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熱點專題 > 宏觀經濟形勢與改革走勢座談會 > 2014年宏觀經濟與改革走勢座談會

陳功:應該客觀、理性來看待未來的改革

時間:2021-07-24 01:02

      我用最簡潔的方式講三個問題,也是三個判斷。第一個問題,我一向是穩健派,即便不是臭名昭著,也是不討人喜歡的。去年的會議上,對改革的各種樂觀期待猶如翻江倒海,我認為應該客觀、理性來看待未來的改革,今年我的態度依然如此。我認為,改革要穩健是有原因的,最大的原因在于制度障礙,在于制度約束。什么是制度,制度要從廣義上理解,會包括很多的內容。法律法規、政策文件自然是制度的組成部分,但還有更多的東西也是制度,也具有制度效用。比如潛規則、官場規矩,利益紐帶,意識形態,文化習俗,這些東西都具有制度效用。中國是世界上制度約束最強烈的國家,對此我們在討論改革的時候不能低估。我們的制度是有相當強粘性的。實際上宏觀調控本身就是基于制度約束,制度約束的力量來自四面八方,不調也得調,這就是制度障礙和制度約束。制度的力量在中國太強大,并不令人樂觀。
      第二個問題,我認為“政熱經冷”,長期化。“政熱”,容易理解。反腐敗讓中國成為國際明星,也是長期以來的社會和媒體的熱點話題。以后還有相關調整,這一切都是必然。經冷,原因在于利益重組,這個不容易完成。事實上,各種各樣的數據也表明了經濟是在下滑之中的。我們的跟蹤研究形成了一個估計,中國未來30年的經濟增長應該按照7%、6%、5%節奏下滑,呈現一個倒金字塔形狀。不過,這不是說,中國經濟不行了,恰好相反,我認為如果真的是這樣,那么這是中國經濟健康的表現。因為外部的表面的經濟增長,轉為了內增長,表現在了老百姓的財富方面。
      第三個問題,也涉及到一些小判斷。我參加體改研究會的活動已經很多年了,所以我對體改研究會是有強烈感情的。我認為今后的體改研究會,應該更多的是一年中抓幾個關鍵問題,抓重點問題,形成報告,就像世行的報告一樣,然后在一年中反復解讀和討論這幾個重要的報告,以便形成更為廣泛的影響力。過去是講“以農村包圍城市”,現在是講“以媒體包圍中央”。體改研究會有信息傳遞的作用,過去有,今后也會有。我想強調的重點在于,社會影響力的價值不在于信息傳遞,而在于展示支持者的眾寡。中央總是有既定的觀點,能夠改變其觀點,信息傳遞當然是一個重要的方面,但今后更重要的方面可能在于讓中央看到支持者的數量。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