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彭主任已經把今年頭兩個月的經濟形勢作了非常全面的提綱挈領的總結。我今天用一些圖表給大家強化一下,具體說明一下情況。
2014年經濟形勢和前兩年相比要更加嚴峻。從增長角度看,現實和目標之間的距離比過去要差得多,如果今年不做更多政策上的努力,經濟增長速度要達到目標很難。全世界對中國經濟形勢表現出普遍擔憂,而且擔憂還在加劇。經濟增長速度從2013年第4季度開始下滑,可見經濟增長在增量部分非常嚴重地依賴政策拉動,政策稍微放松,經濟增長速度就降下來。全球經濟增長對中國的“悲觀論”基本上基于三個擔憂:一是會否出現中國式的金融風暴。二是中國的房地產會否崩盤。三是中國經濟會否出現硬著陸。最大的擔憂其實在于房地產。如果說中國政府還有能力解決金融風暴的問題,那是由于中國政府控制資源相當龐大,還可以繼續往前走,還能夠保持經濟增長,還可以開始更多的投資項目。
增長下滑從原因角度來講是因為中國經濟處于轉型期。轉型期最大的問題在于,隨著改革的堅決和深化,老的模式下的經濟增長引擎增長動力逐漸趨弱,新的經濟增長引擎正在形成,而且是發散的。新的經濟增長引擎動力很難彌補老的經濟增長引擎的失速。這就取決于政府在政策上怎么做。
今年和去年相比,外部經濟形勢好的非常有限。美國經濟恢復增長已經不成問題,主要的問題是新的美聯儲主席耶倫可能不如市場判斷的那么溫和,她可能會更加剛性和進取,美國經濟增長可能比市場預期的要稍小一些。歐洲經濟已經出現觸底,歐洲經濟最大的問題有兩個,一是通縮,二是恢復經濟增長的動力不足。這就是為什么這次習總書記去法國訪問,法國人會花這么大的力氣接待,就是希望中國成為外部刺激力量,幫助法國經濟往上抬。法國去年的經濟只有0.4%,今年希望能增長1%以上,這需要一個很大的推動。
總體評價,今年中國經濟增長內生動力達不到7%。如果要達到7%以上,必須通過內在努力——政策上的努力。這四個圖非常明確的說明2014年經濟增長是放緩的。左上方的圖表示季度增長率年化后,2014年第4季度的經濟增長速度會降的比較多。從今年頭兩個月的情況來看,工業的增長速度和工業PMI都是趨降的。PMI有兩種,統計局的“物聯”的PMI和“匯豐”的PMI。今年1-2月份工業增長速度雖然還有8.6%,但是1月的月環比只有0.51%,換算成年率,全年增長速度只有6.8%;2月環比增長0.61%,換算成年率只有增長7.6%,速度是遠遠不足的。
固定資產投資??梢钥闯觯顿Y增長雖然從2013年1-2月的19.6%降到2014年1-2月的17.6%,但是更嚴重的問題是項目準備不足。在建項目的預算投資總增長率只有16.3%,更嚴重的問題是新開工項目的預算投資增長只有14.6%,后續項目準備遠遠趕不上今年預計的投資增長。今年國家發改委定的投資的增長速度是18.4%,要達到這個數,現在需要準備更多的后續項目。
消費。消費2014年1-2月的增長比想象的要慢得多,總理講可能是網絡商務部分的消費沒有統計進來,即便統計起來,改變這種趨弱的狀態也是很難的?,F在公款消費被抑制住以后,私人的消費如何提上去,短期來看也很難辦。
出口。過去中國出口的增長和歐美經濟形勢的彌合度非常高,對歐美日G3的出口占中國的50-60%,G3經濟形勢的景氣對于中國出口的增長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2013年開始中國出口趕不上G3的經濟增長,中國現在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大規模下降。從速度來看,由于人民幣利差和人民幣單向升值,導致了大規模的人民幣套利交易,大量的外匯進來,我個人估計2013年大概有3500億的熱錢流進中國變成中國外匯儲備。大量的資金流入是通過假出口進來的,從2013年統計數字上看,出口增長7.8%,我個人認為不高于4%。2014年1-2月份出口與去年同期比下降1.6%。另外一個角度來看,2013年工業出口交貨值還有5.7%的增長,2014年1-2月份工業出口交貨值的增長只有2.7%,這個速度非常慢。
全社會的發電量和鐵路運輸量。李克強總理很重視經濟增長指標估計與實物量增長互相印證,從印證關系的角度來講去年經濟增長是不錯的,去年發電量的增長達到了7.5%,貨運量的增長達到了9.9%。但是今年1-2月份以來的印證關系也表明經濟變得更差。換句話講,實物量的增長不能說明經濟增長的估計。
我們做了一個簡單的測算。如果工業增長速度決定GDP增長速度的話,其他條件不變,2014年一季度的GDP增長只有6.8%,如果把其他因素考慮進去的話,比如,服務業繼續優于第二和第三產業,今年應該說一季度經濟增長速度不高于7.2%,按照季度環比年化率來看大概只有5.3%的增長。過去3年一季度的季度環比都很差,今年一季度的環比更差。
看看理由。第一,從圖上看中國經濟增長在2007年達到頂峰,2008年之后中國經濟客觀上已經進入到“次高增長階段”,中國政府如果認識到這一點,當時我們就應該順勢而為把中國經濟增長速度調下來,不要花4萬億,現在的問題也不會那么嚴重,但是我們把調低經濟增長的時間往后推了。
2012年以前,中國政府從增長角度來看基本上不費力。從2012年以后,增長速度每年都需要拉著脖子才能往上漲,今年定的7.5%的經濟增長目標超過了現實的狀態。從TFP(全要素生產率)角度看,從2009年以來,盡管我們努力,但是增長速度從前面10年左右的時間段中的4.6%下降到現在1.8%。前幾天跟一個研究宏觀經濟的教授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他認為2012年以來全要素生產率是負增長,也就是說我們2012年以來,對GDP增長的估計數他們基本不相信,說我們是高估的。從另一個角度看,改革與經濟增長客觀上存在逆周期的狀態。包括1984年和1992年,除了2001年這一輪的改革基本上是利用了國際上中國進入WTO以后的增長,否則每個周期都是下降的,客觀上我們已經看到這種經濟增長下降的狀態了。
出口。我們不再有可能繼續掌握利用國際市場上的力量,我們現在很難用出口對GDP產生一個推動或拉動作用。再加上現在還有經濟正在轉型,要進行調節,有很多的政策,比如反腐對經濟形勢的影響、地方債風險的控制、影子銀行的調節、環保節能、清理產能過剩都是對現在經濟增長向下拉的力量。過去4年以來,影子銀行在經濟增長以及融資的過程中起到決定作用?,F在我們要把這塊壓縮,整個社會出現了融資總規模的收縮和融資成本的上升,所以今年遇到的壓力是比較大的。我們就很難說今年能不能保持經濟增長速度那么高。
今年的經濟增長取決于三個因素:一是舊模式下的經濟增長引擎的動力還有多少?如果不改革,舊制度下的經濟增長動力還能保持。改革越深,這塊失去越大。二是新的經濟增長動力現在正在形成和培養。三是現在的政策。今年經濟運行的狀態取決于這三個因素的交接以及怎么發生變化。比如民間資本投資在壟斷性行業可以帶來多大的投資增長,這個未來增長多少取決于改革步伐多大;服務業大有可為,現在出現了大規模的供給不足而不是需求不足,這塊可以做大;還有消費。這三塊因素需要解決。政策的東西我不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