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熱點專題 > 中國改革年會 > 2016年中國改革年會

李克平:投資拉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是中國經濟發展必須選擇

時間:2021-11-02 13:24 來源:中國改革網

  【編者按】:2016年12月17日,中國改革(2106)年會暨創新驅動高層研討會在湖南省長沙市舉行。本文是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原總經理李克平的演講內容,未經本人審核。
 


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原總經理 李克平

  從投資拉動向創新驅動發展,這在必要性上已經成為共識了。我從個人角度提一點思考,談一點國際上的一些做法,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

  第一點體會,中國到今天仍然是一個新型經濟體發展中大國。為什么?把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為整個經濟發展的核心內容。在通常的理解中只有走到前沿才面對創新等挑戰,如果你還有很大空間可以跟蹤、消化、吸收、引進、復制、提升,那你的戰略、定位還有一點差距。我覺得對已經處于前沿的國家這一點毫無疑問。

  過去三十年全世界最重大、全球經濟格局最重大的變化是什么?是中國的崛起和發展。從幾乎在全球經濟格局中無足輕重,到全球第二大GDP經濟體,第一大的貿易大國,第一大的制造業大國,大概有幾百個產品全世界產量是第一。我們從全球進口的自然資源、大宗商品、能源是全球第一。如果說30年前在討論全球經濟問題和國際投資的時候可以忽略中國因素,但到十年前這方面的研究已經繞不開中國,這是基本事實,是一個基本變化。

  但我們也要清醒的認識到,我們的高速發展主要靠要素投入、粗放式的經濟增長模式帶來的。這種模式不能持續,代價太大,以至于背離了“人民福利”這一經濟發展目標,所以改革宜早不宜遲。

  第二點體會,創新在國際競爭中是越來越關鍵的因素。對全球經濟投資項目、新科技了解中發現,那些最領先的企業蘊藏著巨大的潛力。中國能夠分享到的主要是商業模式的創新,而原創的技術主要還是在發達國家,主要是在美國。這種原創的新技術有著巨大的力量,其特點跟以往的創新大不相同?,F在的新技術一旦產業化以后,擴張成本非常低,幾乎接近零成本。這種先發優勢帶來贏者通吃的效果。例如搜索引擎,谷歌的壟斷地位是沒法去競爭的,這和整個產業的特點分不開的。所以,在新技術的創新中如果我們落后了,我們將會喪失非常關鍵的歷史機遇。我們一定要轉變當前的生產模式,盡快實現創新驅動。

  第三點體會,我想談一談國家創新戰略。在主要發展中國家,在重大創新上無一例外都會有自己直接或者隱形的產業政策。而產業政策的制定需要關注哪些問題呢?

  第一,國家產業政策,或者說創新戰略,都會有一個基本背景,就是對于國家長遠利益,以一種新的產業,重大的技術突破,或者特定時期。比如說二戰時期的核彈,政府給予支持,毫無疑問會有這樣特定的背景。但是,在所有產業政策制定中存在大量的爭論,政策制定者也存在很多權衡、糾結和考慮。焦點在哪里?這可能跟我們從中國特點角度考慮問題稍有不同。它考慮的一個焦點是政府和企業關系,或者政府和被支持對象關系,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應該說基本理論基礎還是所謂市場失效。在重大問題上當市場失效或者弱效的時候,政府有形之手需要介入。在科技創新推動新產業和發展上政府有形之手就是必要和有效的,這是基本的背景。

  第二,選擇具體方向具體實施產業政策。確定哪些領域、哪些行業、哪些技術、哪些產品需要你介入,這在一些國家做法差異很大。毫無疑問它要有前瞻戰略性、有重大突破、有顛覆性的影響,這些有很多定義,做法會稍有不同。其中的標準就是利益和市場失效之間的權衡。

  第三,在國家政策或者是戰略對創新給予支持的時候,不是一個從生到死的全流程。從科學的發現、發明到技術轉化,到技術的成熟再到技術的商業化、產業化,最終市場的開拓,實際上是很長的鏈條。有的產品要醞釀很多年,政府不是說對某一個產業支持,或者對某一個產品的支持,是從頭到尾,它要把它切分為不同的階段,在不同的階段用不同的政策工具。為什么?要解決在哪個階段是政府進去最有效的。一般來說在研發的基礎研究上、在教育培訓上、在傳播發展上國家支持是最多的。但是整個從發明技術的創新、產品的轉化、市場推銷的過程中,實際上不同的手段起的作用不一樣,到了一定階段這種支持負面作用就會大于正面作用。

  第四,政府制定政策的時候需要考慮階段和工具搭配效果。這需要關注三點:一是不能影響私人企業和私人資本進入。就是說當社會的資源有很大興趣動力去投入這個領域的時候,市場的有效性可以發揮的很大,它可以通過市場來選擇。這個時候政府就要淡化。當在其他階段還沒有這種作用的時候,政府的作用應該發揮更大。二是這種扶持要保證市場的競爭有效性。三是科技創新的風險承擔和收益的分享需要優化。最糟糕的情況是成本社會化,即全部成本由公共資金擔了。而收益私人化,即收益屬于少數人,這顯然不是社會支持的初衷。

  我們過去很多產業政策的確也有失效和失敗的地方,要避免重蹈覆轍的關鍵是,政府和企業之間的作用需要充分考慮市場,企業主體和政府之間的關系需要重新的構造。

  第四點體會是,在我們瀏覽所有國際研究文獻中,發現國際研究文獻與我們中國研究創新有一個很大的不同。他們對基礎性制度改革創新的研究很少。我的理解是在一些發達國家,從法律、公司治理結構、產權保護、包括知識產權保護、企業家精神、激勵機制等等這樣一些基礎性制度方面都已經相對完善,我們的體制改革遠遠沒有完成,而且任重道遠。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