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科研成果 > 研究報告

冀州市采暖鑄造業產業轉型升級改造規劃社會影響與對策研究報告

時間:2021-07-24 00:59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基金會冀州市采暖鑄造業產業轉型升級改造規劃社會影響與對策研究報告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基金會冀州市采暖鑄造業產業轉型升級改造規劃社會影響與對策研究報告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基金會冀州市采暖鑄造業產業轉型升級改造規劃社會影響與對策研究報告

 

《冀州市采暖鑄造業產業轉型升級改造規劃社會影響與對策研究報告》(前言)

    一、研究概況
    冀州市隸屬河北省衡水市,地處華北平原腹地,北距首都300公里,西距省會石家莊110公里,轄區總面積918平方公里,東與棗強縣(衡水)為鄰,南與南宮市、新河縣(邢臺)接壤,西與寧晉縣(邢臺)、辛集市(石家莊)相連,北隔衡水湖與桃城區(衡水)相望。轄7鎮4鄉410個行政村,總人口348463人,其中農業人口274933,非農業人口73530 。
    2013年冀州地區生產總值815679萬元,第一產業增加值95741萬元,第二產業增加值473293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46645萬元,一、二、三產業比重11.8:58.0:30.2 。
    2013年冀州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9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575元 。同期,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896元,由此可知,冀州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冀州采暖鑄造業發端于1973年建設的原冀縣暖氣片廠,原冀縣暖氣片廠是冀縣城關公社(今冀州市冀州鎮)的一個社辦企業,創建于1973年。初始,98人,年產值17萬元。到1978年,產值發展到267.7萬元,利稅超過100萬元,成為冀縣和衡水地區的首富戶。歷經40多年的發展,冀州采暖鑄造行業已形成各種規模企業500余家,為約35000人提供工作機會,2012年實現銷售收入42.1億元,財稅貢獻5713萬元,占全市財政收入的21.2%,成為冀州市六大支柱產業。其中以“河北圣春”為龍頭,新春、家樂、高星、吉爽和冀能等眾多知名企業,以鑄鐵片散熱器、輕型散熱器、采暖爐具、熱交換器、管材、鑄件及其它配套產品為代表的品種齊全、產業鏈完整的采暖鑄造基地,使得全國鑄鐵散熱器行業50%以上的新技術都是冀州開發的,80%以上的新產品都是冀州研發推向市場的。
    隨著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創建,以及冀州市區域經濟發展的要求,冀州采暖鑄造業在產能和環保的雙重要求下,邁入新的歷史拐點,徘徊在低端暖氣片加工向高技術含量和低能耗的轉型升級路口。冀州市采暖鑄造業為冀州市財政收入做出重要貢獻,更重要的是解決了當地3萬余人的就業問題,如進行產業升級改造,勢必會給本地就業帶來較大震動,引發部分小作坊停產停工,部分工人失業轉業,從而產生較大社會影響,進而影響產業規劃方案的實施。
    為此,中機系(北京)信息技術研究院委托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公眾意見調查部承擔《冀州市采暖鑄造業產業轉型升級改造規劃》項目的社會影響與對策研究,對產業轉型升級改造擬定規劃方案的公眾合意性和帶來的社會影響進行分析,進而提出建議和對策。
    二、研究任務和研究對象
    “社會影響和對策研究”專題的總體任務是為《冀州市采暖鑄造業產業轉型升級改造規劃》的編制和未來實施提供支撐依據,據此,本次研究的主要任務有:
    (1)冀州市采暖鑄造行業現狀調查與問題分析;
    (2)利益相關者群體識別,了解各利益相關者對規劃擬定措施的認識,進而分析規劃方案落實過程中的動力、阻力與社會穩定風險;
    (3)制定方案實施建議。
    本項目研究對象主要是指《冀州市采暖鑄造業產業轉型升級改造規劃》實施之后受到影響的各類群體。包括采暖鑄造規模企業、小作坊主、企業工人、周邊居住居民、基層組織、非政府組織和政府及其職能機構等。
    鑒于冀州市的采暖鑄造企業大多集中在冀州鎮及冀州市經濟開發區采暖鑄造產業園內,因此,此次研究的地理范圍限定在冀州鎮以及冀州市經濟開發區采暖鑄造園。
    三、報告內容
    本研究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冀州市社會經濟狀況、采暖鑄造業利益相關者分析、利益相關者對行業問題的認知分析、利益相關者對擬定措施的認同度與承受力分析、規劃方案的社會穩定風險分析、結論與建議等六部分內容。
