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聚焦改革 > 全局改革

聚焦集團改革 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

時間:2021-07-24 01:51

  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國有資本寓于國有企業之中,兩者做強做優做大,必須要有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而且,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夯實這兩個重要基礎,也要求必須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為此,要深化國資國企改革,而且應重點聚焦集團改革。

 

  企業集團是改革對象

 

  當前的國有企業改革,其改革的對象是集團旗下單體法人企業還是企業集團,這是必須要明確的問題。因為國有企業針對的具體對象很多時候是不確定的。有時說的是單體法人企業,如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等;有時說的是國有企業集團,如中石油、中石化、華能集團等。從目前改革舉措看,仍然是在將單體國有企業作為改革對象,如“雙百行動”、股權激勵、混合所制改革等。

 

  國有企業改革走到今天,如果仍然只是將集團旗下單體法人企業作為改革對象,這是不準確的,真正被改革的對象應該是企業集團。當然,將企業集團作為改革的對象并不排除集團旗下的單體法人企業也要進行改革,但它的改革是基于企業集團改革作出的選擇,它是企業集團整體改革的部分。所以,如何對目前的國有企業集團進行改革,這才是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的重點所在。

 

  改革目標

 

  國有企業集團改革的目標就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為貫徹落實這一目標,國務院國資委明確將航天科技、中國石油、國家電網、中國三峽集團、國家能源集團、中國移動、中航集團、中國建筑、中國中車集團、中廣核等10家中央企業作為創建世界一流示范企業,探索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世界一流企業的有效途徑。顯然,上述所說的無論是“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還是“創建世界一流示范企業”,它們指的都是國有企業集團而不應是集團旗下的單體法人企業。

 

  這就要求必須對世界一流企業有明確的概念和清晰認識。它應該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行業引領者。行業是由眾多企業組成的。同一行業中的企業,其地位是不同的,有引領者、追趕者、跟跑者、被淘汰者。作為世界一流企業,它一定是行業引領者,引領著行業發展。所以,談到世界500強企業時,它不僅僅是大,獲得規?;臓I業收入,更重要的是引領行業發展。我國的企業要成為世界一流企業,其主業一定是很有限的,因為在一兩個行業能夠成為全球引領者就已經不容易,又談何能夠在幾個領域實現全球領先??v觀世界500強榜單中的世界一流企業,如通用汽車公司、大眾汽車公司、波音公司,它們都只是專注一個領域。因此,我國的企業要聚焦主業,做好主業,這是成為世界一流企業的基石。

 

  二是創新能力強。要成為世界一流企業,必須要有創新能力,通過不斷技術進步實現產品更新換代。這就要求企業重視研發,不僅要進行大量投入,而且要取得相應的科研成果,還要轉化為市場競爭力。世界500強榜單中的企業都是研發巨額投入者,掌握著行業發展核心技術,甚至是技術的壟斷者。

 

  三是經濟效益好。良好的經濟效益是世界一流企業的財力保證,而且世界一流企業引領行業發展、市場競爭力強,它也應該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四是經營效率高。一個世界一流企業一定是有效率的企業,但效率必須同市場表現相匹配,進而帶來良好的效益。

 

  五是企業形象好。企業要遵紀守法,善待員工、重視環境、關注公益,同所在社區建立良好的關系,即通常所說的履行好社會責任。世界一流企業應加強這方面建設,成為履行社會責任的典范。

 

  改革構想

 

  把企業集團作為改革對象,其改革應著重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集團旗下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國有企業集團作為集團化大企業,它就是市場競爭主體,其各法人企業雖然獨立核算、自我經營,參與市場競爭,但同時更是集團化大企業的戰略執行單元或業務運營單位。所以,在對集團化大企業進行混改時,其各法人企業可以進行混改,但并非所有法人企業都要進行混改,而應該是有所選擇。即使對法人企業進行混改,集團也要擁有控制權或話語權,否則就等于集團對法人企業的出售或此項業務的剝離?;旄臅碣Y金上的注入,進而增加混改企業的資金實力,但更重要的是通過混改實現體制機制轉換,建立市場化經營機制,增強企業活力。

 

  二是推進集團層面股權多元化。在穩妥推進集團旗下法人企業混改的同時,還要深化集團層面公司制改革,引入各類投資主體推動集團層面股權多元化,探索形成有別于國有獨資公司的治理機制和監管模式。集團層面股權多元化可以有兩種選擇:多個國有股東共同出資的國有全資股權多元化和國有股東與非國有股東共同出資的混合所有制股權多元化。集團層面國有全資股權多元化,國藥集團、南航集團已經在行動,它可建立由多個國有股東出任董事的董事會以有別于國有獨資公司董事會的治理方式,也可仍然沿用國有獨資公司董事會的治理方式,這也是目前集團層面已經實現國有全資股權多元化企業的做法。

 

  關于集團層面混合所有制股權多元化,中央企業還沒有推進這樣的計劃,但地方國有企業已有實踐。國資監管機構依據公司法對集團層面國有股權履行出資人職責,聚焦于行使股東權利,而不再是集股東權利、股東會權力、部分董事會權力于一身,從而促進國有企業集團治理上的轉變,即由國資監管機構獨家治理走向國資監管機構同其他投資者共同治理。國資監管機構向股權多元化集團派駐國有股權董事,通過董事會體現出資人意志并行使權利;經股東會、董事會同意,備案集團公司的有關事項;編制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及決算草案;負責國有企業集團黨的建設。

 

  三是改組或新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集團層面股權多元化后,國資監管機構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國有股權需要有明確的持有者,而國資監管機構不宜直接持有股權,這就需要另行安排國有股權持有者,它就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提到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職責是持有并管理國有股權,提出國有股權在有關企業進入或退出的方案,體現著國有資本布局和結構的調整,方案報經國資監管機構批準后在產權市場或資本市場上進行操作以付諸實施。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為國有獨資、不負債,其資產體現的就是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就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因此,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便成為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的載體。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由國資監管機構履行出資人職責,它要專業化經營,高管由國資監管機構任免,所需人員全部市場化招聘、契約化管理,薪酬由國有資本收益和市場薪酬水平決定。(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 許保利)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