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在京發布《2022年第二季度改革熱度第三方評估報告》。報告顯示,2022年第二季度改革熱度指數為70.14,比上一季度下降0.64,降幅0.9%,略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圖 最近一年多來的改革熱度指數走勢
2022年第二季度改革熱度指數的重要特點:
1、經濟、社會領域小幅上升。從六大領域來看,經濟領域得分75.71,政治領域得分67.06 ,文化領域得分68.01,社會領域得分69.43,生態領域得分71.29,黨建領域得分69.36。與上一季度相比,經濟、社會領域小幅上升,其他領域均下降。其中黨建領域降幅最大,下降2.3。
2、西部地區改革熱度指數超越中部地區。東部地區領先,西部地區超越中部地區排名第二,東北地區最后。東部、西部、中部、東北指數分別為70.63、70.37、69.82、68.85。與上一季度相比,四大區域均有所下滑,東北、中部地區指數降幅較大。
3、京津冀城市群熱度指數位居首位。京津冀地區指數為70.61,位居首位;粵港澳大灣區(不含港澳)指數為70.45,位居第二;長三角城市群指數為70.27,名列第三。與上一季度相比,三大城市群改革熱度指數均小幅下降。
4、參與度明顯上升。從四大維度來看,宣傳度得分57.23,參與度得分75.63,反響度得分64.71,獲得感得分80.53。與上一季度相比,參與度、獲得感提升,宣傳度、反響度下降。參與度提升最多,上升幅度為2.51,宣傳度降幅較大,下降?。
5、陜西省首次位列全國第一。從31個省市區的排名來看,西部地區省市表現搶眼,陜西、甘肅、內蒙古、青海等4個西部地區省市進入全國TOP 5。東部地區省市(江蘇、北京、浙江、福建、天津、河北)、西部地區省市(陜西、甘肅、內蒙古、青海、重慶、貴州)和中部地區省市(山西、江西、河南)優勢明顯,均進入 TOP 15(括號內所列省市)。東北地區無一省市進入 TOP 15。與上一季度相比,浙江、內蒙古進入TOP 10,湖北、遼寧跌出TOP 15。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改革熱度指數”課題組認為,受國際通脹高企、烏克蘭危機、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特別是上海、北京等地疫情多點散發、局部暴發,二季度我國經濟新的下行壓力加大。中央適時推出穩經濟一攬子措施,部署穩住經濟大盤工作,強調用改革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反映在改革熱度方面,改革熱度穩中略有下降。具體來看,政治、文化、生態、黨建領域改革熱度均小幅下降。隨著相關改革措施陸續推出,以及一些熱點社會事件引發輿論關注,經濟、社會領域改革熱度有一定的提升,群眾的參與度提升也較快。應該看到,經濟恢復基礎不穩固,發展環境中的不確定因素較多,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的改革氛圍,通過市場化的改革為高質量發展開辟道路、提供動力。
《2022年第二季度改革熱度第三方評估報告》摘要:
1、從領域來看,黨建領域降幅高于其他領域。第二季度,經濟領域得分75.71,政治領域得分67.06 ,文化領域得分68.01,社會領域得分69.43,生態領域得分71.29,黨建領域得分69.36。與上一季度相比,經濟、社會領域小幅上升,其他領域均下降。其中黨建領域降幅最大,文化領域次之。

圖 2021年以來各領域改革熱度值變化情況
2、從區域來看,西部地區熱度指數超越中部地區。東部、西部、中部、東北指數分別為70.63、70.37、69.82、68.85。區域熱度指數呈地域特征,東部地區第一,西部地區超越中部地區名列第二,東北地區最后。四大區域均比上一季度有所下滑,其中,東北、中部地區指數降幅較大。

圖 四大區域改革熱度指數
3、從城市群來看,京津冀地區位居首位。三大城市群綜合指數70.44,其中,京津冀地區70.61,粵港澳大灣區(不含港澳)改70.45,略高于三大城市群綜合指數;長三角城市群70.27,略低于三大城市群綜合指數。與上一季度相比,三大城市群均小幅下降,京津冀地區降幅較小,且排名提升最大。
