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國家發改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長江經濟帶發展“1+N”規劃政策體系有關情況。國家發改委基礎司司長羅國三在會上介紹,為科學謀劃“十四五”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戰略舉措,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編制了《“十四五”長江經濟帶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和重點領域、重點行業的專項規劃和實施方案,形成了以《實施方案》為統領,以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和環境污染治理“4+1”工程、濕地保護、塑料污染治理、重要支流系統保護修復等系列專項實施方案為支撐的“十四五”長江經濟帶發展“1+N”規劃政策體系。目前,已批準印發6個,即將印發7個。
一體推進“四水一岸”保護修復
羅國三首先介紹了《實施方案》的情況。他表示,《實施方案》是支撐指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管總方案,在“十四五”長江經濟帶發展“1+N”規劃政策體系中居于“1”的地位,已于今年9月印發實施。“《實施方案》全面分析了長江經濟帶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系統提出了‘十四五’時期長江經濟帶發展的主要目標,重點謀劃了未來五年事關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全局性、根本性、戰略性重大舉措。”羅國三說。
據介紹,《實施方案》突出長江特色。一體推進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水安全和岸線“四水一岸”保護修復;依托黃金水道,加強多種運輸方式有機銜接,建設高效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充分發揮上中下游地區的比較優勢,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推動協同聯動發展;統籌沿海沿江沿邊和內陸開放,構筑高水平開放新高地。《實施方案》提出了生態環保、綠色低碳、創新驅動、綜合交通、區域協調、對外開放、長江文化等7方面重大任務,同時也與《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有機銜接,圍繞既定的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戰略定位和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導向,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同時,《實施方案》將7大重點任務清單化、責任化,設置了10個專欄,謀劃了一系列改革事項,提出了一攬子政策舉措,布局了一批重大工程。明確每一項重點任務的牽頭單位或責任單位,確保任務能落地并取得實質性成效。“《實施方案》描繪了新發展階段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宏偉藍圖,是‘十四五’時期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路線圖和任務書。領導小組辦公室將會同有關方面充分發揚釘釘子精神,加大工作推進力度,推動《實施方案》等規劃政策有效有序實施,確保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羅國三說。此外,他還介紹了其他專項規劃和實施方案,包括《“十四五”長江經濟帶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十四五”長江經濟帶濕地保護修復實施方案》《“十四五”長江經濟帶塑料污染治理實施方案》《“十四五”嘉陵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實施方案》和《“十四五”烏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實施方案》。羅國三同時透露,國家發改委正在開展7項規劃政策文件的制定工作,目前正履行報批程序,將于近期印發實施。
前三季度長江經濟帶優良水質占比90.6%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綜合協調組組長王善成表示,城鎮污水垃圾污染、化工污染、農業面源污染、船舶污染和尾礦庫污染是造成長江經濟帶水污染的主要方面,實施“4+1”工程既是長江大保護污染治理的重要內容,也是從源頭上系統開展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的治本之策。沿江11省市和有關部門大力推進“4+1”工程,不斷完善治理設施,加強運行管理,消除水環境污染隱患,各項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長江經濟帶水質顯著提升。今年前三季度,長江經濟帶優良水質比例為90.6%,比2016年上升23.6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比例為0.4%,比2016年下降6個百分點。”王善成說。同時,他坦言,沿江11省市污染治理設施還存在一些問題,很多城市污水管網混錯接問題突出、農業面源污染量大面廣等。站在“十四五”新起點上,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污染治理有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進一步推進“4+1”工程,加快補齊污染治理短板弱項。