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熱點專題 > 中國改革年會 > 2020年中國改革年會

盧中原:“十四五”期間產業鏈供應鏈體系的現代化

時間:2021-11-02 12:40 來源:中國改革網

  【編者按】:12月20日,由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志社、紹興市委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國改革(2020)年會暨新發展階段地方改革推進高層研討會”在浙江省紹興市舉行。本文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盧中原的演講內容。



  提升產業體系和產業結構現代化水平是一個發展問題,但是一定要依靠改革來推進。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提出,“十四五”規劃期間,甚至到2035年現代化長遠規劃這個時段里,都要努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現代化水平。產業鏈供應鏈的現代化,很重要的是要堅持技術創新引領,堅持專業化、市場化引領,堅持標準化引領。
 
  第一,以技術創新引領產業結構和產業鏈供應鏈體系的現代化
 
  要扣住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的短板,扣住一些緊迫的需求以及長遠的需求。目前,我國的產業鏈非常完整,這是推進產業鏈現代化的堅實基礎。這次應對全球疫情的沖擊和美國從幾個方面打壓我們,我國經濟顯得很有韌性,也表明產業鏈供應鏈體系的完整性給我們帶來的底氣。同時,我們也發現,產業鏈比較高端層次,比較核心關鍵的層次我們是受制于人的。所以,“十四五”規劃建議響亮而鮮明地提出科技創新要自立自強,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則提出產業鏈供應鏈體系要自主可控。“自立自強”“自主可控”這八個字真正扣住了命門。圍繞這八個字,技術創新引領產業鏈供應鏈體系的現代化,要找準短板,補齊短板,同時要緊緊依托強項,把強項鍛造得更加堅韌。比如芯片方面,原創的以基礎研究推動的應用研究等,這些方面是我們的短板。
 
  “十四五”規劃建議又提出,我國科技創新要堅持“四個面向”:面向國際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產業鏈供應鏈體系現代化水平的提高,應該圍繞這四個重大方向努力。在國際產業分工中,我們有一些處于國際前沿,但是最核心最關鍵的部分是薄弱的。經濟主戰場,多年來科技創新和經濟主戰場是兩張皮,現在結合有很大進步,但是仍然沒有徹底解決這個難題。過去我們講技術創新更多是圍繞制造業、圍繞制造技術,對人民生命健康的一些產業一些研發相對而言是薄弱的,關注較少,相關藥企研發投入與國際藥企研發投入差距極其巨大。“十四五”規劃的“四個面向”,實際提出了產業鏈供應鏈體系的短板在哪兒。
 
  “十四五”建議進一步提出產業基礎要高級化,這是又一個新的判斷。我們的產業基礎雖然比較完整,但是要提升要高級化。我們過去說產業結構高級化,更多指一產、二產、三產的歷史演進,更多講第二產業的高加工度化,主要圍繞制造業加工業的現代化問題?,F在產業鏈供應鏈體系的高級化,不僅要盯住制造業、第二產業高加工化問題,還要盯住一產、三產怎么提升水平。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產業自主可控,其中最重要的是關鍵核心技術、基礎零部件、基礎材料、基礎工藝要掌握在自己手里。產業基礎高級化,這些方面必須要有突破。以技術創新推動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要抓住短板。當然,我們還有比較強的部分,中端這部分我們在國際上競爭力相當強勁,這方面我們應該多利用一些先進技術,低端部分也要注意用適用性技術改造提升,而不是一味用高端前沿技術改造,因為有時候并不對接。
 
  技術創新引領產業鏈供應鏈體系的現代化,就是要圍繞“四個面向”補齊短板,精鍛細造強化長項。在國際產業分工鏈條中,我們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進軍,不能放棄中低端,而要用善于利用先進技術和適用技術改造它,使它更加適合需求,這就是技術創新引領。
 
