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推進高水平開放的特定背景下,如何對標世界最高水平的開放形態,把海南打造成為我國高水平開放的新高地?對此,各方有不同的議論。這里,我就大家關心的幾個問題,簡要談幾點看法。
一、打造我國新時代的重要開放門戶
——為什么我對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前景有信心?
1.將海南自由貿易港打造成為我國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重要開放門戶是國家重大戰略。近一、兩年,有些老領導和老朋友問我,為什么你對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比較樂觀?我說,30多年來,海南從特別關稅區、國際旅游島到自由貿易港,盡管都是采用特殊的政策和體制,但特別關稅區、國際旅游島總體上是一個區域發展戰略,主要著力點是要推進海南區域發展?!逗D献杂少Q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明確提出“將海南自由貿易港打造成為引領我國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鮮明旗幟和重要開放門戶”。中央決定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著力點是打造我國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重要開放門戶,這是國家重大戰略。實現這個重大戰略目標,不僅是海南的歷史責任,而且是國家的重大戰略需求。
2.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經貿合作、人文交流是實現國家戰略目標的重大任務。實現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戰略目標,突破口在哪里?我認為,這個突破口和著力點是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首先,海南自由貿易港要成為中國與東盟國家商品與要素雙向流動的大通道;其次,海南自由貿易港要成為連接中國與東盟國家優質要素中轉、交易、配置的大平臺。由此,不僅將實現海南自由貿易港與東盟國家經貿合作的重要突破,而且為打造泛南海經濟合作圈創造重要條件。
3.海南“三區一中心”建設是實現國家重大戰略的基本要求。建設“三區一中心”,即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試驗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和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保障區,是新形勢下中央賦予海南改革發展的戰略定位,是實現自由貿易港戰略目標的基礎和條件。“打造重要開放門戶”的戰略目標是建設“三區一中心”的目標和動力。我國主張管轄海域有300萬平方公里,其中國家授權海南管轄的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此外,我國80%的對外貿易量是通過海上運輸完成的,其中80%需要經過南海。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就是要充分發揮海南的資源優勢和地理區位優勢,使海南成為泛南海區域合作的重要基地。
我的樂觀與信心來自于“國家重大戰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作為國家重大戰略需要傾注國家之力,共同做好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港這篇大文章,以使海南在泛南海合作、在整個亞太區域合作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成為引領我國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鮮明旗幟。
二、對標世界最高水平開放形態
——為什么說未來海南的開放水平是最高的?
1.最高水平的開放政策與制度體系安排。有一種議論,認為海南的政策雖然有些“特”,但是總體上看還沒有深圳的“特”,中央給深圳的授權比海南大得多。從現實看,目前深圳的營商環境、改革發展程度是海南難以與之比較的。但是,從政策和制度安排看,從長遠發展目標看,中央要求海南自由貿易港要對標世界最高水平的開放形態,加快建立與之相適應的一整套比較完整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開放政策和制度體系安排。什么叫世界最高水平的開放形態?我概括了5條:(1)實施自由便利的貿易投資政策;(2)實行“三大自由”的金融制度(跨境資金、貿易結算和投融資等自由);(3)實行以“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等為突出特點的稅收制度;(4)實行與國際接軌的法律體系與具有國際公信力的司法制度;(5)實行便利、高效、透明的監管制度。《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中的“五大自由便利”+“數據安全有序”+“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基本反映了“最高水平開放形態”的一般特征。
