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學者觀點 > 本會研究員專欄 > 樊綱

樊綱:以積極心態面對經濟調整

時間:2021-07-24 00:59

防經濟過熱,其實防的就是產能過剩。過熱就得調整,不管是經歷危機,還是“軟著陸”,一次次經歷經濟周期,全世界概莫如是。過熱產生的過剩,要么是機器,要么是樓盤,其結果無非是砸機器、倒牛奶,抑或是清理出一批過剩的企業,進行產業重組。

  明確了這些,更需要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經濟調整的過程。經濟過熱的時候,沒有人被淘汰,都有飯吃。無論商業模式好不好,效率高不高,技術好不好,都能掙錢,但在低谷的時候,就會有重組或者倒閉的情況發生。這很痛苦,但唯有如此,新的商業模式才能夠得到發展和利用。

  在這一時期,企業就要想一想,你是處在被兼并重組的位置上,還是可以去兼并重組別人。很多企業想轉產,但無論哪個行業,多數企業都是困難的,因為你們都沒有領先的技術。很多企業長期以來在技術革新上都是東張西望,一有風吹草動,首先就會被淘汰。經濟學基本原理告訴企業,必須通過專業化打造核心競爭力,老三心二意,不專注專心發展自己的產品和技術、研發自己的商業模式,就只能被兼并。

  現在全社會越來越注重創新。說句實在話,只有困難的時候,才會逼著大家關注創新。這就為改善經濟效率,調整經濟結構提供思想和執行力上的基礎。

  困難的時期,往往也是新機遇到來之際,丘吉爾曾經說過,不要浪費任何一次好的危機,危機正是實現調整的時候。從長遠來看,中國的經濟發展“傳奇”遠沒有結束,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力沒有消失。我們現在是在一輪經濟周期的低谷當中,“新常態”代表對其正確的認知,但不要把低谷當成永久的常態,我們要在波動當中生存和發展,持續和復興。只有持續了才能復興,任何一個經濟體都是這么過來的。

  而對企業而言,只有經歷過經濟周期的考驗,企業發展的內涵才能更加豐富,更加持久,才能夠更好地發現和把握未來,實現再度起飛的機會。(作者系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

    文章發表于《聯合時報》2015年12月25日004版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