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熱點專題 > 中國改革年會 > 2019年中國改革年會

孔涇源:長春都市圈及其發展潛力

時間:2021-11-02 12:57 來源:中國改革網

  【編者按】:12月21日,由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志社、長春市委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不忘改革初心、牢記改革使命——中國改革(2019)年會”在吉林省長春市舉行。本文為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理事長、國家發展改革委原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司長孔涇源的演講內容,未經本人審核。


  對長春是既熟悉也不熟悉,20年前為車改來過長春,近十年來沒有來過長春。會議組委會讓我講都市圈的新課題,我就拋磚引玉做一個發言,題目是《長春都市圈及其發展潛力》。

  都市圈問題不是新問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工業化到一定程度出現城市、城市群、都市圈是自然的過程。都市圈概念是法國地理學家1957年提出來的,它首先是空間組織形式,也是經濟、政治、文化、生態各個發展的地緣經濟組織。按照國際經驗,形成一個都市圈,中心人口要在300萬人以上,長春中心人口已經500萬以上,達到了都市圈的基礎條件。

  從全國范圍看,長春也已經具備了都市圈發展的若干條件。比如,城市化率超過50%,進入成熟型社會;核心城市(長春)已有足夠的發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鎮也得到了較為充分的成長;交通基礎設施已有一定基礎的發展。這幾個條件,目前來看長春都具備了。近期,國家發改委專門出臺了促進都市圈發展的意見,提出了六方面的要求:一是推進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二是城市產業分工協作;三是建設統一開放市場;四是公共服務共建共享;五是生態環境共保共治;六是實現城鄉融合發展。這是經濟發展的要求,也是都市圈城市群發展的要求。這六方面的要求對長春和吉林來說都具備,對全國來說也是基礎性的條件。

  長春都市圈所涵蓋的范圍,人口規模達1400萬人,已經超過吉林省人口的一半。其中都市圈范圍之內市區人口達到700多萬人。

  至少有這么幾個條件作為都市圈核心城市的條件:一是有相對較大的經濟規模。長春GDP總量已超過七千億;二是有相對優勢的產業結構。長春第一產業占比已經降到1.7%,第二產業增加值到7.3%,第三產業增加7.8%。第三產業增速更快,且有相對較高的收入水平。按照戶籍人口計算,長春市人均GDP已達到95663元,折合美元13914美元,超過世界銀行所提出來12735美元中等收入邊界,進入高收入城市。長春目前已經是一個有能力帶動都市圈發展的核心城市。

  同時,在都市圈的發展方面,長春市的目標重點已非常明確,首先有相對優化的功能定位作為中部服務功能區、西北產業帶、東南生態圈這樣的建設,做了很好的優勢定位。此外,技術產業也有相對優勢,汽車產業、高端裝備產業、生物醫藥產業、信息產業、影視產業、健康食品產業、新型材料產業、現代金融業八大產業基礎基本具備。都市圈承載能力方面,在交通互聯體系、城網快速路網、軌道交通建設、市政功用設施,以及國際航空樞紐都做了規劃。

  目前,長春都市圈建設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事實是,東風已經有了。不論是黨和國家的政策,還是吉林省長春市自己的規劃都做出了明確政策。

  如何發展長春都市圈?首先要擴充系統發展張力。包括都市圈的建設幅度、互補程度、發展維度、黏性強度、整合深度,包括定位的精準性,以提高經濟的密度。

  第二要激活產業升級的潛力。中央已出臺兩輪東北振興政策。東北振興究竟從哪里做,我們首先要明確一個問題,為什么要反復振興東北?東北在振興過程中一路走走停停。需要說明,東北老工業基地衰退不是中國獨有的現象,甚至是一個世界現象。美國也有老工業基地的衰落,比如美國的西北地區。俄羅斯的遠東地區也在衰落。所以,老工業基地衰落是一個國際現象。這種衰落的真正原因在什么地方?實質是產業的調整。長春市的產業正在調整,二三產業尤其是第三產業增速超過第二產業。從這一點來看,老工業制造基地衰落是產業變遷演化的過程。第二,技術需要更新換代。搞都市圈發展,如果不把經濟規律和知識產權看清楚的話,這個發展便沒有意義。技術變遷首先是手工勞動,接著是機械勞動,然后是電氣勞動,現在是人工智能的發展。如果產業在機械化階段、電氣化階段停滯不前,不衰落都不可能。東北地區是共和國的長子,建國初期前蘇聯支持我國一百多項企業,四十多項在東北。如果東北今天說體制機制改革緩慢,徹底轉換發展慢一點,走的艱難一點也不難理解。