2.RCEP簽署是重大機遇。RCEP的簽署,是在經濟全球化特定背景下的一個重大戰略性突破。RCEP確立了逐步實施“零關稅”的原則。未來,東南亞的低成本產品特別是農產品將會對海南相關產業產生一定的沖擊。但總的看,機遇大于挑戰,關鍵是海南如何發揮自己的優勢,如何抓好機遇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積極考慮加入CPTPP。CPTPP是一個更高水平的自由貿易協定,涉及到補貼政策、環境保護、勞工標準等競爭中性的一些重要安排。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海南既要抓好RCEP提供的重大機遇,又要主動對標CPTPP先行先試。
3.用好政策是關鍵。首先,不能把過渡性政策作為長遠政策。比如,目前實行的部分人才15%個人所得稅政策,我理解這是一個過渡性政策,未來要實行的是普惠制的個人所得稅政策。也就是說,2020-2025年是海南自由貿易港的開局和過渡階段,是打基礎階段,不能把這幾年過渡階段的政策安排看成是海南自由貿易港的長期政策。第二,不能把階段性政策作為長期政策。比如,近期對某些有條件的企業進口原輔料實行“零關稅”,未來所有企業都將適用“零關稅”政策。此外,建議企業進口自用的生產設備“零關稅”政策盡快落地。我認為,在現有的海關監管條件下,不可能發生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的“汽車事件”,“走私”問題是能控制住的。再例如,嚴控房地產市場是不得已而為之的階段性辦法,長期來看,更有效的方法是制定嚴格的規則標準,推動房地產市場有序開發。第三,有些原則性的政策安排需要創造條件尋求具體突破。比如金融開放方面,跨境資金自由進出、資本賬戶下貨幣自由兌換是自由貿易港的重要特點。由于海南的經濟基礎相對比較薄弱,金融發展相對滯后,金融管理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目前還不具備金融全面開放的條件。怎么辦?要創造條件走出金融開放這一步。當然,政策的落地關鍵在人,要加快引進培養一批懂專業、懂管理的金融人才。
三、海南產業發展要突出特色
——海南的產業發展有沒有前景?
經常聽到有人說,海南有什么產業?無非是搞點旅游、免稅購物;海南是一個工業化最不發達的地區,沒有工業文明能夠發展起來嗎?這涉及到一個如何客觀分析海南產業發展前景的問題。
1.高質量發展服務貿易。服務貿易發展是一個大趨勢。幾天前,我在重慶召開的“2020中國服務業開放與發展論壇”的演講中提出,“十四五”時期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的三大趨勢:一是經濟轉型升級推動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二是服務業市場開放推動服務貿易較快發展;三是服務貿易在推進自由貿易進程中的作用明顯提升??偟目捶ㄊ?,加快推進以服務貿易為重點的高水平開放,是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大任務。“十四五”,隨著消費結構、產業結構的升級,尤其是科技變革,我國的服務貿易將呈現較快的發展態勢。在這個背景下,現代服務業以及制造業服務化是未來經濟發展的一大突出特點。海南以服務貿易為主導的產業發展符合經濟發展大趨勢。海南發展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符合經濟全球化大趨勢以及服務貿易發展大趨勢,更符合海南的實際。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占GDP的比重達到36.2%,估計未來幾年可能會提高到50%左右,這為海南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提供了重要條件。未來,海南要牢牢把握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方向,適應全國居民消費結構升級趨勢,適應高新技術、數字經濟發展的趨勢,在發展以服務貿易發展為主導的產業上走出一條新路。
2.產業發展的兩張“王牌”。第一張“王牌”是免稅購物。在疫情沖擊下,2020年海南離島免稅購物實現了翻倍增長。未來,海南離島免稅購物市場還會加快發展。建議在政府明確條件、嚴格規制的前提下,引入競爭,放寬免稅經營主體限制,允許支持符合條件的國有、民營企業經營免稅購物業務。此外,海南要與香港聯手打造免稅購物的產業鏈、供應鏈,以提升海南免稅產品的質量、服務的標準并降低價格。第二張“王牌”是醫療健康。在一次總理座談會上,一個知名企業家曾講到,請了很多硅谷人才到北京工作,可大都走了??偫韱枮槭裁??他說因為霧霾。我插了一句,可以到海南來。他說了一句話:什么時候海南把孩子的教育解決了,把老人的醫療健康解決了,他們首選海南。應當說,教育、醫療是海南的“短腿”,這幾年雖然有較快發展,但由于基礎差,與廣東等發達地區比差距還很大。海南的教育、醫療不僅是基礎產業,而且是基礎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是影響帶動其他產業的產業。如果未來的5-10年,海南能夠在教育、醫療健康方面能上一個大臺階,就會極大地拉動相關產業發展。
3.建設全球熱帶農業中心。熱帶農業高度依賴于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應當說,建省辦經濟特區30多年來海南的熱帶農業有了較大變化,突出反映在品種革命上。以芒果為例,30年前海南芒果主要是小小的“雞蛋芒”。今天,外面有的品種海南基本都有。但是,雖然品種革命了,生產方式卻沒有發生重大變革。為什么?一句話,海南農業的工業化水平太低。在實現“零關稅”的背景下,海南要把我國先進的制造業和熱帶農業相結合,建設成為面向全球尤其東南亞的熱帶農產品保鮮、加工、儲藏、運輸的重要基地,由此帶動熱帶農業生產方式、組織方式的革命,明顯提升海南熱帶農業的附加值。
四、要把制度集成創新擺在突出位置
——如何看待海南的營商環境?
