是國內國外,要想做好企業,都必須需要企業家精神。應該說,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對企業家精神要求更加迫切。這就要求國有企業的掌舵人,既要是講政治的企業家,又要是管企業的政治家。兩者貌似各自獨立,其實互為表里,相輔相成,在本質上有機統一。離開業務講政治,講政治就是一句空話。離開政治講業務,業務工作也就失去了靈魂。

  近年來,我們國有企業取得的一系列歷史性成就,從高鐵飛馳、巨輪遠航,到“嫦娥攬月”、北斗組網,再到冬奧工程、川藏鐵路,一個又一個超級工程的驚艷亮相,不僅在全社會樹立了弘揚企業家精神的典范,也讓國有企業成為了新時代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實踐證明,企業家精神是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成事之要。新征程上,弘揚企業家精神,一是要心懷“國之大者”,要有愛國情懷,主動為國擔當、為國分憂,引領企業當好踐行國家戰略的“國家隊”;二是要勇于創新,推動生產組織創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重視技術研發和人力資本投入,努力把企業打造成為強大的創新主體,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爭當現代產業鏈鏈長;三是要有國際視野,提高國際規則把握能力、國際市場開拓能力、國際風險防范能力,帶動國有企業在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中實現更好發展。

  各位領導!各位嘉賓!

  黨的二十大吹響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號角。新征程上,我們將深刻把握國有企業的戰略定位,心無旁騖謀發展,咬定目標創一流,以全面提升國有企業競爭力的實績實效,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做出更大貢獻!

  謝謝大家!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