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聚焦改革 > 反壟斷公平競爭

國家反壟斷局正式掛牌,“標志著我國反壟斷執法機構的迭代升級”

時間:2021-11-19 13:00 來源:新京報

  國家反壟斷局成立了!11月18日9時許,國家反壟斷局在北京三里河東路8號正式掛牌,與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三里河辦公區同樓。這是繼國家鄉村振興局、國家疾病控制局之后,今年國務院新組建的第三個副部級國家局。

  國家反壟斷局與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牌子分別懸掛于上述辦公大樓兩側。被掛上的白色牌子在棕色大樓的映襯下格外明顯。

  據人社部11月15日官網消息,國務院任免國家工作人員,甘霖任國家反壟斷局局長。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顯示,甘霖現任致公黨中央副主席、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國家反壟斷局局長。

  國家反壟斷局為新成立的國家局,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壟斷局官網介紹,反壟斷局,擬訂反壟斷制度措施和指南,組織實施反壟斷執法工作,承擔指導企業在國外的反壟斷應訴工作;組織指導公平競爭審查工作;承擔反壟斷執法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承辦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日常工作。

  多位專家表示,成立國家反壟斷局,意味著中國政府對反壟斷事業更加重視,職能更加突出,地位更加提升。這標志著我國反壟斷執法機構的迭代升級,它不僅有利于全面整合與優化組合現有的反壟斷執法資源,而且充分體現了反壟斷強化監管機制的常態化與長效化趨勢。

  國家反壟斷局首次亮相,甘霖任首任局長

  隨著反壟斷工作成為中央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我國反壟斷監管力量正逐步充實,反壟斷不斷深入。

  “當前,在中國、美國、歐盟三大反壟斷法域,公權力機關都在強化反壟斷監管與革新反壟斷執法機制。在這一國際國內大背景下,國家反壟斷局掛牌,實質上是國家反壟斷監管力量在執行力、專業化層面的迭代升級。“華東政法大學競爭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翟巍表示,國家反壟斷局掛牌有助于形成以國家反壟斷局為主導的,涵蓋網信辦、工信部等相關行業監管部門的統合型反壟斷執法體系,而且有利于完善我國反壟斷執法的國際協作機制。

  國家反壟斷局的首次亮相前就迎來了局長的任命。11月15日,據人社部官網消息,據人社部官網消息,國務院任免國家工作人員,甘霖任國家反壟斷局局長。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顯示,甘霖于2018年起任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目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黨組書記、局長為張工,甘霖職務為副局長,國家反壟斷局局長。

  甘霖分管分管執法稽查局、競爭政策協調司、反壟斷執法一司、反壟斷執法二司、價格監督檢查和反不正當競爭局(規范直銷與打擊傳銷辦公室)。主持國家反壟斷局工作。

  官方資料顯示,甘霖1994年1月加入中國致公黨,1988年7月參加工作,華中農業大學園藝系博士研究生學歷,農學博士。現任致公黨中央副主席。

  2001年5月起,甘霖歷任湖南省農業廳副廳長、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副局長。

  2018年3月,甘霖任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分管執法稽查局、反壟斷局、價格監督檢查和反不正當競爭局(規范直銷與打擊傳銷辦公室)。聯系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市場監督管理學會。

  掛牌新機構“名正言順”

  系中國式反壟斷的里程碑事件

  在201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之前,商務部反壟斷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局,三個部門分別承擔相應的反壟斷執法工作。

  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咨詢組成員、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院長戚聿東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成立國家反壟斷局,意味著中國政府對反壟斷事業更加重視,職能更加突出,地位更加提升,“尤其是在國際交流合作中,其他國家往往都是以國家反壟斷部門的名義,而我國是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局的名義,顯得地位不對等,實則不是這樣的,掛牌新機構就顯得名正言順了”。