建設自由貿易港以來,海南的營商環境有某些方面的改善,但問題和矛盾仍然突出。有人說,你們這樣一個營商環境,能建設自由貿易港嗎?中央要求海南到2025年營商環境總體達到國內一流水平;到2035年營商環境更加優化。對此,要有信心。
1.制度集成創新的核心是賦予海南更大的改革開放自主權。30多年的實踐一再證明,政策與體制的不適應是海南改革發展的突出矛盾。例如,國際旅游島賦予了海南離島免稅購物政策,但決定權不在海南,每增加一分錢、一個品種,都要由相關部委批準決定。就是說,要賦予海南更充分的改革開放自主權,由此從制度安排上解決長期以來存在著的政策與體制不協調的突出矛盾。
2.制度集成創新與營商環境建設。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自由貿易港法(草案)》進行審議。我認為,這個法應當成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基本法,用該法協調除憲法外的其他法律法規;應當對標自由貿易港的一般特征,成為一部最高開放水平的法;應當成為一個授權法,使海南有更大、更充分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自主權;應當成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大趨勢,適應全球自由貿易發展大趨勢的一部創新法。
3.制度集成創新的重大突破。自由貿易港的制度集成創新,既涉及經濟運行的體制機制,又涉及行政體制、司法體制、立法體制等。以新加坡為例,它有16個政府部門、65個法定機構,建立了一個專業、權威、高效的行政體制、司法體制和立法體制。這些重要的體制安排,值得海南研究、借鑒。
五、33年的幾點體會
今天,是我來海南33周年。33年來,我經歷了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的全過程。這里我簡要談談4點體會,與大家交流。
1.解放思想,大膽創新。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激情。要做成事需要幾年、若干年。我在朗讀者節目中說了一句話,那個年代(建省辦經濟特區之初)什么都缺,唯獨不缺改革的激情。要建設自由貿易港這么一件大事,沒有一批有激情、有責任、有家國情懷的人是做不到的。要按照習總書記的要求,“解放思想、大膽創新”。若強調這個不能干、那個不能干,這個不行、那個不行,就難以做成事情。
2.牢牢把握戰略機遇期。30多年來,海南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重要成就,但也失去了幾次重要的發展機遇。我正在以《從特別關稅區到自由貿易港——我在海南的33年》為主題編寫一本書,希望使大家了解海南自由貿易港來之不易,千萬要抓住這個重大的歷史機遇。中央在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之初,曾提出海南要用3-5年的時間趕上當時全國經濟發展的平均水平。今天,海南人均GDP還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80%。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賦予了海南新的歷史性機遇,也是海南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3.提升用好政策的能力與水平。建省之初,省委省政府提出“用政策、打基礎、抓落實”九個字的工作方針。30多年過去了,我認為這九個字的工作方針仍具有指導性。海南一定要把政策用好,一定要扎扎實實打好基礎,一定要一項一項抓好落實。如何充分用好政策,如何扎扎實實打好基礎,如何打破惰性、抓好落實,仍是今天海南需要著力解決的突出問題。
4.加快形成一流的人才發展環境。30多年的實踐一再證明,海南的發展關鍵靠人,靠各類人才。政策再好,但是沒有一批能干的人,沒有一批專業人才也未必能做出一篇好文章。加快形成一流的人才發展環境,加快培養各類專業管理人才,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