    (1)冀州市社會經濟狀況:區位地理、人口、收入、一二三產業現狀等;
    (2)利益相關者識別與需求分析:識別方案實施可能涉及到的主要利益相關者,如冀州市政府、冀州市環保局、冀州市經信局、冀州鎮政府、各有采暖鑄造業的村集體、各采暖鑄造企業、企業工人、當地居民和非政府組織;
    (3)利益相關者對產業現狀的認知分析:行業就業認知分析、環境影響認知分析、企業安全生產認知分析;
    (4)利益相關者對擬定措施的認同度與承受力分析:環保改造分析、空間布局集中分析、產業合并分析、人員轉產分析;
    (5)社會穩定風險分析:識別規劃方案實施中的主要風險點、研判各風險點的可能性及大小、提出風險預防和化解措施;
    (6)研究結論與建議。
    四、研究方法
    2014年8月27日至9月12日期間,課題組在冀州市相關部門的協助下分別對冀州市采暖鑄造業實施兩次實地調查。第一次調查(8月27日—28日)主要通過座談會、實地走訪、個案訪談和文獻研究搜集了冀州采暖鑄造業的基本信息。第二次調查(9月10日—12日)主要通過問卷調查對規劃擬定措施的民意信息進行了專項調查。主要過程如下:
    (1)文獻研究:第一次調查期間,課題組根據冀州市提供的相關資料主要通過二手文獻資料,并通過搜索網站引擎搜索采暖鑄造業的相關信息,包括行業發展歷史、冀州采暖鑄造業集中分布的鄉鎮基本情況、行業主要問題等。主要搜集的資料有:1冀州市2012年、2013年的統計年鑒和統計公報;2冀州市“十二五”規劃;3冀州市各級政府關于本地采暖鑄造業發展的規劃及指導意見;4冀州市政府關于采暖鑄造業的摸底調查資料;5冀州市的信訪記錄等;
    (2)座談會:8月27日下午,課題組與冀州市負責本次規劃的政府辦、經信局、發改局、人社局、環保局、統計局、冀州鎮政府負責人舉行了大組座談,聽取了各部門關于本次規劃的編制意圖、期望和要求;8月28日上午,課題組分別與冀州市維穩辦(信訪局)和人社局舉行了部門座談,就冀州市整體社會治安和信訪情況向維穩辦進行了咨詢,就冀州市就業信息向人社局進行了咨詢;8月29日下午,課題組與冀州市環保局舉行了部門座談,具體咨詢了冀州市各行業對環境的污染程度,并聽取了國家環保部關于冀州市采暖鑄造業環保升級改造的具體意見和要求;
    (3)實地走訪:8月27日政府部門大組座談會結束之后,課題組分別對冀州鎮下轄的周胡莊和楊孔五村的小企業進行了實地走訪,觀察了小企業的生存狀態和主要工藝流程,并就產業發展、產業問題與企業主進行了溝通;8月28日全天分別對冀州市經濟開發區的大型采暖鑄造企業,如圣春、冀能、沃爾堡等進行了實地走訪,參與觀察各自的車間、產品和生產工藝,并就環保、生產和行業發展等問題與相關企業負責人進行了交流;
    (4)個案訪談:8月29日上午,課題組分別對張家桃園村的兩名企業主、兩名一線工人和一名村莊居民進行個案訪談,就行業歷史、行業現狀、行業發展、行業問題等專項議題與各訪談對象進行了深入交流;
    (5)問卷調查:在第一調查的基礎上,結合研究經驗課題組分別設計出村干部調查表、企業主調查問卷、工人調查問卷和居民調查問卷,并于9月10日—12日期間實施了問卷調查,主要對行業現狀、行業就業、行業污染、行業轉產等專項問題進行了調查。
    五、研究思路
    我國傳統低端制造業存在的問題及其轉型升級的策略和路徑有共同的基本模式。參照這種模式,結合對冀州市采暖鑄造業產業現狀和政府想使其轉型升級的意圖的了解,本課題組初步提出轉型升級的“1352策略”,并以此作為本研究的研究假設。后面的研究,即圍繞“1352策略”展開,通過實證的研究予以確認、精細化、修改、甚至否定。
“1352策略”可以表述為:
    (1)1個政府意圖,即政府為什么要推動轉型升級
    (2)3條合法理由,即政府通過轉型升級來改變企業命運的合法依據。在依法治國的新形勢下,依據現有的法律法規,合法

理由大致只有3個,依法經營、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
    (3)5種措施,即政府實現其 轉型升級所能采取的政策行動。大致有如下5種:
    空間向園區集中:即建立“市、鎮、村”三級園區體系,構建集中入園引導機制。
    企業分工協作:通過組建企業聯盟、產業聯盟等手段,促進產業協作配套能力,有效環節企業各自為政、惡性競爭現象。
    企業合并:淘汰部分作坊型小企業,促進有潛力小企業走合并、聯合發展之路,并推動大企業走規模化、品牌化發展之路。
    企業技術升級改造:通過推動規模企業的產品技術創新提升生產效率,實現綠色生產。
    直接關停:發揮環保、國土、稅務、工商、質監等部門監管作用,淘汰部分作坊型小企業。
    (4)2種推進策略:即政府實施轉型升級規劃時要注意的策略技巧。一般有兩點,一是漸進方式不一刀切,二是充分利用民意。

    (來源:《冀州市采暖鑄造業產業轉型升級改造規劃社會影響與對策研究報告》前言部分)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