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陽縣城鄉統籌示范區總體規劃社會專題》(前言)
岳陽縣城鄉統籌示范區(下稱示范區)包括麻塘鎮、新開鎮和縣城部分地區共計170平方公里。在新型城鎮化、城鄉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在長江經濟帶和洞庭湖經濟區發展要求下,示范區必須審視自身特點,選擇合適的發展策略。示范區需要從目前被動接受岳陽市輻射轉向主動融入區域發展,以更高的責任意識參與到區域分工體系中,找到自身的一種模式。一方面,示范區要借勢長江、洞庭湖、岳陽市的資源,充分利用岳陽市在商業、金融、教育等高端服務和大型公司等高端管理方面的優勢,積極對接岳陽市的產業和服務外溢。另一方面,示范區要發揮自身在生態環境、歷史文化、濱水空間等方面的優勢,山湖協作、城鄉一體,統籌麻塘和新開山區、丘陵區和濱湖平原地區的發展,形成相互支撐、全局互動的整體發展。
1、項目意義
示范區面臨著被岳陽市攤大餅式的擴張所吞沒的危險,面臨著傳統城鎮化模式的思維禁錮。在這種被動式發展背景下,需要變被動為主動,需要跳出岳陽市、岳陽縣,從更大層面和范圍來審視示范區。
在順應新型城鎮化、國家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新形勢下,示范區將依據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對接岳陽市、岳陽縣的相關規劃,集中力量發展高端服務、文化旅游和生態經濟,示范區將成為市縣聯動發展、新型城鎮化創新發展的戰略高地,以及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崛起的龍頭。
2、核心價值
區位價值:“箭弦”之間,京廣線是是中國發展之弦,長江經濟帶是發展之箭,示范區剛好是兩者交匯節點;市縣之間,能充分利用市、縣力量,既作為創新之地,又是市縣的經濟引擎和市縣現有發展功能的補缺。
生態價值:山水之間,河湖之間。淡水湖是稀缺資源,大湖更是少見,規劃區位于洞庭湖邊而且是唯一擁有山體的區域,更為稀有。據統計世界上濱海、濱湖周邊旅游占所有旅游總量的50%以上,示范區的生態價值巨大。
示范價值:從傳統農業地區到國家城鄉統籌示范區。對于最廣大的農業地區,示范區的發展模式將有巨大的指導意義。
3、創新思路
功能創新——
功能定位為:洞庭湖生態經濟示范區;岳陽城市重要功能組團;岳陽縣城鄉統籌試驗地。
規劃提出“生態示范,山湖融城”的發展目標。示范區應在承擔生態經濟分工、承接生態產業轉移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和特色化城市功能、提高生活品質,全面銜接市、縣,成為以山湖相依為特色,以綠色產業和高端服務為主導功能的示范區,逐步實現洞庭湖經濟區的龍頭價值。
產業創新——
規劃提出構建以特色農業為基礎、以新型工業為支撐、以現代服務業為核心的現代產業體系。提出了都市農業、養老產業、大健康產業、教育培訓業、物流業和綠色科技型工業為核心引導的產業類型,取得產業支撐的突破性發展。
示范區及整個區域均面臨著經濟總量增長與發展方式轉變的雙重壓力。急需進行產業結構的優化尤其是傳統產業的升級。受資源環境條件制約,示范區具有接受環境友好型工業、食品等產業轉移的可能。隨著交通條件改善帶來經濟區位的突變;鄰近長沙市和岳陽市,有保底市場支撐產業發展;良好的生態基底和山水景觀資源使示范區有可能創新發展一批有市場、有潛力的經濟增長點。借助東洞庭湖打造國際品牌,示范區作為中國廣大傳統農業地區創新發展的前沿陣地,具有廣譜意義。
空間創新——
示范區空間的發展需全面謀劃。示范區西、中、東部地形環境、資源稟賦迥異,南、北受市、縣影響,發展程度也各不相同,因地制宜的分區發展和指引是必然選擇。北部地區由于岳陽市的輻射影響,經濟基礎良好,發展動力充足;而西部平原、中部山體、東部丘陵地區也有自身的優勢和特色。在未來的發展中,南部濱江一帶和中部山體是極具潛力的地區,是本地良好的生態環境、物產資源、地方文化的主要集聚空間。
本規劃在非均衡特色化發展,充分利用江、湖、庫、塘資源,多元利用山地優勢,鄉村地區精明發展的總體策略下,對示范區西、中、東各自的發展重點進行梳理。提出“一山、一水、兩翼、三城”的空間構想。
4、總述
當前,在新型城鎮化的背景下,誰能盡早從加工制造向高附加值環節的高端服務產業轉型,以自有品牌、自主開發和現代服務來培養自身的核心競爭力,誰就有可能在下一輪經濟發展周期中取得先機。岳陽市“退二進三”的發展戰略調整,正是應對新的發展機遇的重新謀劃。在當前新形勢的推進下,示范區迎來了一個巨大的轉機,示范區必須搶抓外界機遇,立足自身優勢,融入區域發展,實現自我突破!
(來源:《湖南省岳陽縣城鄉統籌示范區總體規劃社會專題》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