王善成表示,領導小組辦公室分別組織編制了“十四五”長江經濟帶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化工污染治理、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船舶污染治理和尾礦庫污染治理“4+1”工程實施方案。城鎮污水垃圾處理方面,將聚焦截污治污,系統排查、下大力氣解決雨污管網“混錯接”問題,加快“老舊破”污水管網更新改造,提高城鎮污水廠處理能力,完善城鎮污水垃圾收集處理及資源化利用體系?;の廴局卫矸矫?,重點推進化工園區評價認定,建立化工企業和化工園區兩張清單。嚴格落實依證排污,推動化工企業和化工園區穩定達標排放。加快化工園區綠色化、循環化、智能化改造,通過技術升級減少源頭污染。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方面,著力提升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效率,加快規?;B殖場畜禽糞污處理配套設施建設,加強整縣制糞肥還田和糞肥檢測能力建設。船舶污染治理方面,深入推進船舶污水垃圾收集轉運處置設施建設,完善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聯合監管機制。大力推廣節能環保型、清潔能源動力船舶。尾礦庫污染治理方面,全面排查復核尾礦庫治理情況,完善尾礦庫滲濾液和廢水收集處理設施、截洪溝等截排水設施,健全尾礦庫安全環境風險監測預警機制,防范化解尾礦庫風險隱患。
試點示范破解生態產品“四難”
據了解,2018年12月以來,領導小組辦公室先后支持上海崇明島、湖北武漢、重慶廣陽島、江西九江、湖南岳陽開展綠色發展示范,支持浙江麗水、江西撫州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對于中國改革報、改革網記者提出的“十四五”時期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試點示范工作還有哪些具體舉措?國家發改委基礎司副司長馬強回應,“十四五”時期將深入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示范,著力在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等四方面取得新突破,系統破解生態產品度量難、交易難、變現難、抵押難等四方面難題,率先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馬強指出,合理度量生態產品的貨幣價值,將綠水青山蘊含的經濟價值顯現出來,是政府保護補償和市場化經營開發等價值實現路徑的基礎和前提,可以有效破解生態產品“度量難”問題。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可以將生態產品資源最優化配置、價值最大化實現,拓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從而破解生態產品“交易難”問題。更好發揮政府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過程中的主導作用,是對市場發揮資源配置決定性作用的有力支撐。政府發揮主導作用并不是包打天下、無所不為,而是在保護補償、基礎投入、體制改革等市場難以有效發揮作用的領域,發揮應有作用,助力市場化經營開發,從而共同破解生態產品“變現難”問題。金融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高效催化劑。通過創新綠色金融工具,以生態資源抵押等方式,將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為市場經營開發主體提供資金保障,可以有效破解生態產品“抵押難”問題。“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領導小組辦公室將會同有關方面按照《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要求,加大探索實踐力度,確保取得明顯成效。”馬強說。
交通規劃將重點完成六大任務
國家發改委基礎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周小棋介紹,《“十四五”長江經濟帶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是長江經濟帶發展“1+N”政策規劃體系“N”中首個印發的配套政策。主要包括6方面建設任務。一是提升交通網絡通達能力。暢通長江干線航道,提升黃金水道功能;完善區域鐵路網布局,加快建設沿江高速鐵路,形成與黃金水道功能互補、銜接順暢的快速大能力鐵路通道;完善區域公路網布局;推進長三角世界級機場群、成渝世界級機場群、長江中游機場群建設;加快油氣主干管網建設,緩解長江大動脈運輸壓力。二是提高城市群交通一體化發展水平。推進長三角地區交通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交通協同發展,積極推進“四網融合”,實現城市群內中心城市之間、中心城市與周邊城市之間1小時~2小時快速通達。三是構建高水平對外開放運輸體系。發揮長江經濟帶東西雙向、陸海統籌的區位優勢,做強向東開放通道、做實向西開放通道、做大向南開放通道、做優內陸開放通道、推進長江通關便利化,構建高水平對外開放運輸體系。四是推動綜合交通樞紐高效鏈接。統籌考慮區域經濟布局、人口分布、國土開發、新型城鎮化建設等需求,優化樞紐功能布局,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備、銜接順暢的區域綜合交通樞紐網絡。五是提升綜合運輸服務水平。推進城鄉客運服務一體化,提升旅客聯程聯運水平。六是推進交通綠色低碳發展。堅持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貫穿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全生命周期,全面提升交通可持續發展水平。“與其他交通規劃相比,本次印發的交通規劃主要突出了長江軸帶引領、多式聯運發展、對外通道建設、樞紐高效銜接、交通綠色發展等特點。”周小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