4、從維度來看,參與度明顯提升。第二季度,宣傳度得分57.23,參與度得分75.63,反響度得分64.71,獲得感得分80.53。與上一季度相比,參與度、獲得感提升,宣傳度、反響度下降。參與度提升最多,上升幅度為2.51,宣傳度降幅較大,下降幅度?。
5、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改革熱度指數TOP 15
陜西72.38,甘肅72.33,江蘇72.05,內蒙古71.98,青海71.392,重慶71.39,北京71.32,山西71.13,浙江 71.11,福建71.03,天津70.62,江西70.58,河北70.54,貴州70.41,河南70.35。
本季度中,西部地區省市(陜西、甘肅、內蒙古、青海、重慶)和中部地區省市(山西)優勢明顯,均進入 TOP 10(括號內所列省市);東北地區無一省市進入 TOP 15。自2018年第三季度改革熱度指數發布以來,陜西省首次位居全國首位、甘肅省首次進入前3。
與上一季度相比,除上海市外,其他三個直轄市均進入全國TOP 15。其中,甘肅省、內蒙古自治區、江蘇省、北京市、陜西省、貴州省排名較上季度有所上升;天津市、福建省、河北省、重慶市、山西省排名有所下降。浙江省、河南省躋身TOP 15。
6、31個省會城市改革熱度指數TOP 15
貴陽73.5,沈陽73.28,武漢72.55,???2.25,濟南72.2,昆明72.16,杭州72.12,南京71.89,廣州 71.78,石家莊71.47,
福州71.45,呼和浩特71.45,重慶71.39,北京71.32,鄭州70.96。
東部地區??谑小鲜?、杭州市、南京市、廣州市、石家莊市,中部地區武漢市,東北地區沈陽市和西部地區貴陽市、昆明市表現亮眼,進入前十名。貴陽市首次位居首位,??谑惺状芜M入TOP 5。
武漢市、貴陽市、海口市、廣州市、南京市排名提升,重慶市、北京市、沈陽市、福州市、濟南市、呼和浩特市排名下降。杭州市、鄭州市、石家莊市、昆明市躋身TOP 15。天津市、西寧市、南昌市、銀川市跌出TOP 15。
7、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改革熱度指數TOP 15
眉山76.94,郴州76.78,防城港76.39,安康76.19,忻州75.9,鎮江75.85,南通75.52,武威75.51,肇慶 75.32,河源75.29,宜賓75.26,山南75,廈門74.81,中山74.77,開封74.46。
相比上一季度,眉山、郴州、防城港、安康、忻州、鎮江、南通、河源二季度繼續留在TOP 15,武威、肇慶、宜賓、山南、廈門、中山、開封躋身TOP 15。
8、19個副省級及以上城市改革熱度指數
廈門74.81,寧波73.36,沈陽73.28,深圳72.99,武漢72.55,
青島72.42,濟南72.2,杭州72.12,南京71.89,廣州71.78,重慶71.39,北京71.32,天津70.62,西安69.97,上海69.59,成都69.45,哈爾濱69.32,長春69.28,大連69.12。
其中,杭州提升5名;寧波、武漢提升4名;廣州、青島、廈門、哈爾濱、成都提升2名;深圳、南京提升1名;上海、西安排名保持不變。
9、318個副省級以下城市改革熱度指數 TOP 15
眉山76.94,郴州76.78,防城港76.39,安康76.19,忻州75.9,
鎮江75.85,南通75.52,武威75.51,肇慶 75.32,河源75.29,宜賓75.26,山南75,中山74.77,開封74.46,烏蘭察布74.43。
相比較上一季度,安康、鎮江、郴州、忻州、河源、防城港排名上升,眉山保持不變,南通排名下降。武威、肇慶、宜賓、山南、中山、開封、烏蘭察布躋身TOP 15。
10、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按區域改革熱度指數TOP 5
東部地區:鎮江75.85,南通75.52,肇慶75.32,河源75.29,廈門74.81。
中部地區:郴州76.78,忻州 75.9,開封74.46,新鄉74.4,宜春73.24。
東北地區:佳木斯73.62,葫蘆島73.34,沈陽73.28,松原71.88,朝陽71.61。
西部地區:眉山76.94,防城港76.39,安康76.19,武威75.51,宜賓7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