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學者觀點 > 本會研究員專欄 > 遲福林

遲福林:以制度型開放推進粵港澳服務貿易一體化

時間:2022-12-06 09:35 來源:南方日報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一項重大國家戰略。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在這個特定背景下,按照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任務是粵港澳服務貿易一體化,關鍵所在是以制度型開放實現廣東、香港、澳門在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的對接。
 
  大灣區建設的關鍵在于服務貿易一體化
 
  推進粵港澳服務貿易一體化,打造服務貿易發展機制創新引領區,是提升大灣區經濟競爭力和協同性的重大舉措,是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務實選擇。
 
  粵港澳服務貿易一體化將提升大灣區對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撐作用。當前,服務貿易已成為全球自由貿易的重點,成為我國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開放的重點?;浉郯拇鬄硡^是我國與世界經貿聯系的重要樞紐,是我國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服務貿易是大灣區的突出優勢,是大灣區高水平開放與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推動粵港澳服務貿易一體化,有利于實現廣東制造與港澳服務的直接融合,在構建更高水平的一體化產業體系、服務體系與市場體系中,促進國內與國際市場更深程度連接融合、要素集聚配置,由此使大灣區成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區。
 
  粵港澳服務貿易一體化將帶動形成大灣區高水平融合發展新格局??陀^看,當前大灣區在設施硬聯通水平大幅提升的同時,以服務貿易為重點的規則、標準、制度等軟聯通水平較低。由此,粵港澳服務貿易發展潛力遠未釋放??梢哉f,實現大灣區高水平融合發展,重點、難點都聚焦于服務貿易。
 
  粵港澳服務貿易一體化將帶動大灣區轉型發展進程。近三年來,受疫情沖擊、原材料價格上漲、高端零部件斷供等因素影響,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態勢有所放緩。未來幾年,實現粵港澳服務貿易項下的人員、資金、技術、信息等要素的自由流動,將釋放巨大的經濟增長潛力和轉型發展動力。
 
  推進大灣區服務貿易一體化的關鍵在于制度型開放
 
  實現粵港澳服務貿易一體化,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加快形成自由便利的大灣區跨境服務貿易制度安排,依賴于粵港澳三地服務業產業體系的深度合作、市場體系的直接融合、規則體系的全面對接。
 
  制定實施精簡透明的粵港澳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缇撤召Q易與服務業投資結合的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已成為全球服務貿易規則重構的基本趨勢,要盡快制定精簡的粵港澳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全面落實對港澳服務提供者的國民待遇,列明國民待遇的具體標準,包括準入階段的管理權力、要素供給、融資方式、進出口權、稅收政策、法律保護、司法救濟等。
 
  以法律、會計為重點推進大灣區服務業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的對接。在法律、會計等重點服務領域,制定大灣區“認可經濟營運商”認證標準,對符合條件的服務貿易企業允許在大灣區內自由開展相關服務貿易業務,并將認證范圍逐步向醫療、教育、金融等領域拓展。建立仲裁、調節、協商等非訴訟對接平臺,組建由不同法系、不同地區的法律專家構成的法律專家團隊,支持大灣區內創建兩大法系仲裁模式裁決跨境民商事案件。實行粵港澳服務業資格互認轉換體系,降低專業技能人才跨境執業成本。
 
  以金融市場管理體制創新為重點推動大灣區資源要素高效配置。推動粵港澳服務貿易一體化需要服務項下融資匯兌、市場監管等服務的對接。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標準,促進資本在大灣區內自由便利流動。制定實施更加便利的大灣區服務貿易資金支付和轉移制度,依托香港完善的金融服務體系與監管制度,最大限度便利服務貿易企業開展跨境服務業務,探索在大灣區內實行服務貿易企業跨境支付法人承諾制。成立大灣區服務貿易協調監管委員會,協調處理三地之間有關互設金融機構、貨幣互換和匯兌機制、互相信用支持、金融信息交換、金融風險防范和合作監管機制等金融事務,推進粵港澳金融服務一體化。建立工作層面上的大灣區建設協調機構以及核心城市與主管部門間直接對話的合作機制,支持構建三地青年交流、企業交流、智庫交流等民間平臺。
 
  推進大灣區制度型開放關鍵在于制度性變革
 
  改革開放40多年來,廣東依托毗鄰港澳的突出優勢,率先在改革開放中“殺出一條血路”,并由此取得經濟發展的突出優勢。今天,以推進大灣區服務貿易一體化為重要抓手,支持廣東在制度型開放中先行先試,將推動廣東闖出一條以高水平制度型開放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由此使廣東在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背景下贏得制度型開放與制度性變革的新優勢。
 
  對接港澳構建高水平市場經濟體制。從粵港澳大灣區整體來看,廣東服務業市場開放相對滯后仍然是大灣區服務業產業體系深度合作的突出障礙。要爭取中央支持,在廣東自貿試驗區內率先實行海南自由貿易港現行的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并逐步將其擴大到珠三角9市,實現廣東對港澳服務貿易開放的重要突破。促進廣東市場管理體制改革,對標港澳全面實行規則統一的服務業企業自主投資登記制度與簡易退出制度,率先對來自港澳的投資實行“準入即準營”。在金融、電信、鐵路、民航等服務行業進一步向港澳開放。確立競爭中性規則,提升廣東市場監管部門在競爭政策審查與公平競爭執法中的權威性、有效性與透明度,強化對服務業領域的公平競爭監管。
 
  優化廣東對港澳的服務貿易開放合作布局。依據珠三角9市不同的產業特點,與港澳形成差異化的對接協同。依托深圳的創新平臺、高新技術產業等優勢,全面對接港澳知識產權保護標準,共建粵港澳科技創新圈;建立港澳科技成果到深圳轉化的直通機制,打造全球科技研發與創新成果轉化高地。依托部分城市先進制造業發達的產業基礎,制定面向港澳的制造業技術人才單向認可制度,推進生產性服務貿易項下的自由貿易。發揮澳門旅游、娛樂、教育培訓的發展經驗優勢,促進珠海、惠州等與澳門旅游業對接,支持其建設旅游教育培訓基地,共同研發具有創意的海上旅游產品。依托廣東制造業、數字經濟等產業基礎,香港遍布全球的商業網絡及國際影響力,共同促進廣東有條件的企業進入東盟合作,開辟東盟大市場。
 
  全面放開與港澳間的人文交流。盡快建立三地人才流動綜合管理服務平臺與社保服務平臺,讓港澳人才能夠更方便到廣東就業創業。鼓勵并支持三地青年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溝通、對話、交流,尤其是鼓勵和支持大灣區青年在科技創新上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實現港澳高校畢業生自由落戶政策,并享受與當地居民同等的購房及社會保障。推動三地高校合作,逐步實現部分高校間的學分互認、課程互認、成績互認。加快推進與港澳公共衛生管理服務的協調銜接,力爭在2025年基本形成大灣區公共衛生治理一體化的新格局。
 
  發揮橫琴、前海等重大合作平臺的帶動示范作用。在橫琴、前海等特殊區域率先將港澳資本視為內資,全面實行統一管理。允許企業在商事領域自主選擇法律制度,并逐步推廣到整個大灣區;與香港共建國際法律服務中心和國際商事爭議解決中心。依托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合作的基礎,全面實行與港澳對接的服務業職業資格、服務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行業管理等標準。依托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封關運作的有利條件,對標澳門實行以“零關稅”為特征的貨物貿易制度和以“既準入又準營”為特征的服務貿易制度,并積極吸引澳門中醫藥等創新成果率先在合作區轉化應用等。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