  國務院機構改革后,反壟斷執法機構“三合一”,由市場監管總局承擔反壟斷統一的執法職能。

  多位專家認為,國家反壟斷局掛牌,系中國式反壟斷的里程碑事件。戚聿東稱,掛牌成立國家反壟斷局的做法是一舉多得的舉措,頗具中國特色和聰明智慧。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信息顯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壟斷局的職責為,擬訂反壟斷制度措施和指南,組織實施反壟斷執法工作,承擔指導企業在國外的反壟斷應訴工作。組織指導公平競爭審查工作。承擔反壟斷執法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承辦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日常工作。

  據新華社報道,當前我國市場主體總量已突破1.5億戶,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對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實現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意義更加凸顯。

  互聯網反壟斷迎“新時代”

  專家:需要盡快制定行業性、部門性反壟斷監管規則

  阿里巴巴被罰182.28億元、美團被罰34.42億元、公牛集團被罰2.9億元……2021年,平臺經濟(互聯網)反壟斷風暴來臨。阿里、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作為頭部企業,面臨著強監管。

  近年,反壟斷受到廣泛關注與反壟斷深入平臺經濟相關。《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公開征求意見約三個月后,2021年正式落地,平臺經濟反壟斷進入新的監管時代。

  反壟斷第一次走入公眾視野,還要追溯至始于2010年前后的“3Q大戰”,騰訊與奇虎360“明星產品”之間的“互掐”揭開了互聯網領域“二選一”的序幕。

  到了2020年底,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出臺新規,再次攪動互聯網江湖。為預防和制止平臺經濟領域壟斷行為,引導平臺經濟領域經營者依法合規經營,促進線上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起草了《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征求意見稿)》(下稱《反壟斷指南》),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依據《反壟斷法》相關規定,《反壟斷指南》從“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經營者集中”“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等方面對平臺經濟領域做出規定,這意味著,“二選一”“大數據殺熟”等互聯網“老大難”問題將被嚴肅處理和解決。

  約三個月后,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印發《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伴隨反壟斷法律制度體系落地,一個反壟斷監管新時代正在到來。這也被視作,劍指包括阿里、騰訊、京東、美團、拼多多等在內的頭部互聯網公司,處罰靴子也相繼落地。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2020年底發布的《中國反壟斷執法年度報告(2019)》顯示,2019年共立案調查壟斷案件103件,結案46件,罰沒金額3.2億元。其中立案調查壟斷協議案件28件,立案調查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案件15件,辦理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案件84件,調查經營者集中未依法申報案件36件。2020年12月至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分別向阿里巴巴投資有限公司、騰訊控股有限公司、百度控股有限公司等市場主體開具行政處罰決定,執法力度逐漸增大。

  我國系統性研究反壟斷法領軍人、中國科學院法學所教授王曉曄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平臺經濟是大眾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約占國內GDP的三分之一。當平臺變得越來越重要,例如平臺上商家、用戶、消費者越來越多,它的規模效應將非常明顯。隨著行業向集中趨勢發展,一方面給用戶帶來了好處,即“一站式服務”越來越方便,另一方面壟斷性隨之而來,“二選一”的問題也來源于此。

  她指出,反壟斷執法機關應該關注數字大平臺,為消滅潛在競爭對手而并購一些初創公司的情況,同時也要看到數字大平臺的排他性行為。

  2021年,可謂強化平臺經濟反壟斷監管元年,這一場自2020年甚至更早就開打的平臺經濟反壟斷戰役,才剛剛開始。

  翟巍稱,此次國家反壟斷局的成立(掛牌)標志著我國反壟斷執法機構的迭代升級,它不僅有利于全面整合與優化組合現有的反壟斷執法資源,而且充分體現了反壟斷強化監管機制的常態化與長效化趨勢。

  針對如何繼續推進反壟斷立法,強化反壟斷共識的問題,翟巍表示,從監管方面來說,一方面,需要通過修訂《反壟斷法》方式,使反壟斷法的實施機制能夠契合數字經濟時代的發展需求,從而有效規制大數據殺熟、惡意封禁等新型壟斷行為;另一方面,需要盡快制定行業性、部門性反壟斷監管規則,厘定不同行業、部門的反壟斷實施細則,以強化對不同行業的企業的反壟斷合規指引,從而塑造各行業公平有序的競爭格局。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