  第二,以專業化、市場化引領產業結構和產業鏈供應鏈體系的現代化
 
  一直以來,各地招商引資積極性很高,如何適應產業鏈現代化的趨勢和要求,還需要在實踐中積極探索。我前不久剛從一個改革前沿地方回來,一個地方領導說我們一年到頭招商引資,不僅專業部門做,每個政府部門都要去干這件事情,但招商引資并不能與當地發展、產業結構升級轉型對號入座,結果弄了一大堆可能并不符合轉型升級需要的項目。有了大數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行計劃經濟來克服招商引資的盲目性??磥?,在技術進步面前,我們面臨的問題是有可能為舊體制復歸找到依據。所以,產業結構和產業鏈供應鏈體系似乎是一個發展問題、一個技術問題,這當中其實也涉及很多很深刻的理念,涉及改革意識。
 
  不管大數據如何先進,也不可能代替市場篩選。市場的本質是自主獨立創造,這種自主創造往往是不可知不確定不可預測的,這是它獨特的方面。盡管有了大數據可以收集很多信息,但是市場最根本的特性是以需求導向,應用導向,由市場主體個性化的創造和突破來選擇,是以企業家為主體,通過市場供求波動、價格信號和競爭機制來篩選的。這一點,也是在技術手段越來越先進的形勢下需要我們特別清醒認識的。
 
  我們產業鏈、供應鏈雖然非常完整,但不意味著大而全、小而全,依然需要從專業化市場化的角度推進其進一步整合。突破性的技術進步會打亂原有的產業布局,打亂國內的區域經濟布局,打亂國際的產業分工和產業形態。在這種情況下,比如說德國的魯爾地區,煤鋼曾經是強項,后來隨著技術進步和要素流動,它的原有優勢已經弱化了;硅谷在計算機大數據時代成長起來了,但是硅谷的很多科學家也在慢慢向更有吸引力的地方流動。這是新的技術進步所帶來的要素自由流動和市場重新選擇的過程,這個過程的基本遵循就是專業化和市場化。
 
  園區經濟是什么?園區經濟是以專業化為核心的規模經濟,或者叫做范圍經濟,在園區里大家分享專業化帶來的規模經濟、規模效益?,F在很多園區里面則是搞互不關聯的大而全、小而全,這種園區建設中的教訓是有的。園區引不進來必要的投資量和技術含量,相關主管部門就會摘牌,為了保持園區,一些地方不管技術含量,不管有沒有產業分工的內在聯系,盲目弄來一些項目,園區變得平庸化保守化。這樣的園區水平還不如園區外改革發展好的地方。
 
  從這一點來說,紹興給我們的啟示是非常鮮活的。紹興過去的主要產業是紡織業、化纖,企業分散,污染難以治理。我國傳統產業的惡病在紹興曾經是非常集中的。但是,現在這些產業集中到園區里面了,紹興舊貌換新顏,成為令人肅然起敬、令人流連忘返的城市。紹興把最難治理的散亂污差的產業和企業集中到園區里面,園區里面遵循專業化和市場化的原則,這是紹興應當很好總結、推廣的經驗。
 
  第三,用規范和標準引領產業結構和產業鏈供應鏈體系的現代化
 
  這方面紹興也提供了非常好的經驗。馬衛光書記的演講中提到紹興以市場進入標準調整本地的產業結構,篩選項目入園,這是非常重要的。這個標準不是計劃經濟制度下的標準、行政化的標準,而是市場競爭帶來的標準,是環保、質量、安全、衛生檢疫標準,是基于公共利益制定的。這種標準是一種制度創新,是用制度創新保障技術創新、規范引領技術創新。
 
  最近,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已經由過去普通的商業和制造業領域向高端服務業、向大科技公司深入。今年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維護公平競爭秩序,防止壟斷和資本無序擴張。這實質是用制度創新來保障整個產業鏈供應鏈提升的過程,方向是正確的。否則,我們一味迎合技術創新,為了技術創新而營造非常寬松的市場環境,但是反過來它破壞公平競爭,形成對市場的扭曲,利用大數據殺熟,利用大數據壟斷,這根本違背了充分競爭市場中的基本原則。市場本來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只有公正平等公開的競爭才能把它基本揭示出來,讓它充分流動,但是現在大科技公司利用現代化的手段反而破壞和扭曲了市場環境。所以,我們應當強調用規范和標準引領產業鏈供應鏈的調整、提升和現代化水平的提高。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