  東北老工業基地在現在都市圈產業定位上怎么定位?我的觀點是,我們要跟得上時代,看得清路程,要有五湖四海的胸襟,腳下才能走出東西南北路。第三次工業革命向第四次工業革命跨越的階段,德國叫做工業4.0時代,美國叫做工業互聯網時代。我們國家已經發展起來了,我們找到了信息化和現代化的突破口。首先消費互聯網率先發展,幾網做大,一網獨霸,百度、騰訊、阿里巴巴、京東在消費互聯網階段表現驚艷。美國有谷歌、臉書、亞馬遜等集中度也非常高。消費互聯網階段是高度集中化的過程,美國動員了幾次反壟斷法來處置windows。我們國家也是,馬云一個光棍節賣出的商品,把多少門店和實體經濟打趴下。我們現在面臨的情況是,消費互聯網已充分發展,政府要進行網絡依法規制,是去中心化的趨勢。生產鞋子的和制造U盤的不是一個技術路徑。我們要把互聯網和現代信息技術加進去,把ABC技術加進去,A是人工智能、B是大數據,C是云計算。我們的云計算已發展到很高的程度了,已完全智能化了。把這些東西與傳統產業連接起來,就不存在老動能和新動能的問題,就是新的技術手段改造傳統產業。我們說過去鞋子是女性用針線縫出來的,鞋子今天還在生產,只不過與過去比生產手段不一樣了,就是這個道理。

  長春都市圈在定位自己西部產業帶發展的時候,不能天天做減法:投資下降、設備不進口、產業衰敗、市場銷售不暢、產品銷售不出去。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大潮正在改造我們的裝備制造業乃至其他產業。紅旗汽車是共和國的品牌產品,但過去多少年它僅僅是禮品、藏品,沒有形成產業化。紅旗轎車創造的技術,發展的工藝,我們的能工巧匠付出的努力沒有得到市場的回報。況且我們現在面臨新的關卡。2018年新能源汽車放開外資股本限制。以后,商用車要放開外資股本限制,新生產的轎車也要放開外資股本限制,甚至放開外資在中國投資不受限制。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年之后,我們現在才真正在汽車市場上與狼共舞。

  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經來臨,我們需要改造傳統產業,更新裝備制造業,完成從產業鏈的整合到價值鏈的整合。整合產業鏈、供應商、生產商。長春生產的是重型機械,如何解決從產業鏈的整合到價值鏈的整合問題,解決物流成本都是問題。同時,我們還要改造傳統產業,既有大的裝備工業,也有現代化的農業。

  第三要發揮吉林乃至東北資源要素能力。有人說東北留不住人。留不住人不是自然資源問題,也不是產業結構問題,是綜合治理的能力問題。誰說東北天氣不好?東北有春季夏季的清涼世界,有冬天的林海雪原,還有彩虹滿天的秋天。東北的每個季節都是好季節,只是沒有用好。都說東北人往海南跑,其實海南夏天熱得要死,根本呆不住。第一批跑到海南去的是東北老人,后來年輕人也去了。東北為什么不能把自身的資源優勢發揮出來,把南部、東部收入高的一些人群吸引到東北來見見清涼世界,見見白樺雪城,見見冰雪世界。所以東北要善待自己,要利用好自己的要素能力。好好研究一下,這里面有很多體制機制的創新。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方針,城鄉均衡配置,城市資本下鄉,農村土地進城,東南沿海的資本可以到東北邊陲來。我們要打破舊的體制框框和理論束縛,從單向人才流失變成雙向的人才交流。

  第四要增強城市的綜合承載和復合能力。這樣城市圈才可以建立起來。這方面政府助推作用至關重要。這里面我們既要有利他的全局觀念,也要有強大的自我推動能力。體制機制方面,我們講東北的國有企業比重較高,改起來比較困難。我們完全可以在體制外,通過新的技術革命、新的模式創新、新的投資渠道,乃至新的產業業態來帶動、推動國有企業改革。政府購買服務不能簡單盯住一汽、紅旗轎車,其他廠家的生產服務完全可以通過購買服務和外包情況解決。這樣,一方面解決了我們發展主業和核心技術主業的需求,另一方面解決了非公有制經濟和體制外經濟快速發展的問題。

  第五,改革開放戰略也要做一些調整。我們自己要向外看,向外看要和國家戰略結合在一起。我們幾十年向東開放為主,現在以一帶一路標準向西、向南開放成為重點,我們東北也要重視這個問題。我們要利用新鐵路技術革命,盡快把陸地通道打通。

  另外,國內也可以做一些大事情。納入振興東北乃至提高整個國民經濟的競爭實力范圍進行考量,就是貫通渤海灣大通道,打造中國經濟東部新高地。怎么理解?渤海灣從山東半島和遼寧半島海上通道、陸上鐵路打通,使東北和東南緊密聯系在一起,而且通過鐵路,通過公路,當然也包括航空港,這樣就形成整個東部從北到南要素、資源、資本、財富的互聯互通。我們還有其他的航空路線,有整個戰略互補能力。這條路打通以后,我們各個保障基地都可以互相支持,大大壯大國家的軍事保障能力乃至戰略機動能力,同時又打造出整個新的東部經濟帶。這個東部經濟帶從黑龍江到廣東、廣西,不拘泥于東、中、西、東北地區的劃分。率先在這個地方帶動欠發達地區乃至老工業基地發展。這才是真正的全國戰略、國家戰略,真正是給予東北老工業基地體制性、技術性、乃至經濟發展路徑的支持。

  謝謝大家!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