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在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中,能源問題始終是一個具有根本性的重大問題。2022年,全國政協副主席、致公黨中央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率致公黨中央調研組開展了“構建現代能源體系,統籌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重點調研。6月20日至22日,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圍繞“統籌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協商議政。在此次會議上,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致公黨中央常務副主席蔣作君代表致公黨中央作了題為《深化電力市場體制改革,統籌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發言。
踐行“雙碳”目標,能源是主戰場,電力是“重頭戲”。當前,我國電力體制改革與市場化建設正逐步進入深水區,在交易機構建設、中長期市場建設、現貨市場建設與試點運行等方面取得進展,但仍面臨著電力商品屬性不突出、市場未能充分體現不同能源的價值,可再生能源如風光能波動大、需要火電補足,分布式能源尚難有效參與電力市場等問題。
新能源發展倒逼傳統能源體系轉型,是我國電力市場建設的重要變化。2021年底,全國全口徑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1.2億千瓦,占總裝機容量47%,歷史上首次超過煤電裝機比重。隨著我國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的實施,電力系統清潔低碳轉型的步伐將進一步加快,為此建議深化電力市場體制改革,構建適應于高比例消納可再生能源的電力體制,為節能減排、綠色低碳夯實機制基礎。
一是還原電力商品屬性,理順市場環境下的電價形成機制。完善煤炭價格市場化形成機制、區間調控長協機制,建立電煤價格-上網電價-銷售電價聯動機制。給予提供調頻、備用等輔助服務的煤電機組合理補償,化解沉沒成本,促進煤電企業可持續發展。優化火電保障能源安全的容量電價,增強火電靈活性改造提供更大調節能力的容量電價,提升火電靈活性改造意愿。對新能源綠色價值的部分給予正確定價,體現新能源的能源價值、綠色價值和調節/容量價值。探索集中式新能源發電按照工商業用戶繳納容量電價。
二是完善電力市場功能。加快建立現貨市場、輔助服務市場和容量補償機制,盡快建立適應新能源發電特征的超短期日內電力交易市場?,F有《省間電力現貨交易規則(試行)》中規定的日內交易以2小時為一個固定交易周期、提前60分鐘出清,是適應于傳統火電機組排程的模式。而新能源波動性大,不確定性強,長時預測精度較低,建議將交易周期縮短為15分鐘、提前5分鐘確定。這需要構建覆蓋全國的精準、開放的氣象數值預報體系,提升中短期至日前、實時(15分鐘級)的氣象預報精確度,為電力交易市場提供支撐。
三是健全分布式能源交易機制。支持園區增量配電網、局域電網、微電網以獨立市場為主體形態的發展。注重結合配售電特點完善商業模式,支持使用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等工具盤活配電資產,支持利用虛擬電廠方式組團參與市場競爭。建立分布式能源集成商代理機制,即分布式能源集成商對區域內分布式能源進行集成,并代理參與電力市場。初期對不同類型分布式能源參與電力市場可實行配額制度,成熟期可推進分布式能源參與電力市場不同類型的服務,并逐步參與完整電力市場體系,包括備用市場、調頻市場等。
四是完善綠電采購制度,與碳交易市場相銜接。創新綠色電力交易,滿足用戶綠色消費需求,為用戶出具綠電消費憑證,同時新能源發電企業獲得環境溢價收益。鼓勵用電企業通過使用綠電降低碳耗,激勵新能源發電企業通過高效精準運營實現供電與降碳價值,倒逼傳統能源轉型升級。加快碳匯市場擴容,新能源發電企業可以根據發電量獲得碳匯并自由交易;用電企業(如制造業)采購綠電可以減輕產品的碳足跡,滿足行業規定后,進入內外貿市場;高耗能企業(化石能源發電或化工、鋼鐵和有色金屬企業)則需要購買碳匯和綠電。逐步建立居民綠電采購和碳積分制度,倡導綠色低碳生活。
五是系統分析、合理借鑒國際經驗。如德國經過二十年探索,建立了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的電力供應體系,電力期(現)貨市場和智慧能源在可再生能源消納方面發揮了決定性作用,其經驗做法值得研究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