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熱點專題 > 宏觀經濟形勢與改革走勢座談會 > 2014年宏觀經濟與改革走勢座談會

吳天林:穩定增長的三個問題

時間:2021-07-24 01:02

      剛才陳興動的分析做了充分準備,也比較符合客觀實際。我長期在企業工作,從這個角度講點看法。第一,完成今年的增長指標有把握、有信心,對今后三至五年內穩定的增長不是太樂觀.第二,需要加大改革力度,給點時間,在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領導下,大家群策群力渡過這個難關。有以下這么幾個理由。
      現在穩定增長時期我們解決問題的難度要比高速增長時期難度大的多得多。至少現在有三個問題很難一下子解決,第一個問題是產業升級需要一個過程。產業升級和結構轉型過程中,什么產業作為新型產業,可以成為經濟增長的新一輪因素能夠很快見效的,現在還沒有見到。1999年彭森同志在體改辦任秘書長時,我們討論過這個問題。當時調查了什么產業能夠成為新的增長因素,看到汽車業和房地產業。信息業當時還沒有看到,僅把手機當成萬元消費品,沒估計到一降價,普及得那么快。
      房地產從改革角度很容易解決一個問題,就是按揭貸款。只要貸款把將來的需求植入,將來的消費能力先支付出來,就能購買10萬左右的消費品,這個問題一解決,內需就迅速擴大,當然房地產和汽車支撐10幾年的增長是很不容易的,這兩個行業帶動鋼鐵、水泥、建材、鐵路運輸、公路運輸等行業?,F在,除了信息消費,我還沒有看到新的經濟增長點。當然,信息消費能帶動哪些產業發展,值得研究。
      第二個問題,轉入穩定增長以后,GDP不作為主要考核指標,利稅來源有沒有新補充?GDP不作為主要考核指標好辦,這是政治上的要求。最關鍵的是通過10幾年的高速增長有一個問題看出來,地方上所有的利稅來源都跟高增長產業和傳統產業緊密結合在一起,轉型慢的地方,就業也主要依靠這幾個行業。如果要轉改,那么利稅來源有沒有新補充?上海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考慮這個問題,紡織行業要退出,上海3/4的財政收入誰來頂替?所以必須用3-5年把其他產業搞上去以后才能淘汰紡織業,我們必須要有這個時間?,F在的問題是這個時間需要多長呢?我沒有研究。
      第三個問題,經濟增長的動力。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的10幾年有一些利益因素的推動,合理的、不合理的、經濟的、政治的都有,有些東西跟現有的體制緊密的交錯在一起,必須強制剝離,比如官商分開、管辦分離、政企分開、資產管理的行政職能與運營職能分離、決策執行監督相分離等;有些激勵機制還很弱,正當收益的口子還要開。比如產業升級,關鍵是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推動科技人員創業,總得先讓科技人員和專家成為有產至少是中產以上的階層,社會的精英,他們要有體面的生活和社會地位。圍繞產業升級的科技攻關,主戰場在企業,攻關主體是企業內外的科技人員,我們的體制、機制、政策應給他們開辟通道:潛心科研的人生活得體面,科研成果處置方便、選擇途徑很多,資金供應渠道通暢及時,科研環境寬松、人才流動自由??傊?,只要認真做事、創新,都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屆時,科技人員和科研單位將不再圍著企業的傳統項目轉,而是倒過來,所有投資人追著他們的創新項目轉。這方面的教訓太深了。過去講各地亂上項目,全國一片工地,要害不在審批不審批,也不在該不該上,項目上得對不對。要害在體制出了問題,一件事前半段政府機關及眾多的相關單位在把關,后半段讓市場機制起作用,把關作用又被單位的考核機制弱化。試想當拿到一個傳統項目比前沿技術研究來錢快、收入多時,論證一個項目的收入大大超過項目把關收費時,搞科技創新項目的、為新興產業儲備項目的人員收入不如搞工程的收入時,他們會作出怎樣的選擇呢?所以動力機制很復雜,涉及到全面改革,要厘清這些問題決非易事。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想科技創新,想讓他們自己有動力不太可能。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