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RCEP的生效之年,也是陸海新通道起步5周年、總體規劃發布3周年,以‘共享RCEP新機遇,共建陸海新通道,共贏泛北新未來’為主題,共商合作,共謀發展,可謂恰逢其時。”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7月8日在廣西南寧召開的第十二屆泛北部灣經濟合作暨2022年北部灣國際門戶港合作論壇上作主旨發言時表示,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受世紀疫情沖擊和地緣政治博弈影響,國際經濟環境動蕩變化,堅持開放發展與合作共贏更加彌足珍貴。
隆國強指出,在中國與東盟各國的協力推動下,泛北部灣地區經濟合作不斷深化,成效日益顯現,已經成為中國—東盟合作的重點地區,也是世界上次區域合作的成功典范。展望未來,泛北部灣地區經濟合作潛力依然巨大,面臨新的機遇,前景更加光明。推進泛北部灣地區經濟合作要把握好三大機遇。
第一,推進泛北部灣地區經濟合作要把握RCEP生效帶來的巨大機遇。區域貿易安排旨在消除成員國之間的貿易投資制度性壁壘,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對泛北部灣地區經濟合作提供了重要的推動力。與中國—東盟自貿區相比,RCEP成員更多、覆蓋的領域更寬、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更高。RCEP是當前覆蓋世界人口最多、經濟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RCEP具有全面、現代、高水平等特點,協議覆蓋了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市場準入等自由化便利化的各個方面以及電子商務、競爭政策、政府采購等新規則,貨物貿易零關稅產品數量整體上超過90%,服務貿易和投資準入水平顯著提升。以中國為例,在服務貿易領域,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承諾相比,中國在RCEP中新增了22個部門的開放承諾,提高了37個部門的開放承諾水平。因此,RCEP生效后,將為泛北部灣地區合作帶來新機遇。據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預測,到2030年,RCEP有望為成員國帶來5190億美元的出口凈增長和1860億美元的國民收入凈增長。今年1-5月份,中國對RCEP其他成員貿易規模達7676億美元,同比增長6.2%,是世界貿易組織對今年全球貿易的預測增速的2倍。下一步泛北部灣地區經濟合作要牢牢把握好RCEP生效帶來的巨大機遇。
第二,泛北部灣地區經濟合作要進一步把握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不斷推進的機遇。西部陸海新通道貫通我國西部各省份,連通東盟諸國,輻射世界各地。5年來,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不斷取得突破,有力地促進了泛北部灣地區經濟合作。去年中老鐵路正式通車,并且開通了重慶與萬象之間的班列,老撾產的大米等產品通過陸海新通道直接銷到中國。2022年3月份,西部陸海新通道中越首趟國際跨境貨運班列開行,大大提升了我國西部地區與東南亞之間的物流運輸效率。今年5月份,又分別開通了廣西經重慶到俄羅斯的班列、成都經欽州港到巴西的海鐵聯運。經過各方5年來的不懈努力,通道運行線路迅速拓展,已通達100多個國家(地區)的300多個港口,成功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廣,正向效率提升、布局優化等方向發展。陸海新通道建設不斷推進,不僅令泛北地區內部的互聯互通水平持續提升,還令泛北地區與世界各國的聯通更加便利。未來要繼續推進陸海新通道共建,并且把設施聯通帶來的機遇及時轉化為泛北部灣地區經濟合作發展的紅利。
第三,泛北部灣地區經濟合作要進一步把握好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機遇。“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得到了140多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的積極響應和參與,也有力地促進了泛北部灣地區經濟合作。當前,共建“一帶一路”正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相關各方深入推進“五通”,合力建設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綠色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廉潔之路、健康之路,合作內容與領域持續擴展,也為泛北部灣地區經濟合作不斷帶來新機遇、注入新動力。泛北部灣地區經濟合作要繼續發揚“共商共建共享”的絲路精神,不斷擴展合作領域,加強產能合作,完善產業鏈、優化供應鏈、提升價值鏈,聚力打造區域經貿合作的新引擎。將硬聯通與軟聯通、心聯通有機結合起來,推進規則對接、標準兼容。加強多層次對話和政策溝通,進一步深化文化、教育、旅游等領域合作,促進區域發展全方位協調,充分釋放泛北部灣地區的巨大潛力。
隆國強表示,中國和東盟是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具活力和潛力的地區之一,只要我們牢牢把握合作新機遇,不斷為發展注入新活力,泛北合作一定能夠贏得輝煌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