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改革動態 > 本會新聞

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 推動“互聯網+”

時間:2021-07-24 01:37

 

“國家發改委將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繼續把穩就業擺在突出位置,在加快推動已出臺政策落地生效的同時,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互聯網+’,促進‘雙創’深入發展,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努力減輕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全力做好穩就業工作?!眹野l改委副秘書長高杲3月23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作如上表示。

當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家發改委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互聯網+”行動、促進“雙創”支持擴大就業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加快推動

高杲說,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按照黨中央和國務院決策部署,推動深化“放管服”改革與開展“互聯網+”行動,促進“雙創”協同發力,有效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對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對穩定和擴大就業,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

在這次疫情期間,針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對經濟運行和社會生活所帶來的影響,各地區各部門也普遍實行了“全天候”網上收件、“及時推送”并聯審批、“零等待”網上出件等辦理模式,開通應急審批綠色通道,及時糾正不合理的人流物流管控措施,支持企業復工復產達產;推動線上線下融合快速發展,鼓勵共享經濟、平臺經濟,發揮他們的優勢,促進線上問診、云辦公、在線授課、無接觸配送等新模式快速發展,助力疫情防控,保障居民生活,幫助中小微企業脫困、穩定就業。從前兩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來看,下滑比較多,但是實物商品的網上零售額仍實現了增長,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同比還提高了5個百分點。信息服務業的生產指數也增長了3.8%。同時,通過出臺延長創業貸款貼息期限政策,加大對創業載體獎補力度,對引導“雙創”示范基地和國家創業投資基金,發揮了帶動示范和穩定市場作用等,支持大學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創業就業。在受疫情影響的特殊困難時期,愈發顯示出了他們的重要作用。

針對在具體落地的過程中有企業反映流程復雜、手續繁多的問題,高杲回應說,最近中央專門派出了復工復產調研組到各地調研,其中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深入實際,了解現在復工復產和前期政策在執行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幫助和協調地方、企業解決困難和問題。

高杲表示,國家發改委將不斷完善和調整政策,結合“放管服”改革推動各項助企惠民政策落地見效。

一是簡化辦事手續。特別是梳理復工復產所需要的各種手續、程序、審批事項,對于法無據、不合理、不合時宜的,要加快清理。確有必要的,要統一辦理標準,明確責任部門、辦理時限、所需申請材料等,防止出現層層加碼、互為前置、循環證明等現象,堅決制止以防控疫情為名擅自增設、變相設置行政許可等行為。

二是加快推動“一網通辦”。梳理一批與企業復工復產、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高頻事項,率先實現全程網辦。積極推動政務數據共享,進一步減免手續、簡化流程。特別是借鑒推廣一些地方好的經驗和做法,包括依托各級政務服務網、手機APP、微信等平臺,建立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專區專欄,公開發布防控疫情期間企業可享受的優惠政策,盡可能做到簡潔易懂、清晰明了,方便企業和群眾。

三是切實減輕企業負擔。清理不合時宜的臨時管制措施和不合理的證明、收費等規定,特別是清查防控疫情期間出現的各類違規收費,嚴禁向企業收取復工復產保證金。鼓勵地方探索推廣“企業管家”“企業服務包”等舉措,主動靠前服務,幫助企業做好復工復產用工、原材料、物流、資金等要素保障,促進企業盡快恢復正常經營,恢復和穩定就業。

穩就業基礎條件沒有改變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對經濟運行、社會生活和就業形勢都帶來了很大沖擊。黨中央、國務院對此高度重視,多次對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作出重要部署。3月1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做好“六穩”工作,必須把穩就業放在首位。

“總的來看,雖然現在的就業形勢比較嚴峻,但是也要看到,我國經濟具有強大的韌性、潛力和回旋余地。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穩定就業的基礎條件也沒有改變。”高杲稱,國家將對中小微企業招用畢業生予以補貼,明確國有企業連續兩年要擴大招聘畢業生規模,擴大基層就業規模,包括一些社區崗位等,也包括擴大招生入伍規模、擴大就業見習規模、適當延遲錄用接收等多個方面來積極創造就業崗位。其他方面的一些穩就業舉措都會惠及到廣大的農民工和高校畢業生。

近一段時間以來,從中央到地方,都及時迅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減稅降費、金融支持等優惠政策和支持政策,加大援企穩崗力度,同時根據疫情形勢的發展變化,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著力穩經濟、穩就業。不少企業也是多方采取措施、克服困難,盡量少裁員、不裁員。

企業是穩定就業的主體。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孫梅君認為,只有營商環境好,企業才有創業創新的熱情,才能夠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15日,全國實有各類市場主體1.25億戶,其中企業3905萬戶,個體工商戶8353萬戶,農民專業合作社219萬戶。“這為擴大就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孫梅君說。

打造雙創專業化服務平臺

談及中小企業當前的發展,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司長伍浩表示,要看大趨勢,疫情雖然對短期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影響,但不會改變長期穩定發展的堅實基礎。最近,國家新興產業創投引導基金對3000家創新型企業做了問卷調查,從數據來看,有67.3%的企業認為對于未來的發展是充滿信心的,其中,還有大約四成的企業認為本領域還蘊藏著更大的發展機會和潛力。

伍浩強調,創新創業要有技術創新,也要有新模式、新業態。下一步,要通過深化改革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也要通過打造創新創業專業化服務平臺,強化對中小企業持續創業創新、精益創業創新的支撐。

據透露,目前,國家發改委正在組織籌劃2020年全國“雙創”活動周,將重點舉辦返鄉創業項目對接、大學生創業項目對接等。與此同時,研究建立國家新興產業創投引導基金和“雙創”示范基地有關項目的對接機制,研究銀行信貸和引導基金投貸聯動的新模式。

促進企業數字化轉型

正如2003年“非典”催生了電子商務,使互聯網在市場磨礪中找到了成熟的商業模式。伍浩表示,此次疫情期間,大數據、遠程醫療、電子商務、移動支付等為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都發揮了巨大作用。“我們認為,未來一段時期,數字經濟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引擎,各行業各領域數字化轉型步伐將大大加快?!?/span>

但是,當前不少企業轉型中確實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特別是對廣大中小微企業來講,有的還面臨“轉型是找死、不轉是等死”的困境。伍浩分析認為,當前主要存在三個問題:一是轉型能力不夠、“不會轉”,二是轉型成本偏高、“不能轉”,三是轉型陣痛期比較長,“不敢轉”。

針對這三個問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國家發改委研究制定了“互聯網+”和數字經濟發展等一系列政策。伍浩稱,下一步,將按照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從三個方面發力。

搭平臺降門檻,解決“不會轉”的難題。重點是開展數字化轉型伙伴行動,強化區域型、行業型、企業型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等公共服務能力建設,降低轉型門檻。

優服務強支持,解決“不能轉”的難題。重點是要實施好“上云用數賦智”行動。所謂“上云”,重點是要探索推行普惠型的云服務支持政策。所謂“用數”,就是要重點在更深層次推進大數據的融合運用。所謂“賦智”,就是要加大對企業智能化改造的支持力度,特別是要推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聚合力建生態,解決“不敢轉”的問題。重點是要實施數字經濟新業態的培育形態。探索打造跨越物理邊界的“虛擬產業園”和“虛擬產業集群”,支持建設數字供應鏈,帶動上下游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同時,支持互聯網企業、共享經濟平臺建立“共享用工平臺”“就業保障平臺”等,更好地發掘發揮企業間的協同放大效益,打造傳統產業服務化轉型的新生態。

 

成片免费的禁v影片