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滄海橫流顯砥柱,萬山磅礴看主峰。黨的二十大代表和各領域專家學者紛紛表示,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掌舵領航,在于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新時代的偉大成就,是黨和人民一道拼出來、干出來、奮斗出來的!
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十年來,我們經歷了對黨和人民事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三件大事:一是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三是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這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團結奮斗贏得的歷史性勝利,是彪炳中華民族發展史冊的歷史性勝利,也是對世界具有深遠影響的歷史性勝利。
“新時代這十年,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創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書寫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黨的二十大代表、貴州省六盤水市委書記李剛表示。
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十年來,我們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采取一系列戰略性舉措,推進一系列變革性實踐,實現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取得一系列標志性成果,經受住了來自政治、經濟、意識形態、自然界等方面的風險挑戰考驗,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推動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占斌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根本原因在于黨的領導,這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保證。黨的領導指明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方向,凝聚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磅礴力量,指導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部署。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偉大變革,具有里程碑意義。
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院長李成貴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糧食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提出“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新糧食安全觀,確立“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截至2021年,我國糧食產量已連續7年維持在1.3萬億斤以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十年砥礪奮進,十年成就非凡。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國家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臺階,我國經濟邁上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之路。
2013年至202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6%,高于同期世界2.6%和發展中經濟體3.7%的平均增長水平;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到38.6%,超過G7國家貢獻率的總和,是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2020年我國經濟增長2.2%,是主要經濟體中唯一保持正增長的國家;2021年國內生產總值達114.4萬億元,按不變價計算為2012年的1.8倍。
“作為制造業企業的一員,我深刻感受到國家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我們才能專心致志搞技術、心無旁騖攻主業。我深感唯有感恩奮進,才能不辜負黨的期望。”黨的二十大代表、濰柴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首席技師王樹軍說,濰柴集團始終堅持心無旁騖攻主業,堅持黨建引領,堅持改革創新,在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和高質量發展中走在了前列。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對于全球氣候治理目標的實現具有決定性作用,缺少了中國力量,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將是一件難以完成的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國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取得了歷史性巨大成就,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蘇州科技大學教授、江蘇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研究基地首席專家宋青說。
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開通先看病后付費服務,讓群眾就醫方便、實惠;與上級醫院建立醫聯體,實現分級診療;和下級鄉鎮衛生院形成醫共體,讓優質醫療資源持續擴容下沉。這些年,我們徹底打通健康惠民的‘最后一公里’,人民幸福指數持續加碼。”黨的二十大代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人民醫院護理部副主任楊輝利說,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斷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衛生健康事業改革發展之路。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我們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放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首位,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組織開展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惠及人口最多的脫貧攻堅戰,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歷史性解決了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
“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省六盤水市累計實現62.66萬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23.3%降為零。2021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473.65億元,是2012年的2.1倍,年均增長9.2%。十年來,全市360萬各族群眾發自內心地感恩習近平總書記、感恩黨中央。作為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的參與者、見證者,我們將堅持用‘兩個確立’凝心鑄魂,持續在感恩上動真情、在學習上下苦功、在領悟上出實招、在力行上見成效,奮力在現代化新征程上譜寫幸福六盤水精彩篇章,用實干實績實效衷心擁護‘兩個確立’、忠誠踐行‘兩個維護’。”李剛代表說。
偉大變革永載史冊,復興進程不可阻擋。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新的偉大征程上,心中裝著百姓,手中握有真理,腳踏人間正道,我們信心